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讀過書的人,平時說話都是直來直去的,就算罵人也是,但讀書人不壹樣,凡事都要優雅,就算罵人也要轉身。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在被嘲諷的時候,曾經寫過壹首專門罵人的詩。
李白生於長安元年(701),家世不詳。然而,根據《新唐書》,李白是第九任皇帝盛興的孫子。根據這種說法,李白是唐力皇室的兄弟姐妹,也是李世民的同輩兄弟。李白的父親李恪是城守,所以有壹定的家庭背景。
李白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據《商安州裴昌史書》記載,五歲背《劉佳》,15歲作詩多首。受道家思想的影響,他開始練習劍術。李白同時學習和練習劍術。開元十三年(725),25歲的李白離開蜀國,開始遊歷。
在旅途中,他結交了孟浩然、王長齡等人。27歲時,他去法院自薦。宰相許時宇賞識李白,娶了他的孫女為妻。李白雖然才華橫溢,卻沒有得到唐玄宗的重用。再加上宦官高力士汙蔑李白,所有奏折都停了。他放棄了自己,又開始旅行。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李白來到東魯,住在離孔子故裏曲阜只有幾十裏的地方。有錢?哪裏有儒生,他們只知道讀書,不知道治國,而李白很有才華。這些儒生天天嘲諷李白。
李白很不屑,但也是讀過書的人。他不能罵人,於是寫了壹首《嘲諷茹茹》來諷刺他們:
魯喬叟談五經,白發死章。
詢問經濟政策就像是落下的煙霧。
長途跋涉,披著方山巾。
從直路慢慢走,走之前先撣去灰塵。
秦嘉誠是宰相,不太註重衣著。
妳不是叔叔,孫同,但妳是我的朋友。
時事未達,已歸文水濱。
前四句,說的是那些白發蒼蒼的儒生,壹生讀詩、書、禮、變、春秋。他們雖然學識淵博,但壹問治國方略就不知所措。李白在這裏把他們對儒家經典的精通和對時事的不了解相比較,暴露了他們的無能。
後面幾句話,還戳中了儒生?痛點?詩中毫不留情地說,秦始皇統壹六國後,采納了丞相李斯的意見,沒收了各地的詩文書籍等儒家書籍。誰要是反抗,就拖去修長城。
最後兩句的諷刺極其辛辣。李白說,雖然他是壹個儒家,但他會以孫同叔叔為榜樣,做壹些有助於法院的事情,他永遠不會與妳在壹起。叔父孫同是壹位儒生,曾協助劉邦建國。他為漢朝定制朝臣。當時,山東有兩個儒生不想幫助孫同叔叔,他們說他?過時了?孫同叔叔嘲笑他們?真的很俗嗎?。
最後壹句,李白說:妳對時事壹無所知,回老家文水種田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