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歌,是我國古代文學寶庫中璀璨奪目的明珠。它以其豐富多彩的內容意境抒發感情,讀來抑揚頓挫、瑯瑯上口,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結合,構造了古典詩歌特有的華美的境界,是中外任何自由體詩歌所根本無法比擬的。這也正是其中的許多名篇至今還為今人吟誦欣賞,很多愛好者仍在學習、寫作的原因所在。 古典詩歌有三個明顯的特征。第壹、它的內容主要是抒情的。其中壹些著名的敘事詩如白居易的《長恨歌》、《琵琶行》等,也不以創造人物為主,倒是以發抒作者對人物、事件的感受為主。因此,它最適合於作者個人感情的抒發。 第二、它的篇幅壹般比較短小。如少有的長詩《焦仲卿妻》也不過三百五十三句,壹千七百六十五字。有些民歌,最短的只有十三個字。比較多見的五絕,也只有四句、二十個字。但仍然是壹首首完整的詩。 第三、它具有較嚴格的格律要求。古典詩歌是最講究格律的,盡管格律的尺度有寬嚴的不同。在古代,我們有很多富有詩意的抒情散文名篇,卻沒有散文詩、自由詩,可以證明格律在古典詩歌中的普遍性和必要性。
詩的語言精煉和諧,有鮮明的節奏。節奏是什麽?凡是壹種有規律的運動都可以造成節奏。波浪,舞蹈,音樂都是常常被用來說明節奏的例子。中國古代史詩,每句有相等數量的頓。如五言詩三頓,七言詩四頓。格律詩和自由詩的區別 :格律詩和自由詩的區別就在於前者的節奏的規律是嚴格的,整齊的,後者的節奏的規律是並不嚴格整齊而比較自由的。但自由詩也仍然應該有比較鮮明的節奏,押大致相近的韻,容易記,順口,便於傳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