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鄉河在《水經註》中稱浭水。史料記載,宋徽宗被金人所俘,就住在豐潤鎮城西10余裏浭水之畔的沙巖寺。徽宗見浭水西流似有“還鄉”之意,而自己身為壹國之君卻被擄至此,行將北出塞外,不禁潸然淚下,悲痛欲絕。嗣後,有人追憶此事,賦詩《宋徽宗過思鄉橋》,曰:“沙巖寺裏樹蒼蒼,塔勢崚嶒大道旁。北狩至尊仍出塞,西流浭水自還鄉。看花古驛愁春雨,駐馬危橋泣曉霜。五國城中寒月白,魂歸艮嶽總荒涼。”浭水也因此得名還鄉河。
《晚秋至觀雞山寺》《遊觀雞寺》——豐潤觀雞山寺
豐潤區左家塢鎮西北的陳宮山,東鄰還鄉河,西接黃土嶺,峰高壁險,山型奇異,其中觀雞寺(今已毀,遺址尚存)所在之峰鬼斧神工,從南麓望去如金雞獨立,觀雞山之名即由此來。觀雞山上,始建於遼代的觀雞寺(已毀,遺址尚存)殿宇巍峨壯麗,歷代文人墨客多來此賞遊,留下許多贊美詩篇。
曹鈐《晚秋至觀雞山寺》:
秋深黃葉未飄零,寺下青松夾路生。
最愛僧居塵世遠,無言山水信多情。
觀雞山寺的蒼勁與幽深,由此詩可見。
王愷《遊觀雞寺》:
錦雞眠碧草,白鹿動閑花。
偏愛僧房好,燒松更煮茶。
此詩寫出了觀雞山寺環境的安謐與恬靜,也反映了詩人閑適愉悅的心情
知州吳士鴻題詩——古冶多寶佛塔
位於古冶區王輦莊鄉任莊子村西北的多寶佛塔是壹座八角七層的仿木構密檐實心磚塔,建於明萬歷二十二年。是壹座幸存下來的比較完整的密檐式古建築,是市級重點保護文物。該塔坐北向南,為仿木構密檐實心磚石塔,通高13米,整體八角七層,由塔基、須彌座、塔身、塔剎四部分組成。多寶佛塔北面是白雲山,因雨後常有白雲圍繞而得名,又稱自來峰,舊時“夾路長松,四周青嶂”。知州吳士鴻遊覽此山時,曾寫詩贊道:
選勝探奇幾定蹤,更尋僧舍曳疏筇。
靈湫濤出千秋鑒,鷲嶺飛來十丈峰。
松澗陰深時見鹿,岫雲舒卷每從龍。
倦遊未忍言歸去,百入聲傳別院鐘。
《遊石臼坨詩》——樂亭石臼坨島石臼坨島
位於樂亭縣南部的大海之中。在大清河口西南約4公裏,東距京唐港約10公裏。全島南北長約3公裏,東西最寬處約1公裏,總面積2.1平方公裏。為華北第壹大島。
石臼坨島以其獨特的地理環境,悠久的歷史名勝和別具壹格的自然景觀而著稱於世。素有“洞天福地”之美譽。石臼坨歷史悠久,名勝很多,唐朝以來的題詠,明清以來的古剎,可以說是佛跡累累,文人墨客唱和不絕。清末永平府知府遊智開有《遊石臼坨詩》四首,其中第三首這樣寫道:
此境移我情,駕言步林麓。
短童春前導,窈窕窮幽谷。
徑轉沙阜高,傍海叠起伏。
連蜷若虬龍,首尾蟠其腹。
中原廣百頃,邱壑隱樵牧。
蒼煙外繞之,仙界分湯沐。
異哉奧曠區,修到真奇福。
金焦峙江介,拳拳浪花蹙。
描繪了島上林深、野曠、丘高、壑險的風光。
《蠶沙口天妃宮詩》——灤南蠶沙口天妃宮
渤海岸邊的蠶沙口,曾有壹座天妃宮,其建築規模是沿海少見的古建築群,殿堂巍峨,蔚為壯觀。天妃宮,又稱天後宮、娘娘廟,在閩、粵、港、臺地區亦稱之為媽祖廟。媽祖在傳說中漁民的保護神。在北方,天妃宮很少見,京津河北壹帶,唯有天津直沽天妃宮和蠶沙口天妃宮知名。
蠶沙口天妃宮廟會是每年農歷三月二十三(馬祖神誕)。平日裏當地漁民,南來船客,四鄰百姓,香火不斷。到了廟會,更是空前繁華。
清代邑人史璿有《蠶沙口天妃宮詩》雲:
年年三月賽天妃, 曬網新從海上歸。
阿姑拈香郎酹酒, 風波無恙水田肥。
現在天妃宮已經被重修。
《蠶沙口詩》——灤南蠶沙古戲樓古戲臺遺址
蠶沙古戲樓坐落在蠶沙口村西的泝河入海口岸。登此樓可望滔滔渤海,故又曾稱之為“望海樓”。幾百年間,它曾以宏偉壯觀,建造奇譎,歷史悠久,蜚聲遐邇,馳名關內外。
清代鹹豐年間曾任皇家諸王爺教師、官拜皇宮八旗漢學教習的張燦,曾在他的《蠶沙口詩》中贊蠶沙古戲樓雲:
百尺近層霄,危樓訝神造。
儼如靈鷲峰,飛集東溟表。
《開平夜雪》《開平道中》——開平明清風情
清朝灤州知州顧學潮作於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正月二十三日的《開平夜雪》詩雲:
風聲吹夜急,雪色趁朝探。
可是春非臘,須知北異南。
入沙融較易,占歲老尤諳。
宜麥寒無礙,男耕女不蠶。
詩中除了描寫自然現象外,還反映出200多年前,冬小麥就是開平地域的農作物。雖然下了春雪,但對冬小麥只有好處,並不妨礙生長。“男耕女不蠶”壹句道出了當時開平地域農民中男人以耕作為主,而婦女並不養蠶。經考證歷史上開平農村就沒有養蠶的習慣。署名師範的《開平道中》詩雲:
秫籬低護老農家,十裏西風酒旆斜。
秋水夕陽山數點,石橋疏柳路三叉。
黃登歲晚千倉粟,綠長霜前壹架瓜。
最是授衣人事蚤,牽裙極衽采棉花。
詩將當時開平的風貌描繪得淋漓盡致,栩栩如生。這首詩原載1810年版《灤州誌》,作者的身世和成詩的年代均無記載。但從詩的寫景和意境來分析,應寫於明朝萬歷末年。那個時期是開平歷史上最好的年代。而到了明天啟和崇禎年間,開平地域連年大旱,並多次遭到清兵的入侵和襲劫,使開平城內外滿目瘡痍,十分荒涼,失去了“黃登歲晚千倉粟”的景象。
《唐山詩》——大城山
大城山本來是松柏蓊郁,芳草萋迷,暖泉處處,流水潺潺,風景優美,因此,曾吸引著騷人墨客來山遊賞,題詩吟詠山景。錢塘詩人卓金吾在《唐山詩》中寫道:“孤峰秀聳陡河邊,松帶虬形柳帶煙,紅透夕陽橫石壁,翠連芳草瀉山泉。……”宛如壹幅優美的風景畫。
灤州才子葛桂的“回文詩”——偏涼虛閣題
偏涼虛閣為灤州八景之壹。乾隆十九年(1754年),清高宗東巡至此,寫詩贊嘆說“偏涼汀畔水,待我再憑留”。從此聲名遠播。
“偏涼虛閣”壹景留下了詩文數十篇,其中灤州才子葛桂的“回文詩”廣為流傳:
忘情***賞愛涼汀,境勝酣遊醉復醒。
簧弄鳥聲清吐谷,網驚魚閃翠搖萍。
光生曉日迎高獻,浪滾香花落殘汀。
長塞北通江水綠,晚陽斜掩半山青。
這首詩若由末字回文倒讀,亦成佳句,堪稱絕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