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
後人用折柳隱晦離愁之情,也有暗示思鄉之情的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涼州詞》王之渙)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人李白“年年柳色,灞陵傷別”就說明了這樣壹個風俗:古代長安灞橋兩岸,十裏長堤,壹步壹柳,由長安東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別,折柳枝贈別親人。白居易《青門柳》“為近都門多送別,長條折盡減春風。”魚玄機《折楊柳》“朝朝送別泣花鈿,折盡春風楊柳煙
張九齡“纖纖折楊柳,持此寄情人”;李白“攀條折春色,遠寄龍庭前”;李白《宣城送劉副使入秦》“無令長相思,折斷楊柳枝。”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2.關於折柳的詩句關於折柳送別的詩句1、氣暄動思心,柳青起春懷。
——鮑照《三日詩》2、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隋雜曲歌辭《送別詩》3、幽幽桂葉落,馳道柳條長。
折榮疑路遠,用表莫相忘。——顧野王《芳樹》4、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李白《勞勞亭歌》5、城外春風吹酒旗,行人揮袂日落時。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管別離。
6、楊柳成歌曲,蒲桃學繡文。——北周庾信《奉和趙西東路春詩》7、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8、纖纖折楊柳,持此寄情人。9、三月江城柳絮飛,五年遊客送人歸。
故將別淚和鄉淚,今日闌幹濕汝衣。10、桃含可憐紫,柳發斷腸青。
——梁簡文帝蕭綱《春日詩》11、清江壹曲柳千條,二十年前舊板橋。曾與情人橋上別,更無消息到今朝。
12、含露桃花開未飛,臨風楊柳自依依。——隋煬帝楊廣《四時歌·東宮春》13、巫山巫峽長,垂柳復垂楊。
同心且同折,故人懷故鄉。——梁元帝蕭繹《折楊柳》14、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隋朝無名氏《送別》15、曲成攀折處,唯有怨別離。
——岑之敬《折楊柳》16、無令長相思,折斷楊柳枝。17、楊柳東風樹,青青夾禦河。
近來攀折苦,應為離別多。18、日落水流西復東,春光不盡柳何窮。
19、人言柳葉似愁眉,更有愁腸似柳絲。柳絲挽斷腸牽斷,彼此應無續得期。
20、絮時依酒,梅花乍入衣。——梁元帝蕭繹《和劉上黃春日詩》21、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22、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23、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
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24、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饑載渴。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25、灞岸晴來送別頻,相偎相倚不勝春。自家飛絮猶無定,爭解垂絲絆路人。
3.古代折柳送別的詩句1. 《春夜洛城聞笛》——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2. 此詩抒發了作者客居洛陽夜深人靜之時被笛聲引起的思鄉之情,其前兩句描寫笛聲隨春風而傳遍洛陽城,後兩句寫因聞笛而思鄉。全詩扣緊壹個“聞”字,抒寫自己聞笛的感受,合理運用想象和誇張,感情直率真摯又有余蘊,令人回味無窮。
3. 洛城:即洛陽,今屬河南。
玉笛:玉制或鍛玉的笛子。玉:指玉石。暗飛聲:聲音不知從何處傳來。
滿:此處作動詞用,傳遍。
聞:聽;聽見。折柳:即《折楊柳》笛曲,樂府“鼓角橫吹曲”調名。、
故園:指故鄉,家鄉。
4.有關折柳的詩句1、纖纖折楊柳,持此寄情人。
出自:唐·張九齡《折楊柳·纖纖折楊柳》。
譯文:纖纖的楊柳條我將妳折下來,拿妳去送予人遠方知心的人。
2、攀條折春色,遠寄龍庭前。
出自:唐·李白《折楊柳·垂楊拂綠水》。
譯文:真想攀折柳條,以遠寄到情郎所在的龍城前,讓他明白她的壹片相思。
3、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出自:唐·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譯文:就在今夜的曲中,聽到故鄉的《折楊柳》,哪個人的思鄉之情不會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4、水邊楊柳曲塵絲,立馬煩君折壹枝。
出自:唐·楊巨源《折楊柳》。
譯文:沿著河岸依依行走,河邊的楊柳低垂著像酒曲那樣細嫩的長條,這不禁勾起了我這個將行之人的依依不舍之意,於是我停下馬來,請送行的您幫我折壹枝楊柳吧。
5、朝朝送別泣花鈿,折盡春風楊柳煙。
出自:唐·魚玄機《折楊柳》。
譯文:每天送別時依依不舍,折盡了路邊的楊柳枝。
5.有關折柳的詩句1、纖纖折楊柳,持此寄情人。
出自:唐·張九齡《折楊柳·纖纖折楊柳》。譯文:纖纖的楊柳條我將妳折下來,拿妳去送予人遠方知心的人。
2、攀條折春色,遠寄龍庭前。出自:唐·李白《折楊柳·垂楊拂綠水》。
譯文:真想攀折柳條,以遠寄到情郎所在的龍城前,讓他明白她的壹片相思。3、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出自:唐·李白《春夜洛城聞笛》。譯文:就在今夜的曲中,聽到故鄉的《折楊柳》,哪個人的思鄉之情不會因此而油然而生呢?4、水邊楊柳曲塵絲,立馬煩君折壹枝。
出自:唐·楊巨源《折楊柳》。譯文:沿著河岸依依行走,河邊的楊柳低垂著像酒曲那樣細嫩的長條,這不禁勾起了我這個將行之人的依依不舍之意,於是我停下馬來,請送行的您幫我折壹枝楊柳吧。
5、朝朝送別泣花鈿,折盡春風楊柳煙。出自:唐·魚玄機《折楊柳》。
譯文:每天送別時依依不舍,折盡了路邊的楊柳枝。
6.有關折柳的詩句柳永《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春夜洛城聞笛
(唐)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楊柳岸,曉風殘月!
楊柳絲絲拂面。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青門柳
唐白居易
青青壹樹傷心色,曾入幾人離恨中。
為近都門多送別,長條折盡減春風。
長安新柳
唐陳光
九陌雲初霽,皇衢柳已新。不同天苑景,先得日邊春。
色淺微含露,絲輕未惹塵。壹枝方欲折,歸去及茲晨。
臨川見新柳
唐崔櫓
不見江頭三四日,橋邊楊柳老金絲。
岸南岸北往來渡,帶雨帶煙深淺枝。
何處故鄉牽夢想,兩回他國見榮衰。
汀洲草色亦如此,愁殺遠人人不知。
柳
唐崔櫓
風慢日遲遲,拖煙拂水時。惹將千萬恨,系在短長枝。
骨軟張郎瘦,腰輕楚女饑。故園歸未得,多少斷腸思。
7.“折柳”既是曲名,又是古人送別時的壹種習俗.妳能說出關於折柳的詩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後人用折柳隱晦離愁之情,也有暗示思鄉之情的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涼州詞》王之渙)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人李白“年年柳色,灞陵傷別”就說明了這樣壹個風俗:古代長安灞橋兩岸,十裏長堤,壹步壹柳,由長安東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別,折柳枝贈別親人.白居易《青門柳》“為近都門多送別,長條折盡減春風.”魚玄機《折楊柳》“朝朝送別泣花鈿,折盡春風楊柳煙 張九齡“纖纖折楊柳,持此寄情人”;李白“攀條折春色,遠寄龍庭前”;李白《宣城送劉副使入秦》“無令長相思,折斷楊柳枝.”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8.關於折柳送別的詩句 古詩關於折柳送別的詩句 1、氣暄動思心,柳青起春懷。
——鮑照《三日詩》 2、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隋雜曲歌辭《送別詩》 3、幽幽桂葉落,馳道柳條長。
折榮疑路遠,用表莫相忘。——顧野王《芳樹》 4、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李白《勞勞亭歌》 5、城外春風吹酒旗,行人揮袂日落時。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管別離。
6、楊柳成歌曲,蒲桃學繡文。——北周庾信《奉和趙西東路春詩》 7、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8、纖纖折楊柳,持此寄情人。 9、三月江城柳絮飛,五年遊客送人歸。
故將別淚和鄉淚,今日闌幹濕汝衣。 10、桃含可憐紫,柳發斷腸青。
——梁簡文帝蕭綱《春日詩》 11、清江壹曲柳千條,二十年前舊板橋。曾與情人橋上別,更無消息到今朝。
12、含露桃花開未飛,臨風楊柳自依依。——隋煬帝楊廣《四時歌·東宮春》 13、巫山巫峽長,垂柳復垂楊。
同心且同折,故人懷故鄉。——梁元帝蕭繹《折楊柳》 14、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隋朝無名氏《送別》 15、曲成攀折處,唯有怨別離。
——岑之敬《折楊柳》 16、無令長相思,折斷楊柳枝。 17、楊柳東風樹,青青夾禦河。
近來攀折苦,應為離別多。 18、日落水流西復東,春光不盡柳何窮。
19、人言柳葉似愁眉,更有愁腸似柳絲。()柳絲挽斷腸牽斷,彼此應無續得期。
20、絮時依酒,梅花乍入衣。——梁元帝蕭繹《和劉上黃春日詩》 21、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22、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23、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
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24、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饑載渴。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25、灞岸晴來送別頻,相偎相倚不勝春。自家飛絮猶無定,爭解垂絲絆路人。
折柳送別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