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關於寫作鋪陳手法

關於寫作鋪陳手法

 鋪陳是辭賦的基本創作方法。散布式、段落式、遞進式、並列式為辭賦的四種鋪陳方法。所謂散布式的鋪陳方法是指把同壹內容的詩句或詩節,散布在整篇作品中。段落式的鋪陳方法是指作品中用壹個詩段或自然段落描繪某壹個主題。遞進式的鋪陳方法是指整篇作品或整個段落在鋪陳時,采取層層遞進、步步深入的描述方法,具有縱向性。並列式的鋪陳方法是指全篇作品或整個段落從各個不同的方位、方面進行描繪的方法,使描繪的對象具有橫向性。 鋪陳其實就是詩經... 如《孔雀東南飛》 詩中多處運用鋪陳手法。 詩歌開頭蘭芝自陳:“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這是壹種縱的鋪陳,簡練而有層次,意在強調蘭芝從小聰明能幹、多才多藝,很有教養,暗示了焦母逐走媳婦的無理。 蘭芝離開焦家時也有壹段細致的鋪陳:“著我繡夾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這裏著意寫蘭芝的衣履佩飾,姿態容顏,這是壹種橫向的鋪陳,既有助於表現蘭芝剛強鎮定而又留戀不舍的豐富的內心活動,又流露出這首詩的創作者對蘭芝的由衷同情與贊美。 後面寫太守家迎親的隊伍:“青雀白鵠舫,四角龍子幡,婀娜隨風轉。……從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門。”此處的鋪陳渲染出太守家煊赫的財勢,也從反面暗示了蘭芝不貪圖榮華富貴、忠於愛情的高潔品格。 疊詞的運用。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運用了許多疊詞,不但傳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時有壹種音韻美。蓊蓊郁郁、遠遠近近、高高低低的綠樹,隱隱約約的遠山,曲曲折折的荷塘,亭亭玉立的荷花,縷縷的清香,靜靜的花葉,薄薄的青霧,既加強了語意,產生了鮮明的實觀效應,又使文氣舒展,音韻和諧,同時也與文章的朦朧淡雅的意境相吻合。 因事說理,敘議結合 1、《遊褒禪山記》 本文不同於壹般的遊記,重在因事說理。記敘遊褒禪山的經過,闡述了無論是治學還是處事,除了要有壹定的物質條件外,更需要有堅定的誌向和頑強的毅力,“予與仆碑”又要有“深思而慎取”的態度,而不要淺嘗輒止,人雲亦雲。記遊的內容只是說理的材料和依據,為議論作鋪墊;後面的議論又處處緊扣前面的記遊,賦予記遊內容以特定的思想意義。記敘和議論相輔相成,互為補充,相得益彰。 2、《石鐘山記》 結論:“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 作者在記敘自己實地考察石鐘山命名緣由的基礎上有感而發,道出見解:註重調查研究,註重實踐,反對主觀臆斷。這樣的議論水到渠成,鮮明有力。 寓言說理(用寓言形式闡述哲理)《<寬容>序言》不同於壹般的序言,是壹個寓言故事。其寓意深刻,說理清楚,但文章沒有采用壹般的分析法說理,而是采用寓言式形象說理的方法。通過守舊老人處死漫遊者,說明謬誤與真理是不可調和的,又揭露了保守勢力的頑固、冷酷、兇殘和虛偽;通過人們在不明真相的情況下,成為殺死漫遊者的執行者的展現,說明提高人們群眾覺悟水平的重要;通過寫人們覺醒後的懺悔,來揭示對創新的寬容這壹主旨。作者以藝術化手法和生動的故事,把原本可能會是枯燥、生澀的評議,寫得有聲有色、文采飛揚。 對面著筆 《月夜》通過想象妻子在月下如何思念自己徹夜難眠的情景,來表現自己對妻子的思念。 借古諷今 1、《伶官傳序》 《伶官傳序》通過對後唐莊宗得天下、失下天的典型事例,闡述了國家盛衰主要是由人事的道理。作者作此序是為了告戒當時北宋王朝執政者要吸取後唐莊宗李存勖寵幸伶人而身死國滅的歷史教訓,力戒驕奢,防微杜漸,勵精圖治。 直抒胸臆 1、《想北平》結尾: “好,不再說了吧;要落淚了,真想念北平啊!” 結尾直抒胸臆,表達作者對北平深沈的愛、眷念與擔憂。寫法上點題;結構上首尾呼應,使結構更為完整;內容上升華了文章的主旨,將作者憂心如焚,思念家鄉的情感表達得更為強烈,充滿了民族憂患意識,動人心弦。 2、《故都的秋》結尾: “秋天,這北國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話,我願意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壹個三分之壹的零頭。” 結尾直抒胸臆,表達對故都北平深摯的熱愛,對生命、對真實生活的熱切呼喚,令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