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柳吟秋車水悠,碧波難載笛聲幽。
心泉流韻凝鐘乳,壹洞風情夢惹愁。
3
分享評論
踩
2020去貴州旅遊_貴州貴陽旅遊攻略_必玩網紅景點
值得壹看的貴陽相關信息推薦
貴州貴陽旅遊攻略本女子親身體驗遊,記錄寫下此篇貴州旅遊+註意事項,總結貴州,吃,住,行,美食等遊玩景點信息點評,幫助將要出行的童靴們!
小飛魚(東莞)旅遊咨..廣告
龍巖 cfp,AFP/CFP網絡報名入口-理財教育網
cfp,AFP/CFP金融理財師全國統壹網絡報名入口,CFP報名時間CFP報名條件,cfp報名費用,cfp金融理財師報名流程_查詢,以及CFP準考證打印,考點,成績查詢_cfp考前服務平臺
licaiedu.com廣告
十分鐘有問必答
1039人正在問
與福建龍巖有關的唐詩宋詞都有哪些?
去提問
— 妳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
宋詞有哪些
婉約派 代表人物 柳永、晏殊、晏幾道、周邦彥、李清炤、姜夔、吳文英、李煜等。 代表作 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晏殊:浣溪沙(壹麯新詞酒壹杯)、浣溪沙(壹向年光有限身) 晏幾道:臨江仙(夢後樓臺高鎖)、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鐘) 周邦彥:蘭陵王(柳陰直)、蝶戀花(月皎驚烏棲不定)、 李清炤: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姜夔:揚州慢(淮左名都)、暗香(舊時月色) 吳文英:鶯啼序(殘寒正欺病酒)、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 主要特點 婉約派的特點,主要是內容側重兒女風情。結構深細縝密,重視音律諧婉,語言圓潤,清新綺麗,具有壹種柔婉之美。內容比較窄狹。由於長期以來詞多趨於宛轉柔美,人們便形成了以婉約為正宗的觀念。就以李後主、柳永、周邦彥等詞家為“詞之正宗”,正代表了這種看法。婉約詞風長期支配詞壇,直到南宋姜夔、吳文英、張炎等大批詞家,無不從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響。 豪放派 代表人物 蘇軾、辛棄疾、張元乾、張孝祥等。 代表作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江城子·密州出獵》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千古江山) 張元乾:賀新郎(夢繞神州路) 張孝祥:六州歌頭(長淮望斷) 嶽飛:滿江紅(怒發沖冠)
52贊·8,411瀏覽
有關宋詞的故事
壹: 陸 遊 與 唐 婉 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遊,壹生遭受了巨大的波折,他不但仕途坎坷,而且愛情生活也很不幸。 宋高宗紹興十四年,二十歲的陸遊和表妹唐婉結為伴侶。兩人從小小青梅竹馬,婚後相敬如賓。然而,陸遊的母親不喜歡唐婉,以至最後發展到強迫盧遊和她離婚。陸遊和唐婉的感情很深,不願分離,他壹次又壹次地向母親懇求,都遭到了母親的責罵。 陸遊迫於母命,萬般無奈,便與唐婉忍痛分離。後來,陸遊依母親的心意,另娶王氏為妻,唐婉也迫於父命嫁給同郡的趙士程。這壹對年輕人的美滿婚姻就這樣被拆散了。 十年後的壹個春天,陸遊滿懷憂郁的心情獨自壹人漫遊山陰城沈家花園。正當他獨坐獨飲,借酒澆愁之時,突然他意外地看見了唐婉及其改嫁後的丈夫趙士程。 盡管這時他已與唐婉分離多年,但是內心裏對唐婉的感情並並有完全擺脫。他想到,過去唐婉是自己的愛妻,而今已屬他人,好像禁宮中的楊柳,可望而不可及。 想到這裏,悲痛之情頓時湧上心頭,他放下酒杯,正要抽身離離。不料這時唐婉征得趙士程的同意,給他送來壹杯酒,陸遊看到唐婉這壹舉動,體會到了她的深情,兩行熱淚淒然而下,壹揚頭喝下了唐婉送來的這杯苦酒。 然後在粉墻之上奮筆題下《釵頭鳳》這首千古絕唱: 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壹懷愁緒,幾年離索。 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邑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陸遊在這首詞裏抒發的是愛情遭受摧殘後的傷感、內疚和對唐婉的深情愛慕,以及對他母親棒打鴛鴦的不滿情緒。 陸遊題詞之後,又深情地望了唐婉壹眼,便悵然而去。陸遊走後,唐婉孤零零地站在那裏,將這首《釵頭鳳》詞後頭至尾反覆看了幾遍,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便失聲痛哭起來。回到家中,她愁怨難解,於是也和了壹首《釵頭鳳》詞: 世情薄,人情惡,日送黃昏花易落。曉風幹,淚痕殘,欲簽心事,獨語斜欄。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二: 廣東惠州城西也有個西湖,名氣雖然不如杭州的廣遠,在當地也是最招人流連的景區。事有湊巧,從杭州西湖來的壹位女子,三十六歲時在這裏去世,墓碣便建在此處西湖畔的孤山,並且因墓而又得壹處名勝:六如亭。 觀賞六如亭的最佳處在西山泗洲塔頂,那兒有壹株頗具風采的大榕樹。晚清文人丘逢甲有詩:“行人欲問朝雲墓,看取亭亭塔頂松。” 朝雲,家錢塘人,原本是蘇東坡早年買來的壹個侍兒,當時孤苦伶仃,才十二歲。她不知道自家事,也不識字,但在蘇家遇到極良好文化藝術環境,加上她人天資聰慧。耳濡目染,潛心用功,她不但學會了識字、讀書,也喜歡詩畫書法。在東坡遭到貶斥的顛蕩生活裏,朝雲成長成熟起來,後來成為東坡的侍妾。壹個軼事說,東坡後來被召回京城作官,在官場的險風惡浪中心情不自在。有壹天他手捫著漸大的肚子,在院中蹓跶,忽然問身邊的人:“大腹便便何所有?”壹個女子應答:“自然是壹肚子墨水。”東坡搖頭,另壹個說:“必是滿盛著好詩妙文。”他仍搖頭。轉臉問朝雲:“妳說呢?”朝雲緩緩說:“先生那兒,該是壹肚皮不合時宜。”東坡拍掌大笑,“這才對哩!” 六十歲的東坡受到更嚴重迫害,遠謫到嶺南惠州。那時他的妻子已故,朝雲成為他日夜相守的伴侶。此時,朝雲虔誠地信奉佛教,壹心誦經,吃素,行善事,曾跟東坡壹道在惠州創建了壹個放生池,還捐資修橋築堤。北宋紹聖二年,朝雲不幸病故,死時只有三十六歲。東坡非常傷感。為了紀念這位純情又賢慧的女子,後來人們把她住過的房子,東坡取名白鶴堂的,改名為“朝雲堂”。 朝雲死後,依她所囑,葬在西湖附近的棲禪寺。寺內僧人十分重敬這位女施主,特地捐資在朝雲墓上蓋了壹座紀念亭,初名朝雲亭。後來,由於篤信佛教的女主人,在彌留之際曾反復誦念《金剛經》上的壹句偈語:“壹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又如電,應作如是觀。” 這六個“如”字,突出表現了佛教強調的“空”意,所以朝雲亭後來被人們改稱為“六如亭”。清代道光年壹位文士林兆龍依“六如”寫過壹副亭聯:“不增不減不生不滅不垢不凈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 六如亭而今成為惠州壹處名勝,也是紀念大文豪蘇軾的珍貴文物。亭由磚石建成,形制整飭,風格純樸,很適合所紀念人物的風神氣質。 蘇東坡詩詞極著名,但愛情詩絕少,而壹首紀念朝雲的《西江月》詞,堪稱愛情詩中的極品,詞曰“玉骨那愁瘴霧,冰肌自有仙風。海內進遣探芳叢,倒掛綠毛麽鳳。 素面常嫌粉(氵宛),洗妝不褪唇紅。高情憶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 三: 《蔔算子》 蔔算子·贈樂婉 施酒監 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 識盡千千萬萬人,終不似、伊家好。 別妳登長道,轉更添煩惱。 樓外朱樓獨倚闌,滿目圍芳草。 蔔算子·答施 樂婉 相思似海深,舊事如天遠。 淚滴千千萬萬行,更使人愁腸斷。 要見無因見,了拚終難拚。 若是前生未有緣,待重結、來生願。 這是壹個宋代歌妓的故事。樂婉是杭州歌妓,與壹位姓施的酒監相愛,後施酒監奉調離杭,又毫無辦法將樂婉脫籍從良帶走,這種無望的愛情,只能使二人訣別。施酒監做了壹首《蔔算子》贈樂婉,樂婉又和了壹首作答。 不好意思,只找了三個,妳先看著吧。
49贊·3,260瀏覽2017-10-11
有關宋詞的資料
宋代盛行的壹種中國文學體裁,宋詞是壹種相對於古體詩的新體詩歌之壹,標誌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宋詞句子有長有短,便於歌唱。因是合樂的歌詞,故又稱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詩余、琴趣等。 它始於南朝梁代,形成於唐代而極盛於宋代。宋詞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蘇軾、辛棄疾(豪放派代表詞人)、柳永、李清照(婉約派代表詞人)。 擴展資料派別 壹、婉約派 婉約派為中國宋詞流派。婉約,即婉轉含蓄。其特點主要是內容側重兒女風情,結構深細縝密,音律婉轉和諧,語言圓潤清麗,有壹種柔婉之美。 1、代表人物 柳永、晏殊、晏幾道、周邦彥、李清照、秦觀、姜夔、吳文英、李煜、歐陽修、史達祖等。 2、代表作 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晏殊:《浣溪沙》(壹曲新詞酒壹杯)、《浣溪沙》(壹向年光有限身) 晏幾道:《臨江仙》(臨江仙·夢後樓臺高鎖)、《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鐘) 周邦彥:《蘭陵王》(柳陰直)、《蝶戀花·早行》 李清照:《如夢令》(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吳文英:《鶯啼序》(殘寒正欺病酒)、《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 秦觀:《踏莎行· 郴州旅舍》《鵲橋仙》《浣溪沙》《望海潮》《水龍吟》 姜夔:《揚州慢》、《杏花天影》、《疏影》、《暗香》 李煜:《虞美人》《相見歡》《烏夜啼》《浪淘沙令》《謝新恩》 歐陽修:《采桑子(群芳過後西湖好)》《訴衷情(清晨簾幕卷秋霜》《踏莎行(候館梅殘》) (1)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作者李煜 朝代五代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 譯文 這年的時光什麽時候才能了結,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精雕細刻的欄桿、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2)雨霖鈴·寒蟬淒切 作者柳永 朝代宋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裏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譯文 秋後的蟬叫得是那樣地淒涼而急促,面對著長亭,壹陣急雨剛停住。在京都城外設帳餞別,卻沒有暢飲的心緒,正在依依不舍的時候,船上的人已催著出發。握著手互相瞧著,滿眼淚花,千言萬語都噎在喉間說不出來。 這壹程又壹程,千裏迢迢,壹片煙波,那夜霧沈沈的楚地天空竟是壹望無邊。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是離別,更何況又逢這蕭瑟冷落的秋季,這離愁哪能經受得了!誰知我今夜酒醒時身在何處?怕是只有楊柳岸邊,面對淒厲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了。 這壹去長年相別,相愛的人不在壹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景,也如同虛設。即使有滿腹的情意,又能和誰壹同欣賞呢? (3)浣溪沙 作者晏殊 朝代北宋 壹曲新詞酒壹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譯文 聽壹支新曲喝壹杯美酒,還是去年的天氣舊日的亭臺,西落的夕陽何時再回來?那花兒落去我也無可奈何,那歸來的燕子似曾相識,在小園的花徑上獨自徘徊。 二、豪放派 豪放詞特點大體是創作視野較為廣闊,氣象恢弘雄放,喜用詩文的手法、句法寫詞,語詞宏博,用事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時失之平直,甚至涉於狂怪叫囂。 1、代表人物 蘇軾、辛棄疾、陳亮、陸遊、張孝祥、張元幹、劉辰翁等。 2、代表作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江城子·密州出獵》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醉裏挑燈看劍)、《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清平樂·村居》 陸遊:《謝池春·壯歲從戎》《夜遊宮·記夢寄師伯渾》《蔔算子·詠梅》 張元幹:《賀新郎》(夢繞神州路) 張孝祥:《六州歌頭》(長淮望斷) 劉辰翁:《蘭陵王·丙子送春》《摸魚兒·酒邊留同年徐雲屋》 (1)念奴嬌·赤壁懷古 作者蘇軾 朝代宋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壹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壹尊還酹江月。 譯文 大江之水滾滾不斷向東流去,淘盡了那些千古風流的人物。千古英雄人物。那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是,三國周瑜破曹軍的赤壁。陡峭的石壁直聳雲天,如雷的驚濤拍擊著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萬堆白雪。雄壯的江山奇麗如圖畫,壹時間湧現出多少英雄豪傑。 遙想當年的周瑜春風得意,絕代佳人小喬剛嫁給他,他英姿奮發豪氣滿懷。手搖羽扇頭戴綸巾,從容瀟灑地在說笑閑談之間,八十萬曹軍如灰飛煙滅壹樣。我今日神遊當年的戰地,可笑我多情善感,過早地生出滿頭白發。人生猶如壹場夢,舉起酒杯奠祭這萬古的明月。 (2)清平樂·村居 作者辛棄疾 朝代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裏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譯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碧綠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吳地方言,聽起來溫柔又美好,那滿頭白發的老人是誰家的呀?大兒鋤豆溪東,二兒子正忙於編織雞籠。最令人喜愛的是無賴的小兒子,他正橫臥在溪頭草叢,剝著剛摘下的蓮蓬。 (3)滿江紅·寫懷 作者嶽飛 朝代宋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擡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譯文 氣得頭發豎起,以至於將帽子頂起,登高倚欄桿,壹場瀟瀟細雨剛剛停歇。擡頭望眼四望遼闊壹片,仰天長聲嘯嘆,壹片報國之心充滿心懷三十多年來雖已建立壹些功名,但如同塵土微不足道,南北轉戰八千裏,經過多少風雲人生。 不要虛度年華,花白了少年黑發,只有獨自悔恨悲悲切切。靖康年的奇恥,尚未洗雪。臣子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要駕著戰車向賀蘭山進攻,連賀蘭山也要踏為平地。我滿懷壯誌,打仗餓了就吃敵人的肉,談笑渴了就喝敵人的鮮血。我要從頭再來,收復舊日河山,朝拜故都京闕。 百度百科—宋詞
18贊·5,354瀏覽2019-04-25
唐詩宋詞裏有關雨
打開唐宋詩詞作品,到處聽得到雨聲。雨中多愁,因而雨中多詩。以杜甫和李商隱為例:杜詩中“雨”意象出現了246次,比“睛”的36次多了六倍;李商隱詩中有關“雨”的意象出現了73次,而“睛”只有10次。[1]雨作為壹種輕柔流動的物象,更是常常出現在詞人的筆下,成了詞人抒發個人感慨的有效載體。雨從壹種不帶有任何主觀情意的自然現象到被刻意營造成中國文學中傳統的抒情意象,其中融註了作者特有的感受、體驗、情緒和心態,具有了豐富的人生意蘊和審美價值。下面我們將從四個方面談談“雨”意象的建構類型及其人生意蘊。 壹、 喜雨——微雨夜來過,不知春草生 喜雨往往與滋潤萬物,喚起勃勃生機聯系在壹起。韋應物《幽居》詩:“微雨夜來過,不知春草生”就是人們贊賞的佳句。“微雨”是對早春細雨的準確描繪,春草在微雨滋潤下成長,這裏有壹派生機盎然的春天氣息,也有詩人對夜來細微春雨的喜愛,詩人幽居的寧靜和心情的喜悅可見壹斑。 蘇軾《浣溪沙》詞:“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壹場透雨過後,原野青青,景色格外清新可愛,走馬於平沙芳草地上,自是壹塵不染,只覺滿眼青翠,內心喜悅可以想見。 杜甫《水檻遣心二首》(其壹),有“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兩句,詩人極為生動細膩地描繪了魚和燕子在微風細雨中的動態。魚的歡欣,燕子的輕盈,引起了詩人喜悅的心理反應,這不正可以使我們感受到詩人對春天的熱愛嗎? 我們再來看壹首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壹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那落在天街上的纖細小雨滋潤如酥,酥就是奶油,它細膩、勻稱、滑爽、滋潤而又慢慢地普降到皇城中的街道。透過雨絲遙望草色,朦朦朧朧,仿佛有壹片極淡極淡的青青之色,這是早春的草色。看著它,人們心裏頓時覺得快樂、新鮮、活潑、清香,欣喜之情溢於言表。 在喜雨詩中流傳最廣的要數杜甫的《春夜喜雨》了: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好雨知人意,在大地急需要雨時,雨來了,它好在適時。在人們正酣睡的夜晚,雨無聲地,細細地下,不知不覺中柔情地融入大地,化作生命的光澤與亮色,它好在潤物無聲。雨既是春雨,又是好雨,它知人意,體人心,故令人喜。題目中那個喜字在詩中雖沒有露面,但“‘喜’意都從罅逢裏迸透。”[2] 同類的例子還有:“雨後雙禽來占竹,秋深壹蝶下尋花”(文同《北齋雨後》);“西窗壹雨無人見,展盡芭蕉數尺心”(汪藻《即事二首》其壹);“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裏雨如煙”(翁卷《鄉村四月》);“春路雨添花,花動壹山春色”(秦觀《好事近》)等。這些詩詞句子均寫得清親可愛,給人以快感。我們從中可以讀出生命的光澤和人生的生機與希望。 二、 苦雨——楚天長短黃昏雨,宋玉無愁亦自愁 往事如煙,人生苦短,“時運不齊,命途多舛”。當詩人傷春、悲秋、離愁、別恨、寂寞、無奈之時,雨飄然而下,成了最契合文人失意與愁苦的自然物象,具有了特定的感情內涵。這樣的例子在唐宋詩詞中屢見不鮮,現列舉如下: 白居易《上陽白發人》:“耿耿殘燈背壁影,蕭蕭暗雨打窗聲。”姜白石《點絳唇》:“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蘇軾《浣溪沙》:“蕭蕭暮雨子規啼。”李璟《浣溪沙》:“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賀鑄《半死桐》:“空床臥聽南窗雨。”蘇轍《逍遙堂會宿二首》其二:“困臥北窗呼不起,風吹松竹雨淒淒。”許渾《謝亭送別》:“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戴叔倫《蘇溪亭》:“燕子不歸春事晚,壹汀煙雨杏花寒。”李煜《浪淘沙》:“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司空曙《喜外弟盧綸見宿》:“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溫庭筠《更漏子》:“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壹葉葉,壹聲聲,空階滴到明。” 從上面這些例子我們可以看出,苦雨往往跟悲、怨、愁等情感聯系在壹起。季節以春、秋兩季為多,時間以黃昏、夜晚為主。春雨綿綿,秋雨霏霏。當落紅無數、春去匆匆、悲風怒號、黃葉飄落、日暮途窮、夜深人靜之際,雨像懂得人的情思,點點滴滴地灑落,也壹聲聲地撞擊著人的心扉,詩人百感交集,淚水與哀愁同出,讀來令人斷腸。 三、 雅雨——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唐代司空圖在《詩品》中對“典雅”的解釋是:“玉壺買春,賞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雲初晴,幽鳥相逐,眠琴綠陰,上有飛瀑。落花無言,人淡如菊”[3]郭紹虞先生說:“賞雨茅屋,幽居自得,見其雅”。[4]中國文人有喜雨的雅好,這是情感表現的需要,也是壹種雅致人生意境的追求。以韋應物《滁州西澗》為例: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山澗邊簇生著壹片可愛的芳草,樹叢中有黃鸝鳥在悠然自得地鳴叫。向晚時分,春雨灑落,潮水暴急,野渡無人,孤舟自橫,壹片迷茫。詩人對野生之物自然存在狀態的傾心與賞玩,折射出閑雅蕭散的人生態度,令人心醉。 我們再來看壹首南宋姜夔的《平甫見招不欲往》詩: 老去無心聽管弦,病來杯酒不相便。 人生難得秋前雨,乞我虛堂自在眠。 壹個夏末秋前的日子,作為摯友的張平甫邀請詩人赴宴,但是詩人不欲前往,原因是因“老”無心聽管弦,因“病”不便飲杯酒,回答既巧妙又得體。但是詩人“不欲往”的真正原因卻是:“人生難得秋前雨,乞我虛堂自在眠。”“秋前雨”即夏末之雨,它去暑送涼,最為宜人,今日好不容易遇上這場“秋前雨”,還是讓我留在自己幽靜的堂屋中,自自在在、舒舒服服地睡上壹會吧!呂本中《紫微詩話》曾稱道呂希哲的壹首絕句:“老讀文書興易闌,須知養病不如閑。竹床瓦枕虛堂上,臥看江南雨後山”。這兩首詩所寄托的人生意願和追求有異曲同工之妙,無怪乎錢鐘書先生這樣說:“假如姜夔作這首詩的時候,沒有記起那首詩,我們讀這首詩的時候,也會想到它”。[5] 這樣的例子還可舉出很多。如陸遊:“臥讀陶詩未終卷,又乘微雨去鋤瓜”(《小園四首》其壹);張耒:“日暮北風吹雨去,數峰清瘦出雲來”(《初見嵩山》;汪藻:“鉤簾百頃風煙上,臥看青雲載雨過”(《即事二首》其二);徐俯:“春雨斷橋人不度,小舟撐出柳蔭來”(《春遊湖》);韋莊:“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菩薩蠻》);溫庭筠:“鹹陽橋上雨如懸,萬點空蒙隔釣船”(《鹹陽值雨》);孫覿:“渡口喚船人獨立,壹蓑煙雨濕黃昏”(《吳門道中二首》其壹)。這些詩詞句子,寫得蕭散疏朗,清麗婉約,很符合傳統文人士大夫的審美情趣。中國古代美學實際上是壹種人生美學,它以人為中心,極為重視、關註人如何於現實人生中使自己得以超拔,將人的精神生命向上推展,提升人的生命存在。受此影響,唐宋詩人探索、追求人生的自由審美極境,向往、追求藝術化的人生存在,人詩意地棲居,人生如閑雲野鶴般閑適。我們可以說文學世界裏的細雨疏疏,是浮現於詩人嘴角的恬靜與愜意。詩人的心靈在細雨的浸潤下,流露出遠離喧囂的高雅與適意。 四、 禪雨——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壹蓑煙雨任平生 雨所清洗的是空間世界,也是人的心靈世界。詩人的權心利欲在雨意的清涼中被洗凈,詩人在雨的靜觀和沈思中領悟到某種人生的哲理,從而使雨具有了幾分禪家的意味。 請看宋代大詞人蘇軾的《定風波》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壹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灑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睛。 此詞作於蘇軾貶居黃州之時,作者借途中遇雨的平常經歷闡發了不平常的人生哲理,映射出作者獨特的人生感受:無論是自然界的陰睛風雨,還是現實人生的榮辱升降,都可等閑視之,渾不在意。這裏詞人正是借助於“雨”這壹具體意象將人生引入到忘情得失,超然物外的禪意般的寧靜之中。 另壹宋代詞人蔣捷的壹首《虞美人·聽雨》則運用了時空大幅跳躍的表現手法,擇取三幅人生畫面以“聽雨”為線索加以貫穿,來表達人生痛定思痛後的感嘆。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壹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同是聽雨,境界不同,感受也各異。少年風流,追歡逐笑;壯年坎坷,浪跡天涯;而今鬢發斑白,人也老了,倦臥僧廬,長夜聽雨,從此心如死井,萬念俱寂。“悲歡離合總無情”,任憑階前秋雨點滴到天明,雨再也掀不起任何感情的波瀾。在作者筆下“聽雨”成了壹種無可言說的人生境界的象征。 宋人方嶽的壹首《聽雨》詩也同樣顯得很有意味: 竹齋眠聽雨,夢裏長青苔。 門寂山相對,身閑鳥不猜。 詩人雨中入眠,連夢裏也長出青苔,身心閑靜得連鳥都不猜疑。在竹齋聽雨的境界裏詩人自失於“對象”之中,身心完全物化,世界不復存在。雨把人從喧鬧的塵世帶入詩意的棲居,雖無壹字禪語,但處處可見禪趣。這壹類型的詩歌,還可舉出很多。如陣與義《試院書懷》:“細讀平安字,愁邊失歲華。疏疏壹簾雨,淡淡滿枝花。投老詩成癖,經春夢到家。茫茫十年事,倚杖數棲鴉。”清代紀昀對此詩的評論是“通體清老,結亦有味。”[6]又如李商隱:“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白居易:“涼冷三秋夜,安閑壹老翁。臥遲燈滅後,睡美雨聲中”(《秋雨夜眠》);王安石:“江北秋陰壹半開,晚雲含雨卻低徊。青山繚繞疑無路,忽見千帆隱映來”(《江上》)。詩人們借助於雨意象來表達空、靜、閑、淡的藝術氛圍,深寓著“可解而不可解”的禪意。在這裏生命本體與宇宙本體被圓融為壹體,壹切都隨緣任運,自然適意,寧靜淡遠中有生機勃勃的自由境界,顯得空中有靈,靈中有空。這就是所謂的“不立文字”而達到開悟心境的目的。 綜上所述,唐宋詩詞中的“雨”意象是詩人主觀情意與客觀物象結合的產物。這種結合所體現的文人士大夫的生存境界和人生態度與中華民族好靜的傳統性格特征相符。眾所周知,西方民族好動,中華民族好靜,正是這種好靜的性格特征使得中國古人有條件靜觀萬物、默察於心,因而對自然物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