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三尺微命壹介書生,更是壹種桀驁不馴的代表人物,他是誰?

三尺微命壹介書生,更是壹種桀驁不馴的代表人物,他是誰?

初唐四傑代表的是詩歌創作的壹個巔峰。而初唐四傑當中最優秀的詩人,最具代表性的唐詩創作者當然是王勃。他出生於公元650年去世於公元67 6年。

這樣短暫的生命,不得不讓後世的人唏噓。他對唐詩題材以及寫作形勢所作出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所以今天我們就通過他的詩文以及他人生的經歷,來認識王勃和他寫作的風格特點。

年輕的時候他就非常聰明,據正史記載,6歲剛剛記事開始,他就可以寫詩,而且6歲寫的詩就不凡俗,非常的新穎,並且膾炙人口,整個詩文的體裁非常的巧妙,裏面所運用的詩歌形式和藝術手法,也都讓當時的人刮目相看,他的父親的朋友將他稱贊為王家的三位才子之壹。

所以說從小就嶄露頭角,表現出了非常優異的文學素養和詩歌創作能力,他自然就在小時候受到父母的重視,也成為了很多老師重點的培養對象,他在9歲的時候就已經將漢書全部讀完。

而且親自為書中的壹些故事做了點評。指出了書中的錯誤,並且加以糾正,當時的他就已經能夠表現出評點天下大事的能力。

十幾歲,年紀輕輕就已經通曉五經,讀完了這些書的他,又去到長安跟隨著老師學習,如何行醫,他想要為更多的人治病,而在學習行醫的過程中,他又讀完了周易黃帝內經以及其他關於醫學的書本,然後對整個治病救人救死扶傷有了系統性的了解。

16歲的時候他就考科舉,得到了第1名,然後開始正式做官,他回到家鄉寫了壹篇文章,尋找合適的機會進入仕途,在664年王勃直接上書來評點天下大事,針砭時弊。

這讓當時的官員都感覺非常驚訝,因為年紀輕輕就能對世俗上的問題有如此深刻的剖析,絕對是經世致用的智慧。

所以在公元666年他就憑借著自己高水平的文章得到了賞識,並且正式進入朝廷,作為壹個重要的官員,而在官員的位置上,他也沒有停止自己的詩歌創作,他不斷地寫下非常動人的詩篇,當時的唐高宗看到他寫的詩如此優美,並且又真知灼見,親自稱頌王勃,認為他是神童。

但是神童的經歷總是那樣的坎坷,當時的王勃雖然受到了很多人的賞識和皇帝的厚愛,但由於王勃寫了壹篇關於鬥雞的文章,這篇文章具有很強的諷刺意味,從而使得皇帝看到後非常不開心。

自然就將他貶著驅逐出了朝廷,而且唐高宗認為這篇文章有意在挑撥各級官員之間的關系,所以又對他進行了放逐。這是王勃壹生中最困窘的壹段經歷,因為他通過自己的才華和努力獲得的官位就這樣壹去不復返了。

在王勃出獄之後,他在自己的家鄉停留了將近兩年的時間,這兩年的時間中他感覺到自己懷才不遇,壯誌難酬。

他雖然有機會能夠恢復官職,受到朝廷的再壹次重用,但是他拒絕了朝廷對他的征兆,他沒有接受朝廷為他安排的職位,他順著當時的運河壹路向南出發,想要暢遊長江和江南地區,來揮灑自己的青春,來飽覽祖國的山河。

但是在676年,王勃見到了自己的父親,他看到父親的生活狀況也非常的困窘,因此觸景傷情,非常難過,不開心,這段時間王勃更是懷疑人生懷疑世俗,對朝廷失去了信心,更不願意積極地去做官為社會做貢獻,他看望完父親之後懷著憤恨的心情,準備回家,但此時由於夏天風浪比較大,他不幸在水中被淹死。

而我們要分析和賞析的就是王勃的詩詞能力,他在詩歌方面的主要思想,還是儒家的倫理道德,但是同時他又為儒家的倫理道德註入了那種積極向上的樂觀主義情緒,非常的豁達和開朗,使得整個詩文詩稿擁有更加磅礴的氣勢和更為寬廣的胸懷。

例如他曾經寫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依據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成為了後世傳頌的壹段佳話,因為這表示的並不是壹種依依惜別的傷感之情,而是壹種對未來的美好的向往與寄托所以這樣的藝術手法更是施文詩稿在另壹個層次上進行了足夠的創新。

王勃在遊山玩水的同時,非常擅長用各種藝術手法來營造意境,然後通過遊山玩水,對自然山水的無限熱愛來表達自己對祖國的熱愛,對家鄉的思念,以及內心的悲涼和壯誌難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