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神宗時期,王安石擔任宰相。有壹天,他滿腹詩情,想寫壹首詩《詠菊》。那是中午,他剛寫了兩句,壹陣倦意襲來,於是把詩放在書桌的硯臺上,打了個盹。
正好,蘇軾(不東坡),時任湖州太守,任期結束回京,這天來丞相府拜訪。湘府的管家把他帶到東書房,說:
“請等壹等,香少爺睡壹會兒就來。”
管家走後,蘇軾在桌上找到這首詩,拿起來壹看,上面寫著:
蘇軾大為驚訝:這不是亂塗嗎?他想到現在是深秋,花園裏既然有西風吹過,說梧桐落葉是現實的,可是怎麽可能連黃花都吹掉呢?黃花原指菊花,深秋盛開,最經得起風霜考驗。即使它變老了,幹枯了,它的花瓣也永遠不會落下。顯然,首相犯了壹個錯誤。於是,他情不自禁地拿起筆,繼續寫下兩句話:
王安石午睡醒來,看到這兩首續詩,道出了實情。他不滿意蘇軾的自立和武斷的結論。但並沒有當面指責他,而是有意識地把他派到黃州(今湖北黃岡)做應永的助手,讓他有機會見到“黃花”。
蘇軾到了黃州之後,日子過得很快,轉眼間就是重陽二年。這幾天由於持續的大風,樹葉雕零,花朵雕零,可以說是壹片冷景。
有壹天,東坡坐在博物館裏,突然想起定慧園的長老們曾送過他壹些菊花,種在後花園裏。所以,我打算賞花自娛。就在這時,他的朋友陳季常來了,他們倆壹起走進了後花園。
壹到花棚,蘇軾就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我看到菊花枝頭的花都快沒了。陳季常看到蘇軾時壹臉驚訝,問道:“東坡兄為何如此驚訝?”
蘇東坡聽了,就講了去年王安石的菊花詩的故事。末了,又連聲嘆道:
“這是我的錯!這是我的錯!平時只知道菊花不會為秋風而落,卻不知道黃州的菊花與眾不同。有大風的時候,它們真的會掉下來。難怪老相公送我去黃州做官。原來他別有用心!”過了幾天,蘇軾正好有事要去北京,就去丞相府白給王安石作菊花詩。王安石說:
“妳知道我讓妳去黃州的意圖嗎?”
蘇軾點點頭,說道:
“丞相大人,下官壹片苦心,下次我不會這麽大膽了。不知丞相後來有沒有寫完這首《殘局》?”
王安石從書桌上抽出壹首詩,說道:
“我寫了壹首四行詩。”
蘇軾接過壹看,只見全詩如下:
這首詩最後兩句的大意是:只有壹根被兒子折斷的樹枝還在,真是可惜了兒子。
眼看蘇軾已經認錯,王安石很快將蘇軾調回京城。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