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超劉勇
東南形勝,三吳市,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綠簾,交錯十萬人。雲和樹圍繞著堤岸和沙子。怒濤卷霜雪,天險無窮。滿城珠光寶氣,戶戶羅綺,爭奇鬥艷。
厚重的湖泊重疊而清澈。有三秋決明子和十裏蓮花。羌管晴空萬裏,夜色彌漫,賞荷花其樂無窮。壹千個騎手牙齒很高。壹邊聽小顧醉,壹邊賞煙雲。未來的地圖會好的,我回鳳池誇誇。
欣賞1
這首詩壹反柳永壹貫的風格,濃墨重彩地描寫了杭州的繁華與壯麗,可謂“平定氣象,把音樂描寫到底”(見陳《解支齋題》)。這首長調慢調的詩,是柳永的傳世佳作。
前三句,從標題開始,氣勢恢宏地涵蓋了整篇文章。首先,指出杭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悠久的歷史,揭示了歌唱的主題。三吳,舊指、吳俊和惠姬。錢塘,即杭州。這裏被稱為“三吳之都”,據說是東南和三吳地區的重要城市。其中“形勝”和“興”兩個字是點睛之筆。從《煙柳》開始,就從各個方面描寫了杭州的勝利和繁華。《煙柳畫橋》,寫街河橋之美;“綠色窗簾在裏面”形容住宅建築的優雅。“十萬個不同的家庭”這句話由弱變強,顯示了整個城市戶口的豐富。“不平”的意思是大約。《雲樹》三句,從城裏到郊外,只見樹木走在錢塘江堤上,遠遠望去,灰暗灰暗,像雲壹樣。壹個“繞”字,形容長堤的曲折。《怒濤》兩句,寫出了洶湧澎湃、浩浩蕩蕩的錢塘江水。“天塹”,原意為天然深溝,挪到這裏來形容錢塘江。八月錢塘江觀潮,向來被稱為盛況。描述錢塘江的潮汐是必不可少的。“市榜”三句話只抓住了“明珠”和“羅旗”兩個細節,進而反映出市場的繁榮和市民的富裕。朱姬和羅綺都是女人的東西,暗示著杭城充滿了淫蕩。“爭奢”二字明顯四店間琳瑯滿目的商品,而“爭奢”二字暗顯商人爭光,反映了杭州這座繁華都市奢靡的壹面。
下壹部電影聚焦西湖。幹凈安靜的西湖像壹面鏡子壹樣美麗。至於宋初,那是非常美好的。沈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分成的內湖和外湖。疊山是指靈隱山、南屏山、輝日峰等重疊的山脈。湖光山色之美,先用“賈青”二字概括,後寫山上的月桂,湖中的荷花。這兩種花也是杭州的典型風景。柳永在這裏用壹幅工整的對聯描述了兩種不同季節的花。“三秋桂子,十裏荷花”這句話確實高度凝練,概括了西湖乃至整個杭州最美的風貌,具有催人奮進的藝術力量。“管強放晴,淩閣唱通宵”,對仗也很穩,韻味悠揚。“泛夜”和“調情”的含義各不相同,說明無論白天黑夜,湖面都蕩漾著優美的笛聲和采菱歌。“盤”字的意思是在湖中的壹條船上,“彈釣壹個荷花娃娃”,意思是吹羌笛的漁夫和唱的荷花姑娘都很開心。“嬉鬧”二字,生動地描述了他們歡樂的神態,描繪了壹幅國、國、民其樂融融的畫面。
然後詩人就寫了達官貴人在這裏遊玩的場景。成群結隊的騎兵簇擁著高高的牙旗,緩緩而來,氣勢十足。筆力淋漓,筆調渾厚,仿佛讓人看到壹個威武風流的地方長官,飲酒作樂,傲立山川之間。“未來的地圖會好的,我要回到鳳池去誇耀。”是這個詞的結論。鳳凰池,或稱鳳池,原是皇帝禁園中的壹個池塘。魏晉時期,中書省地,近宮,以此聞名。“好風景”這個詞會涵蓋上面寫的和沒寫的所有東西。意思是達官貴人回電,會把好風光畫壹幅,呈給朝廷,向同僚誇耀,說人間有這樣的仙境。要人的缺席襯托出西湖的美麗。
《望海潮》曲調最早出現在《樂章集》中,是柳永創作的新音。這個詞是關於杭州的豐富和美麗。他意境巧妙,第壹部寫杭州,下壹部寫西湖,點面結合,明暗交叉,描寫流暢。他的景色之雄偉,語氣之激越,與東坡相差不遠。特別是“三五隊”、“十萬家”、“三秋鬼子”、“十裏蓮花”、“千裏馬高牙關”等由數字組成的樂句的運用,語氣誇張,有助於形成柳永豪放的詞風。
欣賞II
“觀海潮”這個題詞是柳永創作的,大概意思是杭州是壹個觀潮勝地。
錢塘江畔的杭州自古就是著名的大都市,風景秀麗,人文濃郁,經濟繁榮,生活富足。在這首詩中,柳永用生動的筆墨描繪了杭州。
“東南形勝,三吳城池將”,筆鋒闊闊,直上直下。兩個四字對仗,氣勢很大,力度非凡。“東南”,就方向而言;“三吳”,就地理位置而言。解釋了廣袤的地理空間和遼闊的地域,給人壹種開闊感,激起人們的閱讀期待:是哪裏在合適的時間占據了合適的位置?下壹句後面是回答:“錢塘自古繁華。”“自古以來”突出了杭州的悠久歷史和繁榮。
接下來,詩人們如數家珍地壹壹細數杭州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下面三句話分別對第壹句話中的“大都市”、“物質勝利”、“繁榮昌盛”進行了生動的解釋。“煙柳畫橋,風簾綠簾,十萬人之多令人咋舌。”遠遠望去,垂柳含煙,薄霧如紗,虹橋如畫。真的是只有畫裏才有的好風景。這個地方到處都是人,各種建築,各持地勢,鱗次櫛比,屋檐牙齒散落壹地;走近壹看,微風拂過,千家萬戶的窗簾輕輕搖曳,似乎令人心曠神怡。這真是壹個“大都市”的場景。“參差不齊”描述的是亭臺樓閣高低不齊,“十萬”指的是人口多,不壹定是壹個確切的數字。“雲霧樹木圍堤沙,狂浪卷霜雪,天險無窮。”視線從城市轉到錢塘江上寫“盛興”。參天古樹環繞河堤,洶湧的江浪如怒奔騰,攪起霜雪般的白浪。氣勢磅礴的錢塘江就像壹道天然的壕溝,阻擋了北方敵人的入侵。“蜿蜒”二字,示古木成排,長堤蜿蜒,“滾滾”二字,如怒濤。“滿城珍珠,戶戶羅綺,爭奢。”放大,在市場裏走壹走。佛珠、玉石、寶石遍布全城,家家戶戶都有漂亮的櫃子,人們的衣著光鮮華貴,競相攀比。“柱”“利”“爭”把經濟繁榮和富貴奢華的生活落到了實處。
杭州的美在於西湖,西湖的美在於風景的美和人的美。“重湖疊賈青,有三秋決明子,十裏荷花。”湖外有湖,山外有山。西湖的山美水美,真的很美。更美的是“三秋桂子,十裏蓮花”,千古絕句。“三秋”是指桂花花期長,濃郁芳香,會持續很久;“十裏”是指湖中廣泛種植荷花,到了開花的時候,可以說是“次日荷葉無限藍,荷花顏色各異”。壹句話帶出很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讓人心曠神怡,浮想聯翩。“三秋鬼子”讓人們想起了關於西湖的美麗傳說。傳說西湖靈隱寺、天柱寺每逢中秋,常有露珠肉桂從天而降,十分芳香。是從月宮桂花樹上落下來的,是寂寞的嫦娥給的,所以宋在靈隱寺寫道:“月色中落月桂樹,香雲浮外。”白居易的《憶江南》還包括“月下山寺尋桂子”。美麗的傳說為美麗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靈的色彩。“管強放晴,淩哥淹夜”兩句是互文的,即管強放晴,淹夜,淩哥淹夜,放晴。意思是笛子在日夜歌唱,在晴空飄揚,在月色下蕩漾。《得到》使吹笛者和采鉆者瀟灑開朗的情懷陡增;《盤》表現的是人們在湖中吹笛子,笛歌仿佛隨著湖水蕩漾,呈現出壹種輕盈愉悅的樣子。“戲釣荷花娃娃”,湖邊垂釣的老人自在,湖裏采蓮的孩子喧鬧嬉戲。總之,我們展現了壹幅太平盛世人民幸福的畫面。
“千騎高齒,醉聽笛鼓,賞煙霞。”達官貴人帶著尊嚴和威望出行,他們真的有用壹個聲音和壹個聲音回應的潛力。閑暇時,我喜歡品酒,吟詩作畫,欣賞山水。“未來的地圖會好的,我要回到鳳池去誇耀。”在這壹點上,說明寫作的目的是為了祭奠孫鶴。“有朝壹日”和“重返鳳池”是對孫鶴仕途前景的美好祝願,而這種“美好景象”足以“誇”朝廷百姓,這種祝願歸結為對壯美杭州的贊美。雖然恭維和誇張在所難免,但西湖的山水人早已證明了自己。如果妳不相信我,請妳親自來杭州看看!(蔣雅雲)。
欣賞3
《王海超》也是柳永詞中膾炙人口的名篇。
錢塘(今浙江杭州)自唐代以來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大城市,到了宋代進壹步發展。柳永在杭州生活過壹段時間,對杭州的風景名勝、風土人情有切身的體會和深厚的感情。所以,在這首詩裏,他可以用生動的筆墨,把杭州描繪得豐富非凡。西湖的美景,錢江潮的壯觀,杭州市區的繁華,當地上層人士的享受,下層人士的勞動生活,都被詩人寫了出來,繪成了壹幅美麗、瑰麗、生動的畫卷。這幅畫的價值不僅在於它描繪了杭州美麗的山川,更重要的是它展示了當時的風土人情。
據羅大靖《和林宇錄》載,此詞是柳永贈老友孫鶴的作品。當時孫鶴被任命為浙浙轉運使,駐杭州。字裏行間的“千騎高齒”可能指的就是孫鶴。因為是贈送給杭州巡撫的,所以難免誇大了當時對杭州的描述,也難免以恭維和娛樂結束。但更重要的是,透過“爭奢”的表面現象,讀者還能看到“滿城珍珠,戶戶羅綺”的富足,“羌管放晴,徹夜歌唱”的輕盈與歡樂,以及“邊飲邊聽笛鼓,賞煙霞”的飄逸與雅致。這壹切只有在古代勞動人民長期辛勤勞動創造的巨大物質財富的基礎上才能產生。“起伏的湖光山色供”和“柳畫橋”不是天生的,而是勞動人民治理河山、改造自然的結果。“雲圍堤沙樹”“三秋月桂樹十裏荷花”,都是勞動人民辛勤的雙手創造出來的。當時柳永對此大為贊賞,並以此為榮。我們今天讀這樣的詞,不應過於苛求,甚至指責他“掩蓋了當時的階級矛盾和貧富懸殊”。而是要從詞中提供的畫面中感受到祖國的壯美和古人的勤勞智慧,增強我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贊美由來已久,這不是贊美。
這個詞在藝術上也是相當成功的,抓住了特色的東西,作者用激昂誇張的筆調,寥寥數語,把西湖和錢塘迷人的景色呈現在讀者面前。第壹部主要勾勒了錢塘的“形勝”與“繁華”,用了大量的濃墨重彩,壹座座地勢險要的建築,氣象萬千。寫作方法是從概括到具體,壹步步發展,壹步步深化。比如開篇三段,給出了“形勝”、“大都市”、“樊華”,但畢竟籠統直白,很難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下面九句緊緊圍繞這六個字,境界立即擴大:“畫柳橋”三句說的是“大都會”,“雲霧樹木圍堤,狂浪卷霜雪”著力刻畫的是“形勝”,而“城絕戶滿羅綺”則凸顯了杭州的繁華。文筆重在“好風光”二字,尤其是“好風光”裏出現的人。“重湖”三句形容西湖之美,其中“三秋桂子,十裏荷花”是自然而迷人的壹句。《管強卿》三句是下層百姓寫的,《千乘高齒》三句是州郡長寫的。最後,在壹片贊揚聲中結束了。
除了飽滿的感情和適度的誇張,文字的語言、節奏、語氣也與文字的內容結合得恰到好處。王海超也是柳永首創,題詞與詞的內容和地域特色緊密結合。在最後壹部電影中,我描述了錢江潮的壯觀景色,並使用了“洶湧的海浪”、“霜雪”和“天然護城河”等強烈而壯觀的詞語。話語短促,語氣急切,仿佛春潮洶湧而入,雷霆萬鈞,勢不可擋。寫西湖美景時,文字優美,篇幅較長,節奏平和舒緩。終於出現了“三秋鬼子”這樣的美句,然後不斷被“強管清”之類的詞語觸動。美麗的西湖更令人心曠神怡。
這是壹個具有強烈藝術感染力的詞。相傳金主聽唱了《三秋桂子,十裏蓮花》後,對錢塘的繁華贊嘆不已,更加堅定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為此,宋代詩人謝懿(楚侯)還寫了壹首詩:“別忘了杭州的旋律,荷花在十裏。不知草木無情,影響長江萬裏。”(見羅大靖《何錄》)說金因為壹句話的影響而萌發南侵之心,是不可信的。但是,這個傳說的出現,可以證實這個詞的藝術感染力是很強的。作為壹個高級官僚,範真也高度評價了柳永這個詞:“仁平四十二年,漢源十余年。壹首歌不會唱,在齊青的字裏行間就能熟練地看出來。”(見郁芳《盛蘭》)柳永對詞內容的拓展,壹個主要表現就是他的詞反映了城市的繁華和山川的壯麗。柳永的詞除了唱杭州,還唱蘇州(玉蘭慢和鷓鴣)。揚州(臨江仙)、成都(壹寸金)、洛陽(青旅)、北宋都城汴京(倒杯樂、投筆蕭)。為宋代城市的繁榮留下了生動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