古時,湘西壹直被認為是蠻荒之地,遠離封建正統,稱之為苗疆。但湘西只能算是苗疆的壹部分。這裏的苗疆範圍要更為廣闊,因為當時苗疆泛指湘西、貴州、雲南等西南少數民族生活的廣大區域。元朝之前,主要指向沅水中下遊的辰、沅河谷地帶。王朝疆土的爭奪之戰主要集中沅水中下遊。元明以後,中原王朝的統治開始深入到雲貴高原,西南驛道的開通和護衛,連接了幾乎整個大西南,故此,湘西,貴州,雲南,四川等西南邊疆都為苗疆。隨著朝廷勢力不斷深入和強權統治的推進,朝代不斷消減苗疆的範圍,因為任何壹個朝廷都不允許局部地區勢力變得強大。局部變得強大,從而威脅中央集權統治。自清代以後,苗疆主要指的是臘尓山和雷公山兩個生苗區。而酉水河流域的土司區生活的大部分都是土家族,由於概念上的模糊,也都統稱為苗疆。直到民國,才真正的出現“湘西”這個概念,湘西,顧名思義就是湖南的西部,這裏就包括常德,張家界,吉首,懷化幾個市。而新中國又設立了湘西苗族土家族自治州,所以湘西,小則代表湘西州。
二、湘西的母親河——沅水
沅水發源於貴州東南部,流經整個湘西地區,最後匯入洞庭湖。在交通不發達的過去,沅水是湘西最主要的運輸途徑,是湘西人走出去,外面的人走進來天然水上通道。沅水,是湘西各個民族的生命之河。因為壹個國家,壹個民族,壹個地區的繁榮昌盛,往往都離不開壹條江或則壹條河。比如:華夏文明離不開黃河,還有後金的興起,也就清朝的老祖宗是白山黑水間,奠定他們的崛起。由於自然災害與戰亂,沅水流域也就成了西南各民族避難、繁衍、聚居之地。這塊土地上,曾經生活著巴人、楚人、華夏族人、百越人和濮人等古代族群。但隨著時光的流逝,這些古老的族群不斷繁衍變化著,有的往外遷徙,有的被同化、被融合,不斷衍生出新的族群。以致以後形成了土家族、苗族、瑤族等民族。但無論風俗、還是民族的信昂,多少都帶有古民族的影子。
三、湘西的巫文化
在湘西這塊神秘的土地上,在古代,壹直遠離封建正統,自然也不會受中原文化的影響。但壹個地域總是會有它的文化信昂。何謂巫文化?巫文化是壹種充滿神秘的人類文明,它不僅滲透、影響了陰陽說、老莊思想、屈原詩歌,甚至還包含了禪、中醫、宗教,而且還豐富了華夏民族的哲學、科技和藝術,極大地推動了華夏民族的成長。巫文化是上古時期人類在繁衍生息,推進社會發展中,創造的壹種適應自然,改造自然的原始文化,它也是人們對萬物有靈崇拜時期的文化的通稱,是人類遠古的文化。巫文化融匯了天文地理,人文數理、醫蔔星相、五行八卦,祭禮娛樂的總和,它詮釋了中國傳統的道、哲、理、文、聯姻,並滲透影響了陰陽學說、莊老思想、屈原詩歌、孔丘仁義。它構成了華夏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極大的豐富了華夏民族文學藝術寶庫、宗教哲學、科學技術,推動了中華文化的成長。
古代苗疆的人們,長期生活在惡劣環境,生死存亡時刻威脅著他們,人類,狐仙鬼怪融合在壹起。他們相信祖先賦予他們神力,相信鬼魂的存在,而且認為萬事萬物都是有靈性的。他們認為尊敬上天,膜拜神明,就會驅疫降福、祈福禳災、消難納吉。這樣就出現了儺祭活動。而儺祭又有各種的表達形式,這裏就包括儺堂戲、儺神戲,巫儺歌舞等,同時各種的雜耍,巫術也逐漸的融合到這些表達形式裏。湘西的人們認為通過祭祀,就可以得到神明的庇佑。這樣就形成豐富多彩的灘祭文化,比如:椎牛椎豬、還儺願、杠仙、打繞棺等。而從事這方面事的人,湘西稱之為巫婆、陰陽先生、陽無常等。在湘西壹代,道教很盛行,而且道文化與巫文化相互交融。比較突出的例子有放蠱、落洞、辰州符咒、趕屍、神兵等種種秘像。相對中原對天、對神、對鬼的認識,古代苗疆有著它不同的壹面。現存湘西土家族擺手舞,就是古苗疆人對天,對神,對鬼壹種特殊認識與表達。土家人們跳擺手舞,演茅古斯,哭嫁也哭喪,哭嫁為新生活的開始,為即將到來新生命的誕生而歡欣;哭喪為生命的逝去而歌唱,因為在他們的觀念中,新老交替就像四季輪回,不是什麽悲傷的事,正是有老的逝去,才會有新生命的誕生。
四、湘西的吊角樓
吊角樓是湘西壹種普遍的民居。因為湘西是壹個多山的地方,地無三尺平,沒有平原地帶建屋的便利。所以湘西的建築多是沿河或則山嶺而建。只要妳走進湘西,隨處都可以見到吊角樓,有的隱藏於河谷,風光旖旎,有的建在白雲深處,如詩如畫,與大自然融為壹體。它們就像鑲嵌在大山裏壹顆顆珍珠,樸實中透露出華貴。吊角樓通常是木質青瓦結構,以土磚或則青石頭為墻面,再搭建吊角,構棱翹角。沿溪而建的吊角樓,有通往溪邊的樓梯,這樣方便汲水與清洗。沿山嶺或則土坎而建的吊角樓,樓下多半是關牲口,也或則堆放柴火,上面則是住人。吊角樓的建築材料絕大部分都是木頭,所以要求的工藝是比較高的。舊時的木匠對木工作業幾乎都是“卯”的,極少是用鐵釘鏈接與固定。但隨著現代化的建設的推進,山裏“舊貌換新顏”,壹棟棟鋼筋混泥土建築拔地而起。那些民族的瑰寶卻壹步步消失。讓人感嘆現代文明帶來的成果,卻又無形中有那麽些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