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型
精品賞讀
課時
壹課時
教材解讀
這是壹首著名的絕句。詩人在壹個秋天的夜晚泊舟姑蘇城外楓橋,江南水鄉秋夜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了這位滿懷旅愁的客子,因此寫下了這首意境清遠的小詩。四句詩繪聲繪色,情景交融,抒發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孤寂情懷。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
2、理解詩義;
教學重點
引導探究、賞析詩人之愁;
教學難點
引導探究愁之心結所在;
教學準備
課件,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唐詩。
教學過程
壹、質疑導入,鋪墊情感
江蘇的寒山寺因為唐代詩人張繼壹首《楓橋夜泊》而名噪壹時,無數的詩人墨客均至此題詩作畫吟詠,引來上成千上萬的遊人,楓橋也壹躍成為蘇州三百余座名橋之首。這首詩究竟散發是怎樣的魅力,讓我們壹同走進張繼的《楓橋夜泊》。
二、初讀感知,積累情感
讀通詩文:
1、重點字詞正音:泊、愁;
2、朗讀匯報與指導;
明了詩義:
1、解釋題目;
2、對照課後註釋,了解每句詩的大體意思;
想象畫面:
祖國古詩歷來註重?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聽朗讀,看看妳能想到什麽。
1、聽配樂朗誦,閉眼想象;
2、描述自己想到的畫面;
3、朗誦詩文,邊讀邊想象;
小結:大家所描述的畫面就是詩人夜泊楓橋的所見所聞;
三、詩歌研讀,品悟情感
體會情愁:
1、面對這良辰美景,詩人是怎樣壹種心情?從詩中的哪個字可以看出來?(愁)
2、試用詩中的景物描述作者的心情;
例:月落 月亮心情沈重,早早地躲到山後邊,不肯出來見人。
3、學生匯報;
探究愁因:
1、質疑:詩人因何而愁?是什麽讓他憂心忡忡?
2、介紹有關背景;
金榜題名對當時讀書人的重要性;作者考試榜上無名,名落孫山;
品悟愁緒:
1、蘇州是中的江南水鄉,夜色多麽迷人,可是在詩人的眼中這
壹切都更加激起了他的愁緒,所以:
月亮緩緩下墜,更加激起了詩人的愁緒,他會想 ;
烏鴉叫聲淒慘,他會想 ;
看著河邊孤單的楓樹在風中瑟瑟發抖,他會想 ;
漁船上的點點燈火壹明壹暗,他會想 ;
遠處傳來的悠遠的鐘聲,沈重而幽長,聲聲叩擊在詩人的心上,他會想 ;
2、有感情地朗讀
全詩著壹?愁?字,使得詩人所看到的,聽到的,觸到的,都染上的濃濃的.?愁?的色彩。看到了吧,這就是詩人的高明之處。帶著詩人的愁緒,我們再來讀壹讀這首詩,邊體會詩人的心情,邊想像畫面。
四、再品情愁,抒發情感
1、讀範文《楓橋夜泊》;(附1)
2、交流聽後感;
3、這是壹個什麽樣的夜?
4、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五、課堂拓展,升華情感
壹個平凡的夜,因詩人的多情而流傳千古,讓無數多情的後代文人因之而感徹肺腑。古往今來,寫?夜?佳作不計數,但真正能與本詩相媲美的卻並不多,唐朝詩人李商隱的《夜雨寄北》便是其中之壹(附2)。讀壹讀,想壹想,比壹比,看看本詩美在何處。
附1:
楓 橋 夜 泊
夜,已深。
弦月拉長了灰黃的臉,在西山痛苦地呻吟。流浪的秋風,穿過沈沈夜色,穿過無言楓林,驚醒了巢中寒鴉的殘夢。它?呱呱?大叫幾聲,那聲音刺破了黑夜的沈寂,讓江面也泛起層層漣漪,於是,秋月黯淡的光和影,在水中碎成無數晶瑩的淚珠,淚雨紛飛,讓船頭的漁火也陷入沈默,沈默,沈默地在我微潤的眼裏搖曳,搖曳。霜霧趁機襲來,彌漫成無邊的幻景:田野上,秋色正濃,花香十裏,碩果遍地?茅檐前,書聲不斷,墨香四溢,有人正對軒窗,或凝神誦讀,或奮筆疾書?油燈下,白發親娘正穿針引線,趕制冬衣,腳邊,調皮的大黃狗趴在地上,不時搖著那毛茸茸的尾巴?
夜,無眠。
月落了。天空和大地壹下子跌入黑色的夢,楓橋睜大驚恐的雙眼向漁舟求助,漁舟壹搖,壹晃,只顧哀嘆自個兒漂泊不定的命運。楓樹伸長瘦削的雙手向天空呼救,天空手足無措,滿臉全是對明天的迷茫。?咚--,咚--,寒山寺的鐘聲,沈重而幽長,從遠山傳來,卻找不到前行的方向,只能在天空久久回蕩,回蕩,回蕩在失落的樹林,回蕩在無助的楓橋,回蕩在落寞的吳江,回蕩在遊子冷冰冰的心房。
夜,淒涼。
附2:
夜雨寄北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