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酷愛閱讀古籍,對明代馮夢龍編撰的《圖書智囊團》愛不釋手。他讀了很多遍,在上面圈了很多地方。《智囊》中有壹段記述孫臏“賞馬之道”的筆記:唐太宗曾說:“我從小就知道用兵的重要性。我每次看敵人的陣,都知道它的強,也常常把我們的弱當成它的強,把我們的強當成它的弱。他利用我的弱點,百步不能沖;若乘其弱,待其出,再攻之,皆敗矣。”用《孫子兵法》的技巧來掩飾。
毛澤東看了這張紙條後評論說:“所謂以弱勝強,就是以少數兵力佯攻敵軍。所謂“以強淩弱”,就是集中絕對優勢兵力,以五六倍於敵之兵力四面包圍,集其於壹身,以殲滅之。自古軍隊無權李世民,唯朱元璋馬首是瞻。”
“自古以來,就沒有李世民的權利,其次才是朱元璋的耳朵。”毛澤東在這裏說得很清楚:古代皇帝中,李世民是冠軍,朱元璋是亞軍。
在毛澤東看來,在整體處於弱勢的情況下,關鍵在於掌握主動權,造成人而不是別人,從而創造相對的實力,以相對的實力和相對的弱勢消滅敵人,最終戰勝由弱變強的敵人。這就是中國兵法的精妙之處,他認為李世民得到了這壹精髓,從而馳騁天下所向披靡。
晚年,毛澤東還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像唐太宗那樣,在壹場戰爭中,首先要防備進攻,讓敵人進攻。士兵不允許談論攻擊,談論攻擊的人會被殺死。敵人屢攻不下,士兵們很生氣,就下令反擊,第壹次進攻就是勝利。這樣壹來,壹個可以練兵,壹個可以練人。”他多次表達了對李世民戰鬥能力的贊賞,並稱贊了李世民。
李世民16歲時就顯露出軍事才能。據《新唐書》記載,楊光,楊迪皇帝北巡,被突厥可汗突襲,四十理想城淪於三十九,只好寫下聖旨,扔進汾水,希望有人來救援。李世民,年僅十六歲,從軍不久,是屯威將軍雲定興的部下。在準確分析敵我形勢的基礎上,李世民向雲頂星提出增援建議:目前敵眾我寡,不宜直接投入戰鬥。我們可以白天插滿旗幟,晚上敲鑼打鼓,組成強大的軍隊迷惑敵人。土耳其人真的上當了,雁門之圍不戰而解。這正是孫子在《孫子兵法:攻略》中所說的。壹個16歲的孩子能打到這樣的程度,真的是軍事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