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非詩群,全稱非非主義詩歌運動,於1986年5月創立於四川西昌--成都,由周倫佑、藍馬、楊黎等人為首發起。《非非》創刊時的主要作者還有尚仲敏、何小竹、梁曉明、余剛、敬曉東、李亞偉、劉濤、孟浪等人。流派的理論和作品主要刊登於由周倫佑主編的《非非》雜誌和《非非評論》報上,此外,1994年非非主義理論及作品專集《打開肉體之門/非非主義∶從理論到作品》出版。《非非》雜誌從1986年至今,***出版了九卷,每卷30萬字至40萬字不等。非非主義倡導“想入非非”的寫作意境,其寫作傾向是看似開放實則封閉的,但他們對詩歌的目的性始終是鮮明的。非非主義詩人註重語言實驗,強調語言還原,強調對聲音的前文化探索,對語言符號的前文化探索,它恰恰不註重語言符號的文化含義,不主張在詩中“談”出什麽“意義”。先後加盟非非主義的有:1986年:周倫佑、藍馬、楊黎、尚仲敏、梁曉明、余剛、何小竹、敬曉東、劉濤、萬夏、李瑤、小安、邵春光、吉木狼格;1987年:陳小繁、陳亞平、李亞偉、二毛、海男、葉舟、京不特、杜喬、朱鷹、喻強、程小蓓、謝崇明、文康、李石、楊萍、李自國;1988年:龔蓋雄、劉翔、南野、郎毛、山杉、維色;1992年:雨田、潘維、胡途、大踏、文群;1993年:曾宏、楊春光; 2000年:蔣藍;2001年:楊平、楊克、袁勇、張鳳歧、張修林等。從1989年開始尤其是在1990年代之後,非非主義進壹步走向成熟,成為“後非非寫作”並進入“21世紀寫作”時期。“紅色寫作”是周倫佑刊登在1992年《非非》復刊號上的詩歌創作理論。
代表詩人:周倫佑、楊黎、藍馬、海男、何小竹、小安、葉舟、京不特、萬夏、海男、葉舟、梁曉明、李亞偉、孟浪、尚仲敏、吉木狼格、蔣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