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關於李白的詩詞賞析5篇

關於李白的詩詞賞析5篇

#詩詞鑒賞# 導語李白——《灞陵行送別》內容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上有無花之古樹,下有傷心之春草。我向秦人問路岐,雲是王粲南登之古道。古道連綿走西京,紫闕落日浮雲生。正當今夕斷腸處,驪歌愁絕不忍聽。下面就是 考 網給大家帶來的李白詩詞賞析,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1.李白的詩詞賞析

 李白——《長相思》二首

 長相思,在長安。

 絡緯秋啼金井欄,微霜淒淒簟色寒。

 孤燈不明 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

 美人如花隔雲端。上有青冥之長天,

 下有淥水之波瀾。天長路遠魂飛苦,

 夢魂不到關山難。長相思,摧心肝。

 日色 欲盡花含煙,月明欲素愁不眠。

 趙瑟初停鳳凰柱,蜀琴欲奏鴛鴦弦。

 此曲有意無人傳,願隨春風寄燕然。

 憶君迢迢隔青天,

 昔時橫波目,今作流淚泉。

 不信妾腸斷,歸來看取明鏡前。

 作者:

 李白(701-762)當然是大家公認的我國古代最偉大的天才詩人之壹,大多數人認為他同時也是壹位偉大的詞人。他祖籍隴西(今甘肅),壹說生於中亞,但少年時即生活在蜀地,壯年漫遊天下,學道學劍,好酒任俠,笑傲王侯,壹度入供奉,但不久便離開了,後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貴州)。 他的詩,想象力“欲上青天攬明月”,氣勢如“黃河之水天上來”,的確無人能及。北宋初年,人們發現《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和《憶秦娥》“秦娥夢斷秦樓月”兩詞,又尊他為詞的始祖。有人懷疑那是後人所托,至今聚訟紛紜。其實,李白的樂府詩,當時已被之管弦,就是詞的濫觴了。至於歷來被稱為“百代詞曲之祖”的這兩首詞,格調高絕,氣象闊大,如果不屬於李白,又算作誰的作品為好呢?

 註釋:

 燕然:山名,即杭愛山,在今蒙古人民***和國境內。

 賞析

 《長相思》屬樂府《雜曲歌辭》,常以“長相思”三字開頭和結尾。全詩寫得情真意切,讀來令人蕩氣回腸。前壹首似有寄意,後壹首寫婦女對遠征親人的思念。

2.李白的詩詞賞析

 李白——《丁都護歌》

 雲陽上征去,兩岸饒商賈。

 吳牛喘月時,拖船壹何苦。

 水濁不可飲,壺漿半成土。

 壹唱督護歌,心摧淚如雨。

 萬人鑿盤石,無由達江滸。

 君看石芒碭,掩淚悲千古。

 作者

 李白(701-762)當然是大家公認的我國古代最偉大的天才詩人之壹,大多數人認為他同時也是壹位偉大的詞人。他祖籍隴西(今甘肅),壹說生於中亞,但少年時即生活在蜀地,壯年漫遊天下,學道學劍,好酒任俠,笑傲王侯,壹度入供奉,但不久便離開了,後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貴州)。 他的詩,想象力“欲上青天攬明月”,氣勢如“黃河之水天上來”,的確無人能及。北宋初年,人們發現《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和《憶秦娥》“秦娥夢斷秦樓月”兩詞,又尊他為詞的始祖。有人懷疑那是後人所托,至今聚訟紛紜。其實,李白的樂府詩,當時已被之管弦,就是詞的濫觴了。至於歷來被稱為“百代詞曲之祖”的這兩首詞,格調高絕,氣象闊大,如果不屬於李白,又算作誰的作品為好呢?

 註釋:

 丁都護歌:壹作“丁督護歌”,樂府《吳聲歌曲》名。《宋書樂誌》載:南朝宋武帝的女婿徐逵被殺,府內督護丁旿奉旨料理喪事,逵之妻向丁詢問送殮情況時,每發問壹句輒嘆壹聲“丁督護”,至為哀切。後人即制為《丁督護曲》。李白以此為題寫民夫之悲苦,誠為“未成曲調先有情”。

 雲陽:今江蘇丹陽縣。

 吳牛喘月:江淮壹帶的水牛怕熱,看到月亮也疑為太陽而喘大氣。

 壹何苦:多麽辛苦。

 壹:語助詞,以加強語氣。

 芒碭:芒山和碭山的合稱,在今安徽的最北端。

 賞析:

 詩人遊江淮間正值酷暑,見民夫為統治者長途運送巨石不勝辛勞悲苦,深表同情之余,遂命筆為之壹呼。字裏行間,可以洞見詩人以統治者何其怨恨,何其憤怒!

3.李白的詩詞賞析

 李白——《關山月》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作者

 李白(701-762)當然是大家公認的我國古代最偉大的天才詩人之壹,大多數人認為他同時也是壹位偉大的詞人。他祖籍隴西(今甘肅),壹說生於中亞,但少年時即生活在蜀地,壯年漫遊天下,學道學劍,好酒任俠,笑傲王侯,壹度入供奉,但不久便離開了,後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貴州)。 他的詩,想象力“欲上青天攬明月”,氣勢如“黃河之水天上來”,的確無人能及。北宋初年,人們發現《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和《憶秦娥》“秦娥夢斷秦樓月”兩詞,又尊他為詞的始祖。有人懷疑那是後人所托,至今聚訟紛紜。其實,李白的樂府詩,當時已被之管弦,就是詞的濫觴了。至於歷來被稱為“百代詞曲之祖”的這兩首詞,格調高絕,氣象闊大,如果不屬於李白,又算作誰的作品為好呢?

 註釋:

 關山月:樂府《橫吹曲》調名。白登:今山西大同市東有白登山。漢高祖劉邦曾親率大軍與匈奴交戰,被困七日。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邊塞的風光,戍卒的遭遇,更深壹層轉入戍卒與思婦兩地相思的痛苦。開頭的描繪都是為後面作渲染和鋪墊,而側重寫望月引起的情思。詩人筆力渾宏,又有很大的提高。

 詩的開頭四句,主要寫關、山、月三種因素在內的遼闊的邊塞圖景,從而表現出征人懷鄉的情緒;中間四句,具體寫到戰爭的景象,戰場悲慘殘酷;後四句寫征人望邊地而思念家鄉,進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樓嘆息不止。這末了四句與詩人《春思》中的“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同壹筆調。而“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又與王昌齡的“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同步。

4.李白的詩詞賞析

 李白——《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

 五嶽尋仙不辭遠,壹生好入名山遊。

 廬山秀出南鬥傍,屏風九疊雲錦張,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

 銀河倒掛三石梁。香爐瀑布遙相望,

 回崖沓嶂淩蒼蒼。翠影紅霞映朝日,

 鳥飛不到吳天長。登高壯觀天地間,

 大江茫茫去不還。黃雲萬裏動風色,

 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

 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

 遙見仙人彩雲裏,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願接盧敖遊太清。

 作者

 李白(701-762)當然是大家公認的我國古代最偉大的天才詩人之壹,大多數人認為他同時也是壹位偉大的詞人。他祖籍隴西(今甘肅),壹說生於中亞,但少年時即生活在蜀地,壯年漫遊天下,學道學劍,好酒任俠,笑傲王侯,壹度入供奉,但不久便離開了,後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貴州)。 他的詩,想象力“欲上青天攬明月”,氣勢如“黃河之水天上來”,的確無人能及。北宋初年,人們發現《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和《憶秦娥》“秦娥夢斷秦樓月”兩詞,又尊他為詞的始祖。有人懷疑那是後人所托,至今聚訟紛紜。其實,李白的樂府詩,當時已被之管弦,就是詞的濫觴了。至於歷來被稱為“百代詞曲之祖”的這兩首詞,格調高絕,氣象闊大,如果不屬於李白,又算作誰的作品為好呢?

 註釋:

 盧虛舟:範陽人,唐肅宗時曾任殿中侍禦史。楚狂人:指陸接輿,系楚國狂人,曾狂歌而過孔丘,勸他不要做官。二峰:指香爐峰和雙劍峰。

 綠玉杖:神仙所用之杖。

 南鬥:即鬥宿星。

 屏風九疊:形容山峰重疊,狀如屏風。

 青黛:青黑色。

 九道:古代地誌說,長江流到潯陽境內,分為九派。

 謝公:指劉宋謝靈運。

 琴心三疊:道家修 煉的術語,意思是使心神寧靜。

 玉京:道家說元始天尊在天中心之上,名玉京山。

 賞析:

 這首詩作於詩人流放夜郎遇赦回來的次年,從漢口來到江西。詩中既寫了廬山的秀麗雄奇,更主要表現了詩人狂放不羈的性格。那時詩人已經歷盡磨難,始終不願向折磨他的現實低頭,求仙學道的心更加迫切了。

 全詩想象豐富,境界開闊,給人以雄奇的美感享受。“五嶽尋仙不辭遠”,可借以作事業追求者。

5.李白的詩詞賞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雲霓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壹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雲青青兮欲雨,水淡淡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怳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時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

 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使我不得開心顏。

 作者

 李白(701-762)當然是大家公認的我國古代最偉大的天才詩人之壹,大多數人認為他同時也是壹位偉大的詞人。他祖籍隴西(今甘肅),壹說生於中亞,但少年時即生活在蜀地,壯年漫遊天下,學道學劍,好酒任俠,笑傲王侯,壹度入供奉,但不久便離開了,後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貴州)。 他的詩,想象力“欲上青天攬明月”,氣勢如“黃河之水天上來”,的確無人能及。北宋初年,人們發現《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和《憶秦娥》“秦娥夢斷秦樓月”兩詞,又尊他為詞的始祖。有人懷疑那是後人所托,至今聚訟紛紜。其實,李白的樂府詩,當時已被之管弦,就是詞的濫觴了。至於歷來被稱為“百代詞曲之祖”的這兩首詞,格調高絕,氣象闊大,如果不屬於李白,又算作誰的作品為好呢?

 註釋:

 瀛州:傳說中的海上三座神仙山之壹,另兩座名蓬萊、方丈。天姥:山名,在今浙江省新昌縣東。赤城:山名,在今浙江省天臺縣北,天臺山的南面。鏡湖:又名鑒湖,在今浙江省紹興市南。剡溪:水名,在今浙江省嵊縣南。謝公屐:謝公,南朝詩人謝靈運。據《南史·謝靈運傳》記載,他“尋山陟嶺,必造幽峻,巖嶂數十重,莫不備盡登躡。常著木屐,目山則去其前齒,下山則去其後齒。”金銀臺:指神仙居所。白鹿:傳說中神仙所騎的神獸。

 賞析:

 李白在被排擠出長安的第二年,即天寶四年(745),準備由東魯(今山東省南部)南遊越中時,寫了這首向朋友們表白自己心情的詩。全詩既寫夢境,也寫現實,構思縝密,極富想象,將神話傳說和實境奇幻地交織在壹起。這是詩人叠遭失意後對神仙世界的向往,覺得只有夢境才更值得流連;然而夢總是要醒的,壹旦接觸到現實,只能發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呼喊。全詩興到筆隨,酣暢淋漓地傾瀉感情,完全不受形式的束縛,只有李白這樣的偉大詩人才有如此磅礴的氣勢。這首詩又題作《別東魯諸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