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為:四組疊詞起到層層蓄勢的作用,抒發了作者深沈的感情,增加了表現力。
原文:
小時候,鄉愁是壹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鄉愁是壹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鄉愁是壹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母親在裏頭。
而現在,鄉愁是壹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作品賞析:
《鄉愁》是余光中詩集《白玉苦瓜》中的壹首,和《民歌》《鄉愁四韻》《羅二娃子》等,同是余光中以民歌風抒發鄉愁的經典之作。
余光中被稱為“以鄉愁之詩撼動億萬華裔”的詩人,“鄉愁”是其眾多詩作中念念不忘的主題。《鄉愁》對壹個抽象的、很難作出描繪卻被大量描繪所覆蓋的主題作出了新的詮釋。
在意象上,選用了“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四個生活中常見的物象,賦予其豐富的內涵,使原本不相幹的四個物象,在鄉愁這壹特定情感的維系之下,反復詠嘆。
余光中本人曾說,這首詩是“蠻寫實的”:小時候上寄宿學校,要與媽媽通信;婚後赴美讀書,坐輪船返臺;後來母親去世,永失母愛。
詩的前三句思念的都是女性,到最後壹句想到祖國大陸這樣“大母親”,於是意境和思路便豁然開朗,就有了“鄉愁是壹灣淺淺的海峽”壹句。
此詩是現代詩人·余光中所作的《鄉愁》
擴展資料寫作背景:
該詩寫於1972年。余光中的祖籍是福建永春,他於1949年離開大陸去臺灣。當時由於政治原因,臺灣和大陸長時間的隔絕,致使余光中多年沒有回過大陸。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李朝全:鄉愁是道不盡的、寫不完的,從小時候到成年再到如今,鄉愁始終與自己的童年、母親、愛人和故鄉聯系在壹起,因為有所思、所念的在那裏,那裏便是自己的故鄉 故鄉永遠牽引著遊子的思緒和想念。
然而,那道淺淺的海峽,卻生生阻斷了這種思念為鄉愁所困的詩人,其情何以堪?唯有擊築引吭,慷慨而歌,留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詩歌百年經典 1917-2015》)
作者簡介: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當代著名作家、詩人、學者、翻譯家,出生於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親原籍為江蘇武進,故也自稱“江南人”。
1947年畢業於南京青年會中學,入金陵大學外文系,1949年轉廈門大學外文系,1952年畢業於臺灣大學外文系。
1959年獲美國愛荷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Iowa)藝術碩士。先後任教臺灣東吳大學、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大學、臺灣政治大學。其間兩度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國多家大學任客座教授。
1972年任臺灣政治大學西語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教授,並兼任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中文系主任二年。1985年,任臺灣中山大學教授及講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時間兼任文學院院長及外文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