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壹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麽寫的吧!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小螞蟻》教案7篇,歡迎大家分享。
《小螞蟻》教案 篇1活動目標:
1.學習用西瓜子組合拼貼出壹只螞蟻,用水彩筆添畫螞蟻的腳和觸角。
2.在觀察螞蟻動態變化的基礎上,嘗試變換瓜子的擺放位置,組合出不同動態的螞蟻。
3.知道用棉簽蘸少量的乳膠抹在紙上後再粘貼瓜子。
活動準備:
1.西瓜子若幹(放在分類盒中),乳膠,投影儀,螞蟻圖片。
2.幼兒已觀察過螞蟻做出不同動態時身體各部分的位置變化。
3.幼兒用書:《螞蟻》。
活動過程:
(壹)回憶原有經驗,了解螞蟻的基本構造。
1.引導幼兒觀察單只螞蟻圖片,表述已有經驗,知道螞蟻主要由頭、胸、腹三部分組成。
教師:螞蟻是什麽樣的?螞蟻在爬行的過程中,身體有沒有變化?(如拐彎時頭是怎樣的,胸、腹又是怎樣的)
2.觀察多只螞蟻圖片,拓展創作思路(如不同動態、行動方向)。
教師:兩只、三只螞蟻在壹起又會怎樣?它們可能會做什麽呢?
(二)學習用瓜子組合出各種造型的螞蟻。
1.觀察準備的材料,引出活動方式。
教師:這是什麽?以前它有什麽用?今天我們要用瓜子來作畫。
2.師幼***同討論怎樣進行螞蟻造型。
教師:如果我們用它來拼貼小螞蟻,妳覺得它像螞蟻的什麽地方?可以怎樣拼?
3.請個別幼兒示範,教師幫助拿棉簽蘸乳膠,幼兒粘貼好後添畫腳和觸角。
分析幼兒的示範。教師:這只螞蟻好像在幹什麽?小螞蟻還可以怎樣拼?它可能在幹什麽?
4.討論怎樣使用乳膠粘貼。
教師:誰發現這只螞蟻是怎樣固定在畫面上的?
5.引導幼兒集體學習抹乳膠的動作和方法。
教師:瓜子很小,怎樣抹乳膠?
(三)教師分發幼兒用書,幼兒自由拼貼螞蟻。
教師引導幼兒變換瓜子的不同位置和方向,表現出各種螞蟻的不同動態。
提醒幼兒正確使用乳膠:根據自己的需要,蘸少量乳膠塗抹在相應的位置,保持畫面整潔。引導幼兒添畫螞蟻的其他部位。
(四)評價幼兒作品。
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螞蟻們在幹什麽。
師幼***同欣賞,重點評價螞蟻的造型和畫面內容豐富的作品。
教師:妳最喜歡哪幅拼貼畫?為什麽?
活動延伸:
收集多種堅果殼放在美工區,讓幼兒自由選擇繼續完成作品,或進行更豐富的造型。
《小螞蟻》教案 篇2活動目標
1、通過圖譜,感知歌曲和圖畫的對應。
2、用身體動作拍出語詞節奏,感受歌曲的歡快、活潑。
3、學習看圖譜、隨音樂,邊唱邊用鈴鼓、手搖鈴進行敲奏。
活動準備
音樂、圖譜、鈴鼓、手搖鈴、螞蟻圖片
活動過程
1.導入,引出課題
師問:“小朋友,妳見到過最小的昆蟲是什麽呢?”看看今天老師帶來的是什麽昆蟲呀?
2.引導幼兒觀察圖片
(1) 圖片中有好多的螞蟻,它們壹個接著壹個在做什麽呀?原來小螞蟻壹個壹個再接壹個排著隊伍運糧食呢。它們背著這麽多的糧食,是怎麽走的呀?(慢慢向前,還要去找好朋友幫忙)
(2) 這圖中藏著壹首好聽的歌——《小螞蟻》,我們壹起來聽壹聽。”
3.演唱歌曲
(1)視覺與聽覺相結合:播放歌曲,老師指著設計好的圖譜,引導幼兒邊聽邊看。
(2)視覺與語言相結合:提問:妳聽到了什麽?根據幼兒的回答哼唱。(註:若幼兒講不出歌詞內容,就可以分句播放。)
(3)老師點著圖譜,帶著幼兒跟著音樂壹起唱。(2遍)
4.肢體律動
師:小螞蟻搬糧食很開心,我們來學小螞蟻動動吧!小螞蟻頭上有什麽呀?我們壹起來做做。
(1)老師帶著幼兒邊歌唱邊做動作。(小小螞蟻,排好隊,我們要出發啦!壹個壹個再接壹個,慢慢向前,看看哪裏有糧食呢?)
(2) 播放音樂老師帶幼兒壹起邊歌唱邊做動作。(2次)
5.樂器演奏
(1)介紹樂器:今天老師還帶來了兩位樂器朋友,看看它們是誰。(串鈴、鈴鼓)
(2)知道樂器的演奏方法,串鈴—敲,鈴鼓—拍
師:這個串鈴我們可以怎麽玩呢?(手腕搖)。今天我們用敲敲的方法來演奏。請個別幼兒上來試壹試,帶全體幼兒徒手做。方法同上(鈴鼓—雙手輪拍)
(3)出示圖譜,讓幼兒看圖譜邊唱邊徒手拍。
師:“老師還帶來了壹張小螞蟻的圖譜,圖譜上有剛才的兩種樂器,誰看得懂?(敲拍幾下)?”並帶幼兒壹起唱小小螞蟻等敲敲、拍拍。著重引導幼兒找出與前面“壹個壹個再接壹個)進行比較,重點練習“請妳跟我壹起走(我們壹起去找好朋友)”的敲。
(4)分發樂器,壹半幼兒串鈴,壹半幼兒鈴鼓。
(5) 進行演奏,第壹遍邊演唱歌曲邊演奏,第二遍跟著音樂演奏。
小朋友,我們也來做小螞蟻去外面運糧食吧!
《小螞蟻》教案 篇3設計意圖:
幼兒合作能力的培養壹直很受重視。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壹些事情是要靠同伴或集體的力量,團結合作才能解決的,而這種團結合作的精神正是我們要對幼兒進行教育的重要內容。《小螞蟻》是最能體現出團結合作而又充滿童趣的兒謠,它註重音樂與動作、語言的緊密結合,讓幼兒能以最簡單、最自然的方式進入音樂。能讓幼兒在愉快遊戲中用肢體表現出搬、推、拉、堆,從中培養了幼兒的合作能力。特別是兒謠裏的“嘿喲、嘿喲”更是幼兒感興趣的,明快歡樂的節奏,使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更濃,更能感受到團結合作帶來的快樂。
活動目標:
1、初步有節奏念兒謠,並能根據語詞的變化用肢體作出相應的動作。
2、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到團結合作的快樂。
重難點:幼兒有節奏的念兒謠,並用肢體表現出搬、推、拉、堆等動力。並在活動中感受到團結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音樂CD、圖片、各種形狀的木材、小螞蟻頭飾、樂器:打棒、圓舞板。
活動過程:
壹、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並講述圖片的內容。
二、學念兒謠運用肢體表現“搬、推、拉、堆”的動作
1、欣賞兒謠,初步熟悉兒謠內容。
提問:小螞蟻用了哪些方法運木材?(幼兒:搬、推、拉、堆)並引導幼兒做出相應的動作。
2、播放錄音,讓幼兒跟錄音邊念兒謠邊用肢體表演。(兩人壹組,壹人扮小螞蟻,壹個扮大木材,跟著兒謠表演,交換表演)
三、小螞蟻運木材遊戲
1、小螞蟻把木材運到指定的地點搭舞臺。
2、引導幼兒回憶並說出運木材所用的方法,然後啟發幼兒說出除了這些方法外,還有哪些方法?
四、樂器演奏
幼兒用樂器跟著音樂邊念兒謠邊打節奏。
活動結束
幼兒聽著音樂在歡快的氣氛中結束活動。
《小螞蟻》教案 篇4教學目標:
1. 能通過讀圖,理解詩歌的基本內容。
2. 運用聽說遊戲,運作提示的方法,理解、感知詩歌的內容。
3. 感受詩歌中表現出的團結、協作的思想。
4. 認讀重點字詞:有趣、見面、碰、排隊、擡。
教學準備:
1. 知識準備。
對螞蟻的生活習慣有簡單的了解;會唱歌曲《小螞蟻》。
2. 物質準備
掛圖、音帶、錄音機、大字卡、詩歌讀本人手壹冊、頭飾。
教學過程:
壹、開始活動
1. 師生互相問候。
2. 教師發書。
二、感知活動
1. 教師將詩歌改編成故事,教師講故事的前半部分。
教師提出問題:小螞蟻發現了壹粒米,可是背不動,誰能幫他像個辦法?幼兒進行故事續編。
2. 教師播放詩歌音帶,幼兒認真傾聽,感知詩歌內容。
三、理解活動
1.幼兒自主閱讀。
幼兒自主閱讀圖書,鼓勵幼兒將有興趣的內容講給同伴聽,教師提醒幼兒註意閱讀姿勢與習慣。
閱讀完後,幼兒有序收書。
2.觀察理解。
教師出示掛圖,幼兒理解詩歌內容。
(1)提問:詩歌中的小螞蟻發現了什麽?它碰到了什麽?它是怎樣做的?
(2)教師隨機依次出示大字卡:“有趣”、:“見面”、“碰”、“排隊”、“擡”、幫助幼兒理解。
3.教師朗讀詩歌,讓幼兒進壹步感知詩歌內容。
《小螞蟻》教案 篇5教學目標
1、教幼兒學會畫螞蟻的不同動態,能結合生活經驗構思出簡單的情節。
2、通過作畫,了解螞蟻的組成部分和生活習性。
3、培養幼兒耐心完成任務的習慣,享受畫畫的樂趣。
4、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繪畫,體驗合作繪畫的樂趣。
組織形式
集體。
教學準備
兒童經驗基礎不同動態的螞蟻照片。
環境準備
《美工》,油畫棒人手壹份,範畫。
重點難點
學習畫螞蟻的不同動態,能結合生活經驗構思出簡單的情節。
活動過程
壹、用謎語引出螞蟻
老師念謎語,幼兒猜出謎底。
二、出示各種動態的螞蟻照片,引導幼兒觀察螞蟻的.外形特征。
三、有效語言設計
1、下面我們壹起來看看螞蟻由哪幾個部分組成,它們長得怎樣?
2、妳們喜歡螞蟻嗎?今天我們就來畫螞蟻。
3、先畫螞蟻的頭,後畫螞蟻的胸,再畫螞蟻的腹。最後在身體下面畫上六條腿。畫好螞蟻後妳還可以想想螞蟻在幹什麽?生活在什麽地方等?
4、在畫之前要先想好妳畫的小螞蟻在幹什麽?是什麽樣子的螞蟻,周圍有什麽?
四、教師請幼兒仔細觀察小螞蟻,並示範畫螞蟻。
觀察小螞蟻:小螞蟻長什麽樣?它由哪幾部分組成?(幼兒回答)
師幼***同小結:小螞蟻由頭、胸、腹組成,頭上長著壹對觸角,壹雙眼睛和嘴巴,身體上長著六條腿。下面我們就來“變”小螞蟻。
我們選壹支白色的油畫棒,在紙上畫小螞蟻。
交代作畫步驟:園園的頭——園園的身體比頭小壹點——水滴形的尾巴——畫上觸角、眼睛、嘴和六條腿——再添畫景物——刷顏料(方法:橫著刷或豎著刷)
五、布置任務,交代要求。
六、幼兒練習,指導幼兒作畫。
引導幼兒大膽作畫,幫助個別幼兒完成作品。
1、 鼓勵幼兒大膽作畫。
2、 鼓勵 幼兒添畫喜歡的景物,使畫面更加豐富。
3、 鼓勵幼兒挑選自己喜歡的背景色刷上去,註意方法。
4、 鼓勵畫得快的小朋友說說小螞蟻的故事。
七、展示作品幼兒相互欣賞,評價。
1、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感受作品的完整性及繪畫色彩的美感。
2、表揚鼓勵畫面布局合理,動態不壹的作品。
活動延伸:
參觀其余組的作品,並把圖畫編成壹個故事。
活動反思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及心理發展的壹般特點,我預設的活動目標重在使幼兒學習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與探究的同時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活動中引導幼兒看看、說說、做做、畫畫等多種感官參與,讓幼兒興致勃勃地去觀察,動手去研究問題,探求新知,尋求發現。尋找孩子繪畫中的閃光點,幫助孩子增強自信心用語言安撫與鼓勵,幫助放松心情減輕對繪畫的畏懼和壓力。
不足:
對作品評價時,語言還不夠精煉。
《小螞蟻》教案 篇6活動目標:
1、認識小螞蟻,知道小螞蟻的生活習性。
2、喜歡小螞蟻萌發熱愛小動物的情感。
活動重點:
學會觀察、認識小螞蟻。
活動準備:
玻璃瓶裏裝有泥土和小螞蟻。
活動過程:
1、小朋友看看這是什麽呀?妳們知道他們都有什麽本領嗎?
觀察小螞蟻在泥土裏的活動,知道小螞蟻會鉆洞,造房子。
2、與幼兒交流:
告訴幼兒小螞蟻是用觸角交談的,它們在搬運糧食的時候是集體搬糧食的等壹些科學知識。
活動二:
活動名稱:小螞蟻運糧
活動目標:
1、學習手膝著爬行,增強四肢的肌肉力量。
2、提高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活動重點:
繼續練習手膝地著爬行。
活動準備:
小米袋、獨木橋若幹,畫有貓、雞、鴨頭像的小房子三幢。
活動過程:
1、準備活動:
—“小朋友,妳們看這是誰呀?(出示小螞蟻頭飾)我做小螞蟻的媽媽,妳們做誰呀?我們小螞蟻聽著音樂,活動壹下身體吧!”
幼兒扮演小螞蟻,爬到場地中間。
教師帶領幼兒做小螞蟻模仿操,活動身體。
2、爬的練習:
—“我們小螞蟻家附近有哪些好朋友?”(貓、雞、鴨)
爬動著依次向小貓、小雞、小鴨去問好,然後在爬回自己家來。
3、遊戲活動:
—“冬天要來了,我們小螞蟻要搬壹些食物回家過冬啦!爬過草地和獨木橋,遊過小河,河對岸的草叢裏就有許多糧食,看誰最聰明,能找到,把米背回家。”
全體幼兒按照壹定的路線尋找米袋,背在背上,可重復數次,視幼兒的身體狀況和情緒而調整。
4、結束活動:
—“螞蟻寶寶背累了,出了很多汗,媽媽給妳們洗個澡,沖壹沖,抖壹抖,搖壹搖,螞蟻螞蟻真快活。”
幼兒放松身體,離開場地。
《小螞蟻》教案 篇7活動目標:
1.大膽想象,用簡單的形象表現螞蟻的各種動態。
2.體驗用不同的繪畫方式作畫以及創意繪畫帶來的愉悅感。
3.探索、發現生活中螞蟻的多樣性及特征。
4.訓練幼兒的繪畫能力。
活動重難點目標:
重點目標:大膽想象,用簡單的形象表現螞蟻的各種動態。
難點目標:能夠結合畫面的需要畫出螞蟻的各種動作姿態。
活動準備:
螞蟻搬西瓜幻燈片、畫紙、膠水、水彩筆若幹、西瓜圖片人手壹份。
活動過程:
壹、欣賞幻燈片
1.師:壹群忙碌的螞蟻在幹什麽?
2.集體欣賞:
在壹個炎熱的夏天,小螞蟻們又熱又渴,出門找水喝,他們驚喜地發現了壹塊大西瓜,便迫不及待的爬上大西瓜嘗了起來。"真好吃啊,咱們把它搬回家吧!"壹只小螞蟻跳下來,伸開了胳膊,蹬開了兩腿,咬著牙使出了渾身力氣推西瓜,瞧,連小觸角也來幫忙了,可還是推不動。於是,他們只好跑回家,請來更多的螞蟻兄弟幫忙,妳們瞧,大家忙開了,有的用鏟子鏟,有的用手推,有的用繩子吊,有的用肩扛,有的兩人擡……經過大家的齊心努力,大西瓜終於被順利的搬回了家。
3.學壹學螞蟻搬西瓜的動作
二、動態形象,添畫示範。
這麽有趣的故事,我都忍不住想畫下來了!我呀,最喜歡那幾只發現了大西瓜的小螞蟻,讓我們來仔細看看小螞蟻發現西瓜時多開心啊!
(壹)分析動態,添畫肢體(單圖壹)師:我也來變只跳起來的小螞蟻吧,小手彎壹彎,小腳擡壹擡,觸角翹壹翹,我的螞蟻跳起來。(或變跑出來的小螞蟻)(分析:教師邊講解邊畫螞蟻相關動作姿態,這種借助於語言的提示,動作表演,及時繪畫的方法,給了幼兒很新穎的示範,加深了幼兒對螞蟻動態的印象。
(二)分析動態,添畫身體(單圖二)師:這只螞蟻還缺少什麽?圓圓的胸部,長長的腹部,小手彎壹彎,小腳擡壹擡,觸角翹壹翹,可愛螞蟻變出來
(三)觀察表情,添畫局部(單圖三)
1.師:我們的小螞蟻:張開大嘴巴,眼睛瞇成線,趴下身子吃得歡。
2.師:如果我想讓西瓜看起來更加好吃,可添加小汗滴(請幼兒嘗試添加)小結:原來只要小手小腳彎壹彎,眼睛嘴巴動壹動,可愛的小螞蟻就畫出來了,如果再加上幾滴小汗珠或幾滴西瓜汁,可愛的小螞蟻就更加有趣了。
(評析:這個環節的設計關鍵讓幼兒仔細觀察螞蟻的不同表情,能為幼兒繪畫螞蟻的面部動態提供很好的幫助,在實際得學習活動中,發現此環節很重要。)
三、繪畫創作。
1.師:還有很多西瓜在筐子裏,請妳幫助螞蟻把西瓜搬回家,看看誰的方法最好。。
四、評價、欣賞
教師請個別幼兒大膽講述自己創編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