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東西部扶貧協作:搭建***享教育的新橋梁

東西部扶貧協作:搭建***享教育的新橋梁

2019年8月27日,東西部扶貧協作·網絡扶貧貴州交流推進會在貴陽舉行,會議由中央網信辦信息化局、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扶貧基金會指導,貴州省委宣傳部、貴州省委網信辦、貴州省扶貧辦等貴州省網絡扶貧行動協調推進工作領導小組25家成員單位***同主辦。

省委書記孫誌剛同誌重要批示:“加快實施‘網絡扶貧行動計劃’,深入開展東西部網絡扶貧協作”。貴州省委常委、宣傳部長、省委網信辦副主任慕徳貴同誌在講話中指出:“發揮遠程教育優勢,幫助更多貧困地區孩子也能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為脫貧攻堅做出了重要貢獻。其中滬江教育互+計劃取得顯著成效,受到基層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的熱烈歡迎。” 會上滬江教育作為上海互聯網教育科技企業與會並交流發言,向全省分享互+計劃在貴州開展教育扶貧的經驗,並將在上海市委網信辦的指導下深度參與對口遵義的東西部扶貧協作網絡扶貧項目,助力教育扶智。

在中央網信辦、上海市委網信辦、貴州省委網信辦的指導,各地教育局的支持與組織下,互+計劃參與支持貴州深度貧困地區教育精準扶貧的工作中,通過互聯網搭建課程有效***享的機制,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快速輻射,助力鄉村教師教育振興與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18個區縣參與互+計劃公益教育項目,4651名教師與逾10萬學生因此受益,探索低成本、大規模、可持續、可復制的網絡教育扶貧新舉措。

在東西部扶貧協作·網絡扶貧貴州交流推進會上,舉行了網絡扶貧東西部協作對口幫扶項目簽約儀式,上海市委網信辦與遵義市委網信辦簽署網絡扶貧框架合作協議,將推動更多網絡扶貧項目、人才向貧困縣、貧困村傾斜,著力補齊深度貧困地區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教育醫療衛生等方面的短板。會後,上海市委網信辦即率拼多多、滬江教育等上海網信企業深入遵義市調研,考察正安縣、習水縣產業扶貧項目,發揮網信優勢、投入脫貧攻堅戰。

今天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部署推動在線教育健康發展促進教育公平。“為滿足群眾教育服務需求、推動優質教育資源***享、更好惠及邊遠貧困地區、增進教育公平,會議確定:壹是推進‘互聯網+教育’,鼓勵符合條件的各類主體發展在線教育,為職業培訓、技能提升搭建普惠開放的新平臺。二是加快建設教育專網,到2022年實現所有學校接入快速穩定的互聯網。支持面向深度貧困地區開發內容豐富的在線教育資源。三是強化監管,切實保護群眾權益。”( 中國政府網《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 部署深化放管結合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等》2019.8.28 )

上海市委網信辦《2019年上海市網絡扶貧工作方案》在“推進落實網絡扶智工程要求,促進扶貧地區教育水平提升”指出,推進“互+計劃”用互聯網鏈接優質教育資源,幫助貧困地區教學點開齊開好國家課程,助力鄉村教師持續成長。 正安縣 是遵義市下轄的深度貧困地區,扶貧必扶智,在正安縣教育局的支持下快速推進,在開學前夕確定推進互+計劃的實施方案,基於正安縣實際情況,通過“美麗鄉村網絡公益課程”解決小學教師結構性缺編、缺資源的難題,通過“鄉村青年教師社會支持公益計劃”幫助2019年特崗教育在鄉村教師的崗位上發揮更好的作用,助力教育脫貧攻堅。

2018年5月27日“2018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網絡扶貧:以大數據助推精準扶貧’論壇”,在中央網信辦、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的指導下,滬江與 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縣 簽約網絡扶智結對幫扶,以“互聯網+教師教育”、 “互聯網+雙師課堂”方式,助力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2019年8月27日“東西部扶貧協作·網絡扶貧貴州推進交流會”上,黔南州委常委、州委宣傳部長王芳同誌在會議發言在“發揮網信部門統籌協調作用,***同抓好網絡扶貧”分享了三都縣與滬江教育開展互+計劃網絡扶智工程,提到美麗鄉村雙師課堂、興成長教師培訓、華為平板實驗班等項目,“實現了整體教學成績的大幅提升”。

在三都縣教育局的組織下,“美麗鄉村”網絡公益課堂在全縣得以逐步推進,借助“互聯網+直播課堂”開足開齊開好國家課程。不僅村小教學點的課堂有了音樂、美術、科學課程,孩子自信表達、熱愛學習、成績也有了進步。同時,在2018年暑期三都縣組織全縣1431名教師參與“興成長計劃”教師網絡培訓項目,助力鄉村教師教育振興。

互+計劃與華為終端雲服務聯合開展“互加村小華為平板實驗班”,三都縣都江民族小學是優秀實驗學校之壹,在最偏遠的鄉村,孩子們通過壹個小小的窗口觸摸著更大的世界。2019年3月19日,三都縣教育局領導壹行考察都江民族學校。走進實驗班課堂,學生們自信大方地介紹自己,展示網絡課程學習。平板電腦打開看世界的大門,學生們的學習超出教室圍墻,也打開了他們的心扉和眼界。

正如華為在《滬江教育:線上課堂,為鄉村孩子帶來希望》傳達的那樣:“滬江互+計劃,為鄉村教育提速,有限的教育資源在華為雲的加持下能夠得到更廣泛的應用,時間和空間的桎梏被悄然打破,即使隔著千山萬水,也能將知識傳達到位。老師也不再是孤島式的群體,而是有能力聚集更多資源的教學者。在線教育讓農村的孩子們也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展望世界,也希望他們能夠看見:生活的濃霧散盡之後,會是未來的無限種可能。

2018年11月8日世界互聯網大會“網絡公益與扶貧論壇”,滬江與 黔東南州從江縣 簽訂網絡扶貧協議。在與從江縣簽約之後的11月28日,互+計劃到訪從江縣教育局,江賢菊副局長接待並詳細介紹了從江教育的情況,為後續開展教育扶貧工作打下基礎;12月22日,從江縣臥松雲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石賢女士在“萬師互教 眾師成長”2019互+計劃網絡公益課程發布會上代表從江聯合發布侗族文化課堂,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弘揚民族傳統文化。

2019年6月25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社會工作局主辦、中***貴州省委網信辦承辦的全國網絡公益現場交流活動在貴州貴陽召開,貫徹落實中央關於發展網絡公益的相關要求,推動網絡公益更好地助力國家脫貧攻堅戰略,服務於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建設清朗網絡空間的目標。滬江教育參與此次會議,互+計劃美麗鄉村網絡公益課堂作為實地調研項目展示互聯網助力扶貧扶智的案例與模式。

與會代表來到修文縣第二實驗小學考察“互+計劃”美麗鄉村網絡公益課程項目。修文縣教育局率先在小學教學點開設“互+計劃”美麗鄉村網絡公益課程實施工作,紮實推進網絡條件下的精準扶智,有效搭建教育發達地區與薄弱地區信息化結對幫扶,33所學校的254個班級參與網絡公益課程,惠及1萬余名鄉村學生。

修文縣推進互+計劃公益教育項目得益於貴陽市教育局對脫貧攻堅的統籌規劃,省會引領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2019年3月29日,貴陽市教育系統2019年脫貧攻堅春季攻勢暨農村學校互加教育推進會在開陽召開,《貴陽市教育局2019年脫貧攻堅春季攻勢行動方案》強調“堅持把農村教育擺在重要地位,深入實施大扶貧戰略,推進教育立市戰略,促進城鄉教育壹體化發展,為推動我市高質量發展提供人力保障和智力支持”,提出“ 依托‘互+計劃美麗鄉村網絡公益課程’的實施,切實解決農村小學,特別是村級小學因音樂、美術等學科教師缺乏而教學質量不高的問題”的行動計劃 。”?

貴陽將脫貧攻堅與互+計劃深度結合,對本市所轄的開陽縣、修文縣、息烽縣、清鎮市近200所農村學校全面推進互+計劃,直接覆蓋5萬鄉村學生受益。開放***享、互聯互通,大山裏的孩子可以與全國孩子同上壹節課、同唱壹首歌、同繪壹幅畫,打破了時空界限,用壹根網線、壹臺電腦、壹個攝像頭就讓學校可以連接優質資源,解決了鄉村學校缺少課程、缺少師資難題的同時,也為國家節約了大量經費支出,探索出低成本、大規模、可持續、可復制的教育扶貧新模式。

2019年3月, 赫章縣教育局 以文件形式下發《關於組織中小學參與互加計劃美麗鄉村網絡公益課程活動的通知》,組織全縣村級小學和教學點加入互+計劃。李美是這項政策的受益者,今年26歲的她已經在赫章縣雙河小學任教三年,地處偏遠的雙河小學缺乏教師資源,7名教師與將近150名學生組成了這所大山裏的村小,所以專業是英語的李美老師除了講授主學科外還要兼任音樂、美術等課程,過去苦惱於專業而體系的課程設計。

現在借助“美麗鄉村網絡公益課程”雙師授課模式,優質的課程資源引進鄉村小規模學校,專業的課程設計與講授交給線上名師——網師,線下教師作為助學雙方緊密協作開起了壹節節精彩的網絡直播課程,解決了村小教學點受制於教師資源結構性短缺難以專業化開足開齊開好素質類課程的難題。李美老師這樣說道:“這是數不盡的愛和道不晚的新知,早上學校被彩虹花晨讀的朗朗書聲喚醒,中午學校在韻律舞蹈的旋律起舞,下午學校被夏加兒美術的色彩渲染……學校成了壹潭甜蜜無比的蜂蜜水。” 曾經大山裏的村小,如今無邊界的課堂!

貴州地廣山路多而交通不便,以傳統的走教送教模式難以實現高效率的跨區域教研。“ 雲上貴州 ”是在貴陽市教育局指導、各市縣教育局支持下的網絡教研團隊,為了更好地支持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更廣泛地帶動周邊市縣教師參與教學研修,借助CCtalk平臺“雲上貴州”應運而生,並已於上學期正式開展每周常態化的網絡教研,參與教師來自息烽縣、開陽縣、清鎮市、三都縣、赫章縣等等,群策群力、***建***享。

助力鄉村學校開好英語課並實現課程資源本地化,這是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的重要舉措。2019年8月27日,“雲上貴州”正式啟動英語直播課堂,清鎮市教育局承擔網師助教團隊建設,全力打造精品英語網絡直播課程,向貴州省偏遠鄉村學校輻射資源。開學典禮由清鎮市流長鄉沙鵝小學網師常青主持,各鄉鎮學校積極參與上麥、學生互動氛圍活躍、助學教師認真負責,壹張張燦爛笑臉、壹雙雙求知的眼神,讓愛學習的種子埋在了鄉村娃娃的心中,亦是通過“互聯網+”為優質教育資源的***享探出壹條新路。

“互聯網+”同樣正在促進教與學模式的變革。 黔西縣 ,隸屬於位於貴州省畢節市,以課題為驅動,《利用CCtalk平臺拓展初中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實驗探究》基於“互聯網+”開啟了英語教育新模式,教育的技術賦能鄉村教育。依托CCtalk,黔西縣思源實驗學校開設了英語網絡課外閱讀直播課程,除了學生英語成績顯著提升,更值得壹提的是學生的閱讀力、學生的表達力、學生的實踐力都進步明顯。

借助公益合力,通過彩虹花和閱匯與 沿河縣 思源實驗學校的資源輻射,沿河縣黃板村小受益於互聯網上晨讀課程,孩子們每壹天的成長都能浸潤在詩歌與閱讀中。民間公益團體“小行助學”將互+計劃美麗鄉村網絡公益課程帶到了 畢節市七星關區 ,從壹所村小到影響亮巖鎮集體加入“美麗鄉村”,核桃小學在三省紅都的畢節燃起互聯網教育的星星之火。

貴州省是勞務輸出大省,留守兒童眾多,留守兒童教育與關愛已成為農村教育發展的關鍵問題和薄弱環節。在2015年11月,貴州省教育廳印發《貴州省留守兒童教育精準關愛計劃(2015-2020)》,強調“學校作為留守兒童關愛保護主陣地,精準關愛留守兒童是深入推進教育精準扶貧扶弱的重要內容和具體體現”。

為了解決家庭教育、家校***建的難題, 織金縣 思源實驗學校發起網絡家長學校,自開辦以來,網絡家長學校就有1500多家長加群學習交流,很多家長道出了家長想教育好孩子而窮於自己沒有知識,沒有文化,不懂得家庭教育的方法的苦楚,壹經發起每壹講家長課堂都有千余人次的參與;位於遵義的 綏陽 縣 思源實驗學校利用互聯網縮短家校聯絡的距離,天涯就在咫尺,比如家長可以在外地看到孩子讀書的情況、可以面對面和孩子說幾句鼓勵的話,不止是激動,是心與心緊緊的聯系。以“互聯網+”實現家校***建新模式,構建心連心的家校關系,家校攜手助力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發揮網信優勢,投入脫貧攻堅戰。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滬江攜手企業和教育公益組織,***同秉持助力教育公平的初心,通過科技與教育融合,助力中國互聯網教育扶貧工程,為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發展、為祖國下壹代健康成長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