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羅蘭之歌》是壹部愛國主義詩篇是因為其是帝王系作品,謳歌帝王將相的史詩。
《羅蘭之歌》是法國英雄敘事史詩,中世紀武功歌的代表作品。全詩***分為291節,長4002行 ,以當時民間語言羅曼語寫成。英雄史詩是法國最古老的文學。英雄史詩主要分為帝王系、紀堯姆·德·奧郎日系和敦·德·梅央斯系。《羅蘭之歌》是帝王系的主要作品。
以帝王將相故事為內容,在歐洲稱為紀功歌,跟《奧德賽》、《伊利亞特》壹樣,起初都是吟遊詩人在深宅大院、通衢大道吟唱的歌謠,後來才編寫成書。
擴展資料:
《羅蘭之歌》在吟遊詩人口中吟唱了壹百多年。在十壹世紀出現了最初的抄本。現存主要的有法蘭西、英格蘭、意大利、尼德蘭、日耳曼、威爾士、斯堪的納維亞等文字寫成的八種版本。歷代評論家壹致認為牛津收藏的壹種抄本,其價值超過其他各版的總和。
牛津抄本用盎格魯-諾曼語寫成,***4002行,包括學者根據其他抄本校訂後補上的四行。每行句子十個音節,每壹節內句數不等,同壹節內每句句尾用半諧音壹韻到底。根據安德萊·布爾日的研究,成書年代約在1087年到1095年之間。
各個抄本原來都沒有名稱,在十九世紀後先後付梓,毫無例外都用《羅蘭之歌》這個書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