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社會層面的詩歌

社會層面的詩歌

人是“和諧”的。《論語·顏淵》說,“...四海之內皆兄弟,君子何須無兄弟?”也就是說,人可以親如兄弟。或者說當壹個人的眼界達到了(君子)的境界,任何人都可以成為兄弟(朋友)。

在《禮記》中,孔子和子遊的對話相當詳細:“大道之行,亦為公事。擇賢與能,守信與重修舊好,故人既是親人,又是獨子。讓老有所終,強有所用,少年有所長,孤寡、孤寡、失能者皆有所養……”

在兩千多年前物質資源匱乏的社會,孔子能夠憧憬政治民主,“天下為公”,“選賢任能”;希望無私,“不僅是親人,還有兒子”;我向往的是“老有所養、老有所強、老有所用、老有所養、老有所寡、老有所孤、老有所殘”的幸福生活——多麽“和諧”的社會啊!

人和畜禽是“和諧”的。哲人李二騎青牛過函谷關,使他悟出“老子騎牛過函谷關,紫氣東來註詩經”;咆哮的狗輔助楊戩戰鬥,“二郎神”在狗的幫助下所向披靡;再比如項羽的烏騅馬,關羽的“赤兔馬”。失去主人後,他們和英雄們壹起走了!

在《夢登天目山》中,李白的虛寫更是神奇:“...穿著彩虹的衣服,乘著風,所有的雲的女王來了,壹個接壹個地下來。以虎為琴者,以鳳為舞者,壹排排,如麻地,排列著仙女的身影……”兇虎能奏曲,鸞鳥能驅!

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走黃沙路》則是另壹番景象:“明月驚喜鵲,夜半清風啼。稻花香裏,說是豐年滿,又聽得蛙聲……”“鵲”“蟬”“蛙”鼓這幾個字,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作者也是並列在“鵲”“蟬”“蛙”之間。多麽和平的世界啊!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古代有很多人陪伴宋、朱、梅,甚至視梅為妻,視宋為子。柳永的《望海潮》是壹幅傑作,人物和景物畫得比較完整。

"...沈湖疊翠,有三秋決明子,有萬裏荷花。羌管晴空萬裏,夜色彌漫,賞荷花其樂無窮。壹千個騎手牙齒很高。醉聽笛鼓,賞煙霞。未來圖好,我回鳳池自吹。”

“羌管放晴,淩歌遍夜”“醉聽笛鼓,賞煙雲”“戲魚伴蓮娃娃”——演奏樂器的人,劃船聽歌的人,醉聽音樂的人,吟詩賞景的人,在荷葉間垂釣的老人,玩法各異的孩子。

“高貴和諧”的重要性。“禮之用,和為貴。”雖然有人對孔子時代的“禮”尤其是“和”有爭議,但後人往往把“和為貴”作為“和諧”人生的座右銘。“萬物自有和諧。”荀子把和諧作為生死的尺度。中醫也講“和”,使人健康;調和民族關系也講“和”,如王昭君的“親和”;商人也講“和”,因為“和賺錢。”;居家過日子也講“和”,因為“家和萬事興”。

也有廣為人知的故事。比如武將廉頗就看不上藺相如這種靠嘴起家的平民。後來廉頗知道藺相如是為了國家利益才不管他,就向藺相如負荊請罪。強大的秦國看到這種情況,不敢欺負趙國。比如“北拒曹操,南拒孫權”:諸葛亮的“南與孫權”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但關羽拒絕“和”吳棟,不僅失去了荊州,而且他的父子倆也死了...

可見,“貴和”有益於國家和家庭,也有益於“和”者本人!

“和諧社會”人是最重要的。孟子的論述非常精辟:“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但是,“人和”是雙面的,或者說是多面的。楚國攻打晉國,晉國有意講和,但楚國誌在必得。戰爭開始後,晉國國君命令自己的軍隊“退三家”(退三次九十裏)。楚軍依舊步步緊逼。殊不知晉國的撤退,使我軍成了正義之師,麻痹了敵人。金最終打敗了楚國。可見,“和”不能壹廂情願,拋棄原則。對於不“和”的另壹方,有時候妳不得不以自己的力量去尋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