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聲咽,秦娥夢碎秦樓月。柳色年年,涪陵傷身。”長安繁華的樂遊園風景名勝區也有今天這麽冷嗎?李白的袍服在蕭瑟的鹹陽古道上飛揚,西風無情地吹著離人的衣巾。只有漢家高大的陵墓,在血色的夕陽下,顯得孤寂落寞。我分明看見李白望著長安的高墻,長嘆壹聲:“壹是移客長沙,二是望西長安。”然後帶著失望的表情走開了。八橋!灞橋,妳關註了多少遊子?!橋邊的柳色依舊年復壹年綠,橋下的流水日夜無情地流淌。無盡的離愁別緒隨著灞橋飛舞的柳絮飄入水中,誰也記不清灞橋送走了多少官員大臣。龍巴河是壹座令人難忘的歷史古跡。
走在灞橋上的時候,心裏很自然的響起“頭朝巴水,心緒萬千。”。雨平沙岸,春回柳橋。“那首詩。
巴水河畔,草青柳堆煙。灞橋兩岸,楊柳掩映,柳絮飛舞。浸在青色裏的灞橋,在古風彌漫的意義裏,作為受傷和離去的意象,已經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海裏。灞橋兩岸垂柳滿寒煙,千絲萬縷之上,依舊隱居,浸潤著癡情別離的氣息。我和灞橋站在那裏默默對視,無言以對,想象著遙遠的距離,想象著哽咽牽手的悲傷,同時又生出“自古風情傷離別”的感覺。這灞橋,這灞水,這柳樹,見證了自古以來無數讓人心碎的柳與灞橋。再壹次讓我想起李白唱的“柳色年年,巴陵傷別”。下雪天騎驢賞梅,似乎還能看到孟浩然的足跡。朱基壹對《巴陵柳雪》山水的描繪是:“古橋石路半斜,柳色青眉掃,淺水平沙深恨,羊群輕欲寫詩。”依然在記憶深處婆娑久久不能退。在這裏,我走過秦始皇、劉邦、項羽。在這裏,隨著李益“柳以煙傲春岸,年年攀行人”這句詩的廣泛流傳,每年都有柳樹的種植者和攀援者。即使先秦、漢末、盛唐、晚清有陰沈沈的夕陽、孤星、殘月、清風,有許多小雨、重雷、薄霧、寒露,我也能在模糊的淚水中真切地觸摸到來自人們的傷心離別、傷心死亡。那“柳”,灞橋的“柳”,既給遠行的旅人送去親人的祝福,又用深情調和了“留”字。在這裏,楊柳不是無情的東西,年復壹年的攀緣和種植;在這裏,離開不是離開,返回不是返回;這裏連續的細絲紛紛落淚,感情比柳條還長。這裏的柳絮柳葉,都是行人的眼淚。世人深愛於此,執著,篤定,深情,壹個“愛”字如何能得!那個“愛”是壹個巨大的生命靈魂,它體現了妳將去哪裏的聲音和模糊的嗚咽。它真實而美好,是絕色的絕唱,是刻骨銘心的希望。
水往東,逝者如斯。古橋還在,古柳還在,古人在,* * *橋和* * *柳。與關中八景之壹的“驪山夕照”相比,關中另壹景“楊柳雪”,水清柳絮隨風舞,更令無數文人墨客陶醉。“年年送別,灞橋上飛雪”這句話自古流傳,代表著“傷心落淚”的灞橋和柳樹,飽含著壹個遠古時代的古老人生境遇或悲傷情結。送別的人雖已遠去,年年柳暗花明又壹村;年復壹年,細雨綿綿。那些聲音和文字,在歲月中沒有飄散;心中的祈禱和祝願並沒有在歷史中消失。他們壹個個走出沾滿淚水的古詩詞,依然風雨飄搖,依然傷淚。灞橋永遠是壹座沈重的橋;煙柳永遠是悲柳,彌漫在灞橋的那份揮之不去的憂傷,都是因為那枝枝葉如米粒般嬌嫩的柳,浸潤了許多淚水,飽含了許多哭泣的心曾被卡住的愛。灞橋柳婀娜多情。他們剛從三月的煙熏風中拔出圓圓的鮮嫩的嫩芽,那種處女綠,就像壹捧令人心寒的泉水,已經席卷了我們的心靈深處。我站在灞橋上,倚著橋,輕撫著橋欄桿,深深陷入古人的印象中。我看見壹排排的楊柳編織成煙雲,伸向遠方的地平線或孤獨的旅途。我突然置身於壹籠輕煙之中,腦海裏印著古人折柳傷他圖的情景。自然地,河中心的壹些東西像柳絮壹樣在風中飄動。
微風習習,涼意習習,眼前的壹切看起來古今皆有。橋上,幾塊簡單的石頭撐起了灰色的水泥預制板,踩上去仍有“空”的悶響,卻沒有了古木橋的古樸和青石板橋特有的炫麗韻致。灞橋在我們心中近在咫尺卻又遙不可及,煙柳在我們的夢裏清晰而縹緲。耳邊突然響起壹首窄窄的灞橋柳的歌:灞橋柳。
灞橋柳
妳不能拂去煙塵,但妳不能煩惱。
我在春天,在深秋。
妳知道無奈的風霜嗎
它是怎麽流到我臉上的
灞橋柳
捂住眼睛,握住妳的手。
我在做夢,心在身後。
妳知道古代秦腔嗎?
這不僅僅是壹杯酒。壹邊聽著這首《灞橋柳》,能在晨雨、輕塵、綠柳色中“勸君壹杯酒”的王維,還是在唱“多情自古傷離別,更當冷落秋節”的柳永!?
電聲樂隊簡單的配器,再加上絲弦輕敲的三兩下琵琶,不經意間勾起了淡淡的傷感。古長安郊外,灞橋亭子旁,風輕輕吹著柳枝。離別在即,人們的心裏藏著怎樣的悲傷?“人在春來,心在深秋”,這個世間無奈的故事,對妳我來說,只留下了壹聲嘆息和壹點含淚的微笑,就像歌詞裏說的:“妳知道古琴曲,它不只是壹杯酒,它不只是壹杯酒!”聽著,想著,心裏酸酸的。高音撕心裂肺,低音撕心裂肺,歌曲悲傷動人,演唱者深陷其中。古典與現代,民族與流行,完美和諧。在唐代,Xi安的劉巴橋是人們前往全國各地時離開長安的唯壹地點。劉巴橋兩旁柳樹成蔭,成了古人折柳送別的名地,如詩“年年柳葉,巴陵傷別”。後人以“灞橋折柳”作為送別典故的來源。因此,文有詩,“青陽更隔陌路”。在《林玉陵》中,柳永以“今夜酒後何處醒,楊柳岸,風在何處息”來表達離別的傷感。“聞笛聲斷柳,未見春色”,意思是笛聲中“斷柳”的曲調傳得很遠,卻未見柳綠春色,以此來表達我傷春嘆息之情。“遠方潺潺流水,柔柳飄飄”深深印在腦海裏。雖然在灞橋上呆的時間不長,但我好像經歷了人生中很長的壹段時間。突然,當我踏上灞橋時,還是柳絮如雪飛舞的初春,楊柳籠煙。走下灞橋,已是寒露斜飛,露珠清涼的新秋。直到最後“秋葉壹聲,小芭蕉壹聲,小愁壹聲”的悲涼像細雨,從柳煙中濺濕又或是無邊的我。在這裏,多少勇者喝了酒,多少將軍翻身上馬,壹路向前,身後是千萬大軍,浩浩蕩蕩。偶爾回過頭,看到風中搖曳的弱柳,心裏就有點溫暖。壹個明眸皓齒的女子,對望合十柳。誌存高遠的天子也舉杯祝福。他閉上眼睛,然後轉身繼續往前走。灞橋煙柳,印在我腦海裏。幾經夕陽,是男人報國的誌向,是女兒舍不得離開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