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到天地,沒有限制,沒有盡頭,我獨自壹人,眼淚掉了下來。
全詩不過四句話,卻只有22個字。沒有敘述,沒有比喻,沒有典故,沒有註意什麽是不好的,更不屑於堆砌雕琢。它只是大聲嘆息,表示胸襟。然而,它的境界是如此寬廣,它的風格是如此大膽,它的意義是如此深刻!這首詩之所以能被稱為陳子昂的傑作,是因為它在如此短暫的篇幅中包含了偉大詩人的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尖銳矛盾。這就像火山的噴發和河流的奔流。它不僅傾訴了這壹代詩人靈魂的苦悶,也代表了七世紀末中國“全盛時期”中堅力量的激烈思想感情。更重要的是,1000多年來它壹直保持著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感動了無數讀者,以至於我們今天再去品味,依然仿佛置身於當時的歷史背景之中。我們看到了蒼茫的天空,遼闊的原野,聽到了“盛唐之聲”先行者震撼而慷慨的挽歌,感受到了壹種豪邁而悲壯的美。
陳子昂是壹位具有政治知識和才能的學者。他直言不諱,敢於抗議。他經常批評武侯王朝的許多弊端,不為武則天所采納,曾因“叛黨”入獄。他的政治抱負沒能實現,反而受到了打擊,這讓他非常沮喪。
武則天萬歲元年(696),契丹李敬業、孫萬榮攻取潁州。武則天任命武攸嗣率軍征服,陳子昂在武攸嗣幕府任參謀,隨同出征。吳做事魯莽,缺乏謀略。第二年,戰敗迫在眉睫。要求派壹萬人作先鋒去攻打敵人,但是吳拒絕了。後來,陳子昂又找武進談話,但武進不聽,反而把他降為中士。詩人屢遭挫折,眼見報國之誌破滅,於是登上濟北樓(即幽州臺,今北京),寫出了《幽州城樓上》、《秋吉訪古贈盧居士藏詩七首》等詩篇。
“在我之前,過去的時代在哪裏?在我身後,未來的世代在哪裏?."這裏的古人指的是古代能夠善待賢下士的賢明君主。《秋吉訪古藏陸居士》和《幽州城樓上》是同時期的作品,其內容有可借鑒之處。七首詩,秋吉訪古,對戰國時期燕昭王對樂毅的禮遇,郭琨和燕太子丹對田光的禮遇表示無限欽佩。但像燕昭王這樣,前代先賢已不可見,後世先賢也來不及見,實在不合時宜;當我登上舞臺,遠眺,我看到的是浩瀚的宇宙,永恒不變。我不禁感到孤獨,我的悲傷由此而來,我淚流滿面。這篇文章以慷慨悲涼的筆調,表現了詩人失意的處境和孤獨苦悶的心情。這種悲哀,往往是舊社會很多沒有才華的人共有的,所以廣為傳誦。
這篇文章在藝術表達上也很優秀。後兩句俯仰今昔,寫的時間長;第三句是登樓遠眺,寫空間廣闊。在廣闊的背景中,第四句描寫了詩人孤獨、寂寞、悲傷、壓抑的情緒,相互輝映,特別感人。讀這首詩,我們會深深感受到壹種蒼涼悲壯的氣氛。仿佛壹幅遼闊寬廣的北元野畫卷出現在了我們的面前,而在這幅畫卷的前面,矗立著壹個詩人的形象,他雄心勃勃,卻又因為無力報效國家而感到孤獨和悲哀,於是他深深地激動了。
在遣詞方面,這首詩深受《楚辭》的影響,尤其是《送別》。《旅行》有雲:“惟天地之無限,悲人生之長勤。我聞不到過去。”這句話自此浮現,但意境更是無邊無際。
同時,在句式方面,采用了楚辭風格的句法。最後兩句各五個字,三個停頓,公式是: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最後兩句各六個字,四個停頓,公式是:
思念-天地-悠悠,獨自-傷心-落淚。
前兩個音節比較急,傳達了詩人不合時宜的生活和苦悶;最後兩句加了壹個空字(“之”和“兒”),多了壹個停頓,音節更加通順,表現了他的無奈和深深的嘆息。全篇句法參差不齊,音節變化協調,增強了藝術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