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壹年端午!雨,下了壹夜,滴在屋檐上的聲音急促而響亮。睡意中,我聽到了雨聲,上帝願用百裏之內的滂沱大雨澆灌大地,告慰屈原在天之靈。雨越來越清,關於屈原的故事瞬間在腦海中掠過,不免生出壹絲惆悵。雨聲把我徹底驚醒,我望向窗外。樹木像麥浪壹樣翻滾著,使勁扭動著身體,對著我點頭搖頭。花兒在暴風雨的洗禮中散落壹地,雨密密麻麻,雨滴清晰可辨。天空陰沈沈的,壹種莫名的悲傷像雨壹樣飄在心裏,冷冷的,空蕩蕩的。什麽時候會下雨?
媽媽4點多起床準備包粽子的材料。淘米,搓綠豆皮,煮粽子葉,切肥肉,香菇,蛋黃,取出洗好的棕藤。壹切準備就緒。媽媽坐在小凳子上包粽子。壹個粽子,在母親手裏,就像穿針引線壹樣熟練。拿起壹片葉子,彎成漏鬥的形狀,抓壹把糯米,均勻的鋪在葉子的底部,鋪壹層綠豆,挑選肥的和半肥的豬肉,放在中間,壓兩下,把切好的四分之壹蛋黃放在中間,兩端嵌入蘑菇,依次重復最初的步驟,在米葉子的邊緣裹上幾層米葉子, 輕輕拍打米體,然後拿起繩子緊緊纏繞兩三圈,打結,就大功告成了。
不到壹個小時,壹個長方形的又大又厚的粽子被放進高壓鍋,被百度的水溫泡熟。母親不厭其煩地包著,壹個接壹個,臉上掛滿了汗水,滴到眼角,滲入眼睛。我知道這種感覺是痛苦的燃燒。此時,我感到壹陣隱隱的心痛,於是趕緊用毛巾擦去媽媽臉上的汗水,輕輕按摩眼睛。兩個小時後,粽子熟了。媽媽關了火,擰開蓋子半個小時,用長筷子左手把熱騰騰的粽子在風扇下晾幹,然後開始包第二口鍋。
香氣四溢,粽子葉的香氣飄得滿客廳都是,鼻子簡直享受了壹場無法溶解的香禮。這時,聞著樹葉的香味,我已經餓了。我忍不住解開繩子,撕樹葉。啊,糯米粘的太緊了,葉子上幾乎沒剩下糯米。香氣又撲鼻而來,我深吸了壹口氣。那是糯米混合著粽葉的香氣!這粽子葉是我媽從農村帶回來的,我媽洗幹凈煮好,親手曬幹。味道好熟悉,好清爽!壹口,綠豆的香味飄散,再壹口,蛋黃的純香味,再壹口,蘑菇的濃郁香味,最後,加上脂肪的香氣,所有的香味都濃縮了,讓我想起了媽媽包粽子的場景。
小時候家裏窮,買不到頂級的糯米。粽子葉也是在附近市場買的。沒有蘑菇、蛋黃、蝦皮、扇貝和香腸,只有綠豆和肥肉。在那個年代,粽子已經是壹種奢侈的食物。但是,我媽還是年年包粽子,不僅僅是端午節。通常,我們不能吃肉。煮粥的時候,我們也會放壹點米飯。我會吃很多水和米飯,我的父母會喝水。只有半碗黃豆拌著吃。我們全家都喜歡吃粽子。為了填飽我們的肚子,吃到香香的粽子,我媽壹年要包好幾次。壹家人圍坐在壹張小桌子旁,吃著媽媽包的令人垂涎的粽子。感覺很溫暖很溫暖!
長大了,家裏經濟好了,媽媽包粽子越來越頻繁,糯米也買了最貴的那種,粽子葉,是從農村帶回來的,餡料豐富很多。我們壹個壹個地吃它們。經濟比較富裕的時候,我媽會包很多粽子,給鄰居、老鄉、親戚朋友吃。每家壹分總能拿到七八塊。鄰居吃了,豎起大拇指,誇媽媽手藝好,還回來壹些零食讓我們品嘗;老鄉們吃了,感激涕零,說這讓他們想起了死去的母親,聞起來像是親切的家鄉;親戚朋友都吃了,心情都很好,邊吃邊笑的合不攏嘴!
“劍,我給黃阿姨送點!”媽媽甜美的聲音淹沒了我的回憶,我回過神來說:“可是雨下得好大啊!””“別害怕,早點回來!“看著媽媽打著傘,從壹家壹家送沈甸甸的粽子,我的眼眶濕潤了,不知道是眼淚還是雨水。
壹種負罪感湧上心頭。我從來沒有給媽媽包過粽子,只知道怎麽吃。只知道每年端午節怎麽想屈原的另壹個沈重的故事,沒怎麽做過。是的,今天,我第壹次吃粽子,感動的流下了眼淚!這些是什麽味道?原來,那是母親的味道,是母親辛勤勞動、無私奉獻的味道,是母親大愛的味道!
是不是也要給媽媽包粽子?
生產步驟:
首先劃分版面進行排版,然後將上面的文字過濾成手抄報,最後添加圖片和邊框進行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