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詩人張俞的《蠶婦》。
1、原文:
《蠶婦》
宋 ?張俞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2、釋義:壹個住在鄉下以養蠶為生的婦女,昨天到城鎮裏去趕集並且出售蠶絲。回來的時候,她卻是淚流不斷,傷心的淚水把手巾都浸濕了。因為她在集市中看到,全身穿著美麗的絲綢衣服的人,根本不是像她這樣辛苦勞動的養蠶人。
3、賞析:詩首兩句寫蠶婦的傷感。婦人昨天進城裏去賣絲,回來的時候卻是痛哭流淚。“淚滿巾”可以看出蠶婦感情刺激之深。詩人用樸素的語言無聲地揭示了社會的極端不公。通過對壹個蠶婦經歷與感受的敘寫,表達了對下層勞動人民處境的深刻同情。詩中不著壹字議論,卻無聲地控訴了以養蠶為生、深居僻鄉的勞動婦女這壹形象。蠶婦初次進城,竟發現了自己貧困終生的根源,難怪她要悲傷,要痛哭流淚了。那位蠶婦的神態、見聞、感受都寫得繪聲繪色、有血有肉,就以這麽壹個生活細節,來深刻揭露封建社會制度的極端不合理,立意深刻,構思巧妙,顯示了詩人對生活的敏銳洞察力和高度概括力。
後兩句揭示蠶婦是因為有感於獲而不勞、勞而不獲的不合理社會現實而傷感。蠶婦之所以會痛哭流淚,是因為她看到,城裏身穿絲綢服裝的人,都是有權有勢的富人。像她壹樣的勞動人民,即使養壹輩子蠶,也是沒有能力穿上美麗的絲綢衣服的。詩人用明顯對比的手法概括封建社會階級對立的現實,揭露統治者不勞而獲的不合理現實,極有說服力。
4、詩人介紹:張俞(生卒年不詳,1039年前後在世),字少愚,號白雲先生,益州郫(今四川郫縣)人。屢試不第。因推薦被任命為秘書省校書郎,卻願以官讓其父而自隱於家。文彥博知成都府時,為他在青城山白雲溪築室居住,因自號白雲先生。其詩簡括雄俊,鋒利明快。著有《白雲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