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在鄂州沒有寫過詩,蘇軾與鄂州唯壹有關的詩句就是下面這首滿江紅·寄鄂州朱使君壽昌,這首詞是宋神宗元豐年間蘇軾寫給友人朱壽昌的,作於公元元豐四年(1081年)。這是蘇軾謫居黃州期間的作品。
滿江紅·寄鄂州朱使君壽昌
宋代:蘇軾
江漢西來,高樓下、蒲萄深碧。猶自帶、岷峨雲浪,錦江春色。君是南山遺愛守,我為劍外思歸客。對此間、風物豈無情,殷勤說。
江表傳,君休讀。狂處士,真堪惜。空洲對鸚鵡,葦花蕭瑟。不獨笑書生爭底事,曹公黃祖俱飄忽。願使君、還賦謫仙詩,追黃鶴。
譯文
長江、漢江從西方奔流直下,在黃鶴樓望去,浩渺的江水如葡萄般碧綠澄澈。江水相通,好像都帶著岷山和峨嵋山融化的雪水浪花,這便是錦江的春色。妳是在陜州留有愛民美譽的通判,我卻是思鄉未歸的浪子。面對這裏的景色怎能沒有感情,我將會殷切的述說。
妳千萬不要讀《江表傳》,禰衡真是令人同情,深感痛惜。只能空對鸚鵡洲,葦花依舊蕭瑟。書生何苦與這種人糾纏,權勢人物如曹操與黃祖也都已壹閃過去。希望使君能像李白壹樣潛心作詩,趕追崔顥的名作《黃鶴樓》詩。
擴展資料:
賞析
全詞形散而神不散,大開大合,境界豪放,議論縱橫,顯示出豪邁雄放的風格和嚴密的章法結構的統壹。壹則,它即景懷古,借當地的歷史遺跡來評人述事,能使眼中景、意中事、胸中情相互契合;再則,它選用內涵豐富、饒有意趣的歷史掌故來寫懷,藏情於事,耐人尋味。
三則,筆端飽含感情,有壹種蒼涼悲慨、郁憤不平的情感,在字裏行間激蕩著。即景抒懷,指點江山,論古說今,涉及五個歷史人物,坦露了對朋友的坦蕩胸懷,將寫景、懷古、抒情結合,不粘不滯,思想深沈,筆力橫放,雖為酬答之作,卻也體現了東坡詞豪放的風格。
2.蘇軾在鄂州的詩《滿江紅 寄鄂州朱使君壽昌》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江漢西來,高樓下、蒲萄深碧。
猶自帶、岷峨雲浪,錦江春色。君是南山遺愛守,我為劍外思歸客。
對此間、風物豈無情,殷勤說。江表傳,君休讀。
狂處士,真堪惜。空洲對鸚鵡,葦花蕭瑟。
不獨笑書生爭底事,曹公黃祖俱飄忽。願使君、還賦謫仙詩,追黃鶴。
此詞是作者貶居黃州期間寄給時任鄂州太守的友人朱守昌的。詞中既景中寓情,關照友我雙方,又開懷傾訴 ,談古論今 。
作者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情達意,既表現出朋友間的深厚情誼,又在發自肺腑的議論中表現自己的內心世界 。詞中寓情於景 ,寓情於事,言直意紆,表達出蒼涼悲慨、郁勃難平的激情。
上片由景及情。開篇大筆勾勒,突兀而起,描繪出大江千回萬轉 、浩浩蕩蕩、直指東海的雄偉氣勢。
江漢 ,即長江、漢水。長江、漢水自西方奔流直下,匯合於武漢 ,著名的黃鶴樓在武昌黃鵠山巋然屹立,俯瞰浩瀚的大江。
此二句以高遠的氣勢,抓住了當地最有特色的勝景偉觀,寫出了鄂州的地理特點 。蘇軾在此不僅化用前人詩句 ,不著痕跡,自然精妙 ,而且用“匍萄”、“雪浪”、“錦江”、“春色”等富有色彩感的詞語,來形容“深碧”的江流,筆飽墨濃,引人入勝。
詞人將靈和樓前深碧與錦江春色聯系起來,不但極富文采飛揚之美,而且透露了他對花團錦族、充滿春意的錦城的無限追戀向往之情,從而為下文“思歸”伏脈。以下由景到人,既上接岷江錦水,引動思歸之情;又將黃鶴樓與赤壁磯壹線相連,觸發懷友之思。
“對此間 、風物豈無情殷勤說 ”,既總束上片,又領起下片,由風景人物引發思歸懷古之情。換頭兩句 ,勸友人休讀三國江左史乘《江表傳》。
該書多記三國吳事跡 ,原書今已不傳 ,散見於裴松之《三國誌》註中。以憤激語調喚起,恰說明感觸很深,話題正要轉向三國人物 。
“狂處士”四句,緊承上文,對恃才傲物、招致殺身之禍的禰衡,表示悼惜。禰衡因忠於漢室,曾不受折辱,大罵曹操,曹操不願承擔殺人之名,故意把他遣送給荊州剌史劉表,劉表又把他轉送到江夏太守黃祖手下,後被黃祖所殺,葬於漢陽西南沙洲上,因為禰衡曾撰《鸚鵡賦 》,有聲名,故後人稱此洲為鸚鵡洲。
“空洲對鸚鵡,葦花蕭瑟”,以蕭索之景 ,寓惋惜之情,意在言外。接著筆鋒壹轉,把譏刺的鋒芒指向了迫害文士的曹操 、黃祖。
“不獨笑書生爭底事,曹公黃祖俱飄忽 ”。“爭底事”,即爭何事,意謂書生何苦與此輩糾纏,以惹禍招災。
殘害人才的曹操、黃祖,雖能稱雄壹時,不也歸於泯滅了嗎 !此句流露出蘇軾超然物外 、隨緣自適的人生態度。收尾三句,就眼前指點,轉出正意,希望友人超然於風高浪急的政治漩渦之外,寄意於歷久不朽的文章事業,撰寫出色的作品來追躡前賢。
李白當年遊覽黃鶴樓,讀到崔顥著名的《黃鶴樓》詩,曾有擱筆之嘆 ,後來他寫了《登金陵鳳凰臺》、《鸚鵡洲》等詩,據說都是有意同崔顥競勝比美的。蘇軾借用李白的故事,激勵友人寫出趕上《黃鶴樓》詩的名作。
這既是勉人,又表露出作者對於永恒價值的追求。 這首詞由景及情,思鄉懷古,由豪入曠,超曠中不失賦詩追黃鶴的豪情壯采,不失對於人生的執著追求。
詞的上片,由江漢西來、樓前深碧聯想到岷峨雪浪、錦江春色,引出思歸之情,又由“葡萄深碧”之江色連接著黃鶴樓和赤壁磯,從而自然地觸發懷友之思;下片由思鄉轉入懷古,就禰衡被害事發抒議論與感慨,最後又歸到使君與黃鶴 。全詞形散而神不散,大開大合,境界豪放,議論縱橫,顯示出豪邁雄放的風格和嚴密的章法結構的統壹 。
壹則,它即景懷古,借當地的歷史遺跡來評人述事 ,能使眼中景 、意中事、胸中情相互契合;再則,它選用內涵豐富、饒有意趣的歷史掌故來寫懷 ,藏情於事 ,耐人尋味;三則,筆端飽和感情,有壹種蒼涼悲慨、郁憤不平的激情,在字裏行間湧流。
3.鄂州南樓 詩詞賞析鄂州南樓書事
宋-黃庭堅
四顧山光接水光,
憑欄十裏芰荷香。
清風明月無人管,
並作南樓壹味涼。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北宋詩人和書法家。在宋代有壹個影響最大的詩歌流派——江西派,黃庭堅被尊為創始人。
1.鄂州南樓——舊址在今湖北武昌蛇山上。
2.芰——菱,生植物,夏天花開,白色,果實叫菱角,可吃。
3.壹味——食物或藥品,壹種稱為壹味;“壹味涼”,含有贊賞的意思。
武昌的夏天,熱得可怕。今夜,詩人登上高高的南樓乘涼。
倚欄而望,明月已近中天,皎潔的清輝傾瀉而下。四面的山光與水光相連相映,壹片通明;方圓十數裏、盛開著芰(菱)花、荷 花,涼爽的夜風中,不斷有淡淡的芳香撲面而來。習習清風,朗朗明月,誰也不能對它們管束驅遺,它們慷慨、殷勤地為南樓送來清清爽爽的夜涼,供遊人稱心快意地消受啊!欣賞這首小詩,我們很容易忘記自身的處境,仿佛自己也登上南樓來乘涼了。這樣的感覺從何而來?先從外界景象來看:四外山水落石出,十裏芰荷 ,樓頭清風,空中明月,遠方近處,天上地下,以南樓為中心,構成壹個高遠、清空、富有立體感的藝術境界。再從自身感受來說:山光、水光、月光,是眼睛的視覺所感到的;芰花、荷花的香氣,是鼻子的嗅覺所感到的;清風——夜涼,是皮膚的觸覺以及耳朵的聽覺聽感到的;而“南樓壹味涼”的“味”字,還隱含著口舌的味覺在起作用,好像在那裏細細地美美地品嘗壹般。總之,我們的眼睛、鼻子、耳朵、口舌、皮膚種種器官司的視覺、嗅覺、聽覺、味覺、觸覺種種功能,統統被調動起來,集中起來,***同參與對這南樓夜景的感覺、領略、體驗。此景此情,令人生出如臨其境的感受,豈不是自然而然的事?這便是作品的藝術魅力,詩人的藝術追求了。
黃庭堅壹生,道路崎嶇坎坷,由於遭受人陷害中傷,曾貶官司蜀中六年之久;召回才幾個月,又被罷官司來武昌閑居。今夜納涼南樓,眼見明月清風,無拘無束,各行其事,想到自己每欲有所作為,卻是動輒得罪,悵恨之情,於是潛滋暗長。“清風明月無人管”,正是詩人這種心緒的自然流露。
4.範成大的〈鄂州南樓〉的詩詞鑒賞鄂州南樓 範成大誰將玉笛弄中秋?黃鶴歸來識舊遊。
漢樹有情橫北渚,蜀江無語抱南樓。燭天燈火三更市,搖月旌旗萬裏舟。
卻笑鱸鄉垂釣手,武昌魚好便淹留。註釋①鱸鄉,範成大家鄉蘇州盛產鱸魚。
簡析王勃在《滕王閣序》中說“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這正符合範成大寫這首詩時的情景。
這首詩有兩大特色,壹是善於點化,二是善於化靜為動。首聯化用李白的“黃鶴樓中吹玉笛”,尾聯化用三國時的民諺“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雖不能創造出新的意境,卻也有典雅之美,尚無江西派“字字有來歷”之病。
最值得稱道的是中間兩聯,“有情”、“無語”帶情式的描寫,“橫”、“抱”擬人化的描寫,“燭”、“搖”飛動式的描寫,把“江”和“樹”,“市”與“舟”都寫活了。這是詩人主觀感受對於景物的影響,是主體給予客體的活動感,使景物變得活動跳脫,富有生機,這種寫景技巧可以說是最佳技巧。
有人說這首詩和陸遊的《黃州》“聲調氣勢都極接近”,斯乃皮相。紀曉嵐“浮聲多於徹響”才是確論,此詩哪有陸詩念時勢艱危,憤國事日非,嘆英雄已矣之“徹響”?。
5.鄂州知名詩人陳祥炎,筆名婉若清風,畫心3。
湖北鄂州人,現代詩人,作家,知名網站編輯。
2010年畢業於鄂州市太和中學,2011年在各大文學網站發表作品,然後加入中國詩詞協會,2012年創作了第壹部代表詩作《觀南湖有感》,2013年相繼發表《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和《江城十首》,並且駐站楊柳岸文學網。2014年發表散文《最美的風景,壹直在路上》、《時光清淺,歲月嫣然》、《時光,入心》等作品,2015在晉江文學網、中國詩歌網、楊柳岸文學網發表作品,並受到許多網友好評,隨後被《楚天都市報》采訪,社會關註度持續增加,知名度又進壹步提高。其擅長詩詞和散文,精通格律,淡若清風,詩詞自成壹家,散文清新脫俗,飄逸雋永,是90後優秀的作家。
6.範成大的〈鄂州南樓〉的詩詞鑒賞鄂州南樓
範成大
誰將玉笛弄中秋?黃鶴歸來識舊遊。
漢樹有情橫北渚,蜀江無語抱南樓。
燭天燈火三更市,搖月旌旗萬裏舟。
卻笑鱸鄉垂釣手,武昌魚好便淹留。
註釋
①鱸鄉,範成大家鄉蘇州盛產鱸魚。
簡析
王勃在《滕王閣序》中說“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這正符合範成大寫這首詩時的情景。這首詩有兩大特色,壹是善於點化,二是善於化靜為動。首聯化用李白的“黃鶴樓中吹玉笛”,尾聯化用三國時的民諺“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雖不能創造出新的意境,卻也有典雅之美,尚無江西派“字字有來歷”之病。最值得稱道的是中間兩聯,“有情”、“無語”帶情式的描寫,“橫”、“抱”擬人化的描寫,“燭”、“搖”飛動式的描寫,把“江”和“樹”,“市”與“舟”都寫活了。這是詩人主觀感受對於景物的影響,是主體給予客體的活動感,使景物變得活動跳脫,富有生機,這種寫景技巧可以說是最佳技巧。
有人說這首詩和陸遊的《黃州》“聲調氣勢都極接近”,斯乃皮相。紀曉嵐“浮聲多於徹響”才是確論,此詩哪有陸詩念時勢艱危,憤國事日非,嘆英雄已矣之“徹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