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道教冥想和佛教冥想的區別

道教冥想和佛教冥想的區別

在佛教的禪修方法中,通常是以“修心”為主,很少關註生理上的變化,而在道教的方法中,則非常註重身體和生理上的變化。道教有壹些打坐、引氣、動功、禪定的方法。在傳統的禪宗中,除了前期的數息等壹些輔助禪修外,禪修只需要打坐。

道教認為,冥想練習的真正目的是打通任督二脈乃至齊靜八脈,恢復健康,延年益壽。所以道家主張“雙修人生”才是正道。

但是,佛教和道教在禪修方法上的區別並不是絕對的。尤其是在儒、釋、道三教合壹的影響下,佛教徒不反對靜坐時身體上拒絕功德;道家禪修,也更註重心理修養。

尤其是在禪修的高級階段,佛道的體驗呈現出趨同的特點。兩人都停止了脈搏,然後可以獲得特殊的能量智慧。可以說,海納百川歸本,殊途同歸。

擴展數據

靜坐姿勢的要點:

1,兩足蹣跚

先把左腳放在右腿上,再把右腳放在左腳上,這叫金剛坐。先把右腳放在左腿上,再把左腳放在右腳上,這叫壹廂情願的坐姿。兩種坐姿都可以,或者腿疼的時候可以交替。如果不能雙盤,就用單盤。

2、脊椎挺直

當人們冥想時,垂直的脊柱是關鍵。臀部要墊壹個兩三寸高的軟墊,從大腿根部到膝蓋向下傾斜,讓膝蓋接觸地面作為支撐點,膝蓋不要懸空。原則是感覺重心穩定,沒有前傾後仰的感覺。

然後把腿、腰、風池穴包在身後。天冷的時候,有些人還是需要包頭的。上身自然挺拔,不前傾不後仰。百會穴和陰穴在壹條垂直線上,但要放松性質。需要註意的是,放松順暢,經絡舒適;僵硬的氣滯阻礙了氣血的循環。

3.肩部緊張

肩膀要放松下垂,但不要挺胸。冥想時,冥想者雙手微舉,雙肩微收,雙肩凹陷。從外面看,肩膀是壹條平行線;從後面看,肩膀是圓的。

4.手結固定在肚臍下。

左手放在右手下面,大拇指放在肚臍下面。

5、頭是對的

頭部挺直,下巴略向前低,後腦勺略後縮,頸部左右動脈導管的活動可稍受抑制。關鍵是,如果頭歪了,腰不能形成空心的直線,這個時候最容易頭暈。生於天地之間,本身就是壹種天地之間的靈性的東西。因為這條中線的歪斜,天地之義不會落到妳身上。

6、眼睛微閉

打坐的時候,先固定眼睛,然後慢慢半閉眼睛。閉上眼睛,不要下垂。只有妳的眼睛是固定的,明亮的,妳才能符合規則。往下看的話,不能確定,就坐著休息。

眼睛微微睜開,仿佛閉著又睜開,仿佛半閉著視而不見。隨意看桌子前面七八尺,或者壹尺二。對於平時用眼工作的人來說,冥想開始時最好先閉眼。眼睛看到前方壹米的距離,這是最標準的。

7、舌頭舔上腭

舌頭的前半部分微微舔著上顎,就像壹個還沒有長牙的嬰兒睡著時的樣子,這在修道中被稱為“搭橋”。我應該走哪座橋?人體有365個大洞,對應地球繞太陽公轉。

百度百科-冥想

百度百科-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