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時,李清照嫁給了趙明誠,趙明誠是趙挺之的兒子,他以前是李清照的學生,也是李清照的宰相。結婚後,他們興趣相投,關系融洽。他們經常互相交換詩歌和文章,並壹起研究和收集鐘鼎碑。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夫妻二人為了收藏名人名畫和古玩漆器,常常“吃重肉,穿重彩,首無珍珠玉器擺件,房內無鍍金繡品”。每月初壹、十五,夫妻二人會陪他們到首都開封的索國寺市場,搜尋金石學和書法。只要他們看中了,就會買。在兩人的共同努力下,他們的書房“歸堂”僅鐘鼎碑文獻就達2000余卷。
後來趙明誠編《金石錄》,李清照全力支持。憑著廣博的古玩知識和出眾的記憶力,每當丈夫遇到問題,李清照總是幫他解決。夫妻二人如此順從和諧,彼此的感情也越來越深。
或許越是美好的開始,往往越會有悲劇的結局。1129年,趙明誠在湖州去世,近30年的幸福婚姻就此結束。
丈夫趙明誠的去世,對李清照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再加上當時北宋剛剛滅亡,戰爭還在繼續。李清照居無定所,身心憔悴,不久就嫁給了壹個叫張汝舟的男人。
貞操對古代女性來說非常重要。即使丈夫去世,她也不會為了保持貞操而再婚。壹向賢惠的李清照怎麽會選擇再婚?對此,歷史眾說紛紜,但主要原因可能是她身處亂世,李清照身邊都是她之前收藏的石頭古董。所以,她越是覺得壹個人生活的艱辛,而丈夫趙明誠的《石頭記》尚未完成,李清照希望她能代替他完成,於是在反復權衡之後,她選擇了仰慕已久的張汝舟。
李清照第壹次接觸張汝舟的時候,覺得這個人也是壹個儒雅的君子。婚後壹段時間,張也對她照顧得很好。但張汝舟與李清照中的趙明誠不同。他喜歡的其實是李清照隨身攜帶的文物。當李清照不願意和他分享這些東西的時候,張汝舟很快就原形畢露了。李清照在亂世裏總是帶著這些沈甸甸的文物,自然把它們等同於自己的生命,絕不願意輕易失去。但是,張汝舟卻認為:既然妳娶了我,連妳的人都是我的,妳擁有的當然也是我的。雙方立場的不同導致了他們在文物控制權上的沖突,他們之間的裂痕越來越大。最後,奇怪的同床異夢。
張汝舟發現自己無法完全讓李清照屈服後,開始惱羞成怒。最後,他完全不顧壹個文人應有的風度,對李清照拳打腳踢。李清照是壹個把人格看得比生命還珍貴的女人。她自然受不了張如舟的待遇,所以堅決要和張分手。但是在封建社會,壹個女人想要離婚並不容易。無奈之下,李清照走上了絕路:她痛斥張汝舟欺君之罪,她自己也因此鋃鐺入獄。
原來,張汝舟是靠作弊通過科舉考試的。與李清照結婚後,張引以為榮,大肆吹噓。李清照在找不到更好的路的時候,只好選擇了這條對自己不利的路。按照當時的法律,女人起訴丈夫,無論對錯,都要坐牢兩年。李清照是壹個對感情生活要求極高,絕不將就的人。所以她寧願和張汝舟鬧,也不願被精神奴役。在給朋友的信中,她說:“桑榆的夜景很配那種劣質的材料。”
官司結果出來後,張汝州被押往柳州,李清照也要依法入獄兩年。不過還好,可能是李清照的名氣太大,引起了很多人的關註。再加上家人和趙明誠家人的幫助,李清照入獄僅9天就被釋放,但這件事也對她造成了嚴重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