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請教文學專家,西方文學中有哪些關於人性、本質回歸和探索的文學作品?

請教文學專家,西方文學中有哪些關於人性、本質回歸和探索的文學作品?

壹,關鍵詞:人性

二、內容:

本文從古希臘文學出發,通過古羅馬文學、中世紀文學、文藝復興文學、17世紀文學、18世紀文學,闡述了不同時期西方文學對人性的深入而深刻的描寫,挖掘了每個時期西方文學所涉及的人性討論,從而展示了西方文學的壹大特點:對人性的深入而深刻的描寫。

三、正文:

人性是什麽?人性有哪些表現?要想討論這篇論文的題目,首先要了解這個問題。壹般來說,我們把人性理解為人性、自然、人格特征、氣質特征。理解了這個問題,我們就會發現西方文學作品中對人性的描寫是什麽,是如何描寫的。

古希臘羅馬文學和希伯來基督教文學是歐洲文學的兩大源頭。自文藝復興以來,歐洲壹些國家相繼出現了人文主義文學、古典主義文學和啟蒙主義文學等文學現象,形成了歐洲文學史上的流派變革和思潮發展模式。這些思想流派總是包含和貫穿著深刻而深刻的人文理念。

古希臘文學以其原始形態包含了“人”的概念,通過古羅馬文學對後來的西方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西方文學中人文主義傳統的主要來源之壹。

古希臘神話大致可以分為兩部分:神的故事和英雄的傳說。希臘神話中的神和人壹樣,都是具有情欲、善惡、心機和血緣關系的人格化形象。在這裏,人的自然欲望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而神靈卻是不朽的,可以隨意變形,各有絕技,威力巨大,他們的好惡對低等人類的生死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反映了古希臘原始人對上帝的崇拜,對生命延續的渴望,對人的個性和能力的不確定性以及對知識的渴求。英雄傳說中的英雄都是神和人的後代,是半神半人。他們具有非凡的才能和非凡的毅力,在某神的庇護下取得了驚人的成就,凝聚了集體的智慧和力量,表現了早期希臘人對勤勞、勇敢和英雄主義的贊美和向往。在這裏,早期希臘人對人自身的天賦和能力的認知,以及對建功立業的渴望,都表現得淋漓盡致。也就是說,在上帝的庇護下,我們可以運用我們的智慧,依靠集體的力量,創造偉大的成就。

荷馬史詩是古希臘文學的傑出代表,塑造了許多英雄形象。這些英雄強壯好鬥,他們為個人榮譽而戰。阿喀琉斯把在戰場上贏得榮譽視為第壹生命。赫克托耳知道特洛伊會戰敗,城市會被摧毀,但他仍然戰鬥到死。他的妻子抱著他們唯壹的兒子,含淚懇求他退出戰場,他卻回答說:“如果我像懦夫壹樣躲起來,拒絕參戰,那我就再也見不到特洛伊人和拖著袍子的特洛伊人了,這是我不想做的。”因為我壹直把自己訓練成壹個好兵,我要沖鋒陷陣,為父親和自己爭光。“這反映了荷馬時代希臘人民強壯威武,特別註重戰鬥榮譽的英雄氣概。而奧德修斯則是壹個英勇、頑強、善戰、聰明的英雄。他為個人私有財產、個人權利和榮譽而戰,體現了人的自我意識的覺醒。面對困難,奧德修斯孤身壹人,仍然堅持鬥爭。在人性上,他充分發揮人的聰明才智,盡力而為,以獨立積極的態度追求進步,不到顯露出勝利的壹面,絕不回頭。

用有限的生命抵禦無限的艱難困苦,使生命在短暫的生命中最大限度地顯示出自身的價值,使其在最激烈的反抗熱點中閃耀出勇氣、智慧和精神的光芒。人終究是要死的,但他在生死戰中得到了錘煉,表現出即使在最寒冷的條件下也不放棄戰鬥和自我考驗的決心。凡人中的精英,不應該回避生命的挑戰——相反,他們有責任在赴湯蹈火的實踐中,把對生命的熱愛上升到對生命價值的追求。荷馬史詩通過對英雄形象的描寫,深刻地展示了古希臘人熱愛生命、重視生命對個人的價值、肯定和追求人的世俗價值的個人意識和積極樂觀的人文思想。

古希臘戲劇的最高成就是悲劇和喜劇。隨著人類自我意識的逐漸覺醒,人們不僅感受到了自然和社會主人的驕傲,也感受到了自然異己力量之外的社會異己力量的束縛。在《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強烈的行動意識表明人的主體性已經上升到壹種自覺意識的高度。雖然他的結局表明反抗“命運”的過程就是走進命運陷阱的過程,但正是這種鬥爭意識體現了個體生命無止境的追求與“命運”不斷懲罰之間的矛盾,構成了希臘悲劇精神,在這種精神中人的主體意識和自由意誌被高舉。

無論是作為群體的人(古希臘神話)在自然和社會面前表現出的行動意識、自由觀念和主體精神,還是作為個體的人(荷馬史詩和古希臘戲劇)在人類文明早期表現出的古希臘人原始欲望的潛在沖動。古希臘文學的深層次激起了人們對原始欲望自由的強烈渴望,它體現了壹種充分實現人的生命力的心理驅動力。

古羅馬文學是對希臘文學的直接繼承,但比古希臘文學更理性、更負責。與古希臘文學的浪漫、激情色彩相比,古羅馬文學更趨向於莊重、崇高,體現了古羅馬人勇敢時必須服從國家的理性精神。

希伯來-基督教文學是歐洲文學的另壹個源頭,其中蘊含的“人”的概念對中世紀歐洲的方方面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上帝幾乎沒有人類的原始欲望,只代表人類原始欲望的對立面——理性。從宙斯到上帝的變化,反映了人性的變化。上帝是人類極端理性的化身。相反,有壹種被上帝放大的原始欲望,或者說邪惡,理性似乎只屬於上帝,所以人總是有罪的。這樣壹來,人和神在本質上極端化之後,就形成了明顯的對立。因為神根本不需要人類的原始欲望,所以和古希臘神話中的神不壹樣。希伯來神話中的英雄缺乏希臘神話中英雄的自由意誌和原始野性。人們不僅認識到了人類生命的輝煌和燦爛,也認識到了人性的蒼白和貧乏。人不僅有理性、善良、精神意誌等自身的理性成分,也有惡的人格成分。希伯來-基督教文學中的上帝崇拜,壹方面表明人們對人性的追求趨向理性和精神境界,另壹方面也表明人們壓抑了自己的原始生命力和個體生命價值,這是人的主體性的萎縮。此時人性中的自我犧牲精神、對民族和集體的責任感、民族憂患意識比古羅馬時期更強烈,以至於發展成為拯救人類苦難、熱愛全人類的世界主義和博愛,人性美好的壹面再次閃現。

但丁的《神曲》是壹部反映中世紀社會變革的作品。詩人寫這本書的目的是為了反映現實,啟迪人們的心靈,讓世界經受考驗,擺脫錯誤,實現善良和真理,讓意大利擺脫苦難,撥亂反正,找到壹條政治和道德復興的道路。這本書反映了當時人們對人性的思考:人有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但也有殘忍、貪婪、欺詐、兇狠的壹面。只有通過對現實的抗爭,對榮譽、苦難、知識和不朽的追求,人才能逐漸變得真實和完善,人才能真正領略到精神和靈魂的光芒,享受到做人的樂趣。

可見,重視人的精神和靈魂,追求彼岸世界的價值,是希伯來-基督教文學對人性的深刻描寫。

中世紀後期,教會對人的原始欲望的過度壓抑,促進了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潮的誕生,在這裏我們可以看到人性中渴望自由、充滿反叛精神的成分。

人文主義文學是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文學的主流。不同時期、不同國家的人文主義文學中所包含的“人”的概念,是這壹時期人們對人性的不同探索的表現。

薄伽丘和拉伯雷是早期人文主義作家的代表。薄伽丘的《十日談》把人的原始欲望描寫成自然合理的東西,讓人去追求世俗生活的無窮樂趣。他主張愛是人性;人類生來平等;智慧是幸福的源泉;友誼是最神聖的東西之壹。拉伯雷《巨人傳》中的“巨人”形象,說明了人類智慧的力量是無窮的。他主張:在特利亞梅修道院,人們根據自己的需要自由生活;德蓮美修道院只有壹條規矩——“為所欲為”;理想的教育應該培養全知全能的人。

塞萬提斯和莎士比亞是晚期人文主義作家的代表。在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中,堂吉訶德幾乎沒有強烈的自然欲望追求和個人主義色彩。他不是壹個個性赤裸、原始欲望沖動的古希臘羅馬“英雄”,而是壹個有憂患意識、充滿基督之愛的希伯來救世主,可笑至極。相比之下,另壹個角色桑丘則表現出壹種執著於世俗利益、肯定人的自然欲望的希臘價值取向。這兩個人物的對立深刻地反映了作家對人性的復雜性和矛盾性的思考。

莎士比亞是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文學成就的最高代表。如果文藝復興確實是壹個“人的發現”的時代,那麽只有在莎士比亞的創作中,這個“人”才能被最全面、最豐富、最深刻地發現。

哈姆雷特:多麽偉大的工人啊!理智是多麽高尚啊!力量是多麽的無窮啊!外表和舉止是多麽正確和優秀啊!在行動上,真是個天使!論智慧,多麽像神啊!宇宙的本質!萬物之靈!然而,對我來說,這是從土壤中提取的什麽東西?

《哈姆雷特的拖延》向我們表明,壹味強調個性解放,放縱人的欲望,對社會和人的生存發展都是有害的,人們呼喚理性、秩序和新的道德和社會理想。哈姆雷特形象中的“生存還是毀滅”思想成為歐洲現代文學思考人類問題的基本方向。

此外,莎士比亞的其他作品也對人性做了深刻的分析。比如雅典的泰門指出,金錢的惡勢力腐蝕人性;《威尼斯商人》反映了作者的觀點:同情和憐憫是人類最高尚的品質,反對種族歧視,要求平等;羅密歐與朱麗葉贊美愛情的神聖;亨利五世指出君主和人民都是人,等等。

壹方面,文藝復興帶來了人類解放和社會發展;另壹方面,對個人自由的片面追求造成了人們道德水平的下降和社會的混亂。伴隨著“自由”和混亂的社會現實使人們意識到理性和秩序的重要性。古羅馬文化和文學中強烈的王權意識、民族觀念和政治熱情又壹次被古典文學帶了出來。“理性”被認為是人性本身必須具備的精神。人性中的虛偽和欺騙被人們所認識並具有精神,人性中的虛偽和欺騙被人們所認識和強烈批判。莫裏哀的《偽君子》就是典型代表。當重新審視自由的概念時,彌爾頓認為自由來自理性;新聞自由是明辨是非、善惡的保障。邪惡不會通過書籍傳播。自由的原則是,如果妳想要自由,妳也必須擁有他人的自由。在和平的環境下,自由可能成為最壞的奴役。

18世紀的啟蒙文學肯定了人的自然情感的合理性以及人的理性,所以啟蒙文學肯定了理性的力量,即提升人的個性。與中世紀文學肯定人性是理性的不同,這壹時期的文學更側重於表現人性的善與美,人類創造的文明(現實)是人性的汙與惡的滋生地。所以,人要尋求情與理的統壹,在不與外物沖突、不滿足個人欲望、不違背社會道德規律的前提下,找到壹條兩全其美的道路。人性不是單純的惡,也不是單純的善,總是處於自我與非我的矛盾境地。

從古希臘到18世紀的西方文學在內容上體現了許多對人性的描述:

首先,悲傷和快樂

悲傷被稱為“失去價值”,這是壹件“好事”(失去價值),即使妳想挽回也無能為力。所以有些人,像馬克·德加,認為悲傷是壹種遺憾。

莎士比亞的悲劇《奧賽羅》輕信了伊阿古的讒言,導致無辜的苔絲狄蒙娜被絞殺。悲劇主人公奧賽羅的悲傷,被失去自我判斷和愛人的遺憾所烘托。

第二,價值

1,觀念的不同不僅因為文化,還因為個人的差異,所以古希臘羅馬的人的價值觀和啟蒙運動時期的人有很大的不同,同樣作品,同樣背景的人物梅菲斯托費勒斯嘲諷浮士德:“這真像壹頭牛在綠野上吃幹草。”

2.價值觀之間有矛盾。壹方面,有期望壹個朋友幸福並確保他有壹個好職位的道德符號;另壹方面,又有“大義滅親”等道德符號,所以哈姆雷特會繼續陷入生與死的艱難抉擇。

3.人總是在追求人生的價值。這在古希臘羅馬文學、文藝復興文學和啟蒙文學中都有突出的表現。

第三,美

人性中崇高與美好是對立的。康德說:“悟性是崇高的,機智是美好的。”“勇氣是崇高而偉大的,聰明是渺小而美好的。”“悲劇是崇高的,喜劇是美好的。”歌德作品中表現出來的人性的崇高和偉大與現實生活中表現出來的渺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再次說明人性是非常復雜的。

第四,自卑

自卑不是真正的笨拙認知,而是“對自己價值的懷疑”,是擔心自己的笨拙。為什麽奧賽羅會相信亞克的讒言?如果他是壹個白人,他足夠自信苔絲狄蒙娜應該是他的,足夠自信他有足夠的魅力永遠抓住她的心,那麽艾克所誹謗的言論還會有用嗎?

五、憂郁

憂郁是壹種“我完了”的感覺,是壹種失敗的感覺。憂郁王子哈姆雷特精神世界的豐富性和復雜性導致了他的憂郁和行動的遲緩。

第六,倦怠

倦怠是為了改變生活的精彩而決定去做其他工作或重新設計生活的動力。西方文學中有很多關於倦怠的描寫。例如,浮士德博士讀過所有關於哲學、醫學、法律和神學的書籍。人們尊敬地稱他為醫生、律師、神學家、科學家和教授,但整天被關在那個該死的小屋裏讓他感到無聊和疲憊,以至於想到了自殺。

拉塞爾說,追求刺激和興奮的傾向在男性身上尤為強烈。在這方面,古希臘羅馬的人民從事體育競賽,以及伴隨著社會發展的戰爭、屠殺和迫害,都可以說是為了逃避倦怠。所以羅素說,人類的罪惡至少有壹半是因為害怕倦怠造成的,甚至冒險(如《魯濱遜漂流記》)也是為了逃避倦怠。

七、虛偽

好的行為是為了提高他人的幸福感,禁忌是道德的源泉,但欲望往往與道德相沖突,被壓抑的欲望往往存在於內心。莫裏哀的《偽君子》對人性的虛偽和欺騙進行了精辟的描述。

八、貪婪

我堅持認為,人們強烈地貪婪,但他們的行為不同。有的人貪婪地追求金錢(如守財奴),有的人貪婪地追求榮譽(如古希臘神話中的英雄),有的人貪婪地追求生命的價值(如浮士德),等等。但與此同時,西方文學引起我們思考的壹個問題是:貪婪是與生俱來的嗎?是人性嗎?

九、自殺

如果梅菲斯托費勒斯沒有出現,如果天使合唱團沒有出現,浮士德喝毒藥的想法不會成功嗎?

情感自殺是在“壹切都很無聊”、“我壹文不值,活著沒有意義”等觀念的支配下發生的。羅密歐誤以為朱麗葉死了,所以自殺了。當朱麗葉醒來時,她發現她的情人已經死了,於是自殺了。這是否也反映了人性堅韌脆弱的壹面?

X.人性的異化

1,自我感知和自我感知的喪失。人在思考的時候也有壹種“自己思考”的感覺,在行動的時候也有壹種“自己做”的感覺。閔可夫斯基把這種感覺稱為“自我歸屬感”。自我感覺的喪失或失去自我感覺的狀態壹般與精神自我(不是我在想什麽,而是被操縱)有關,奧賽羅的遺憾與他因受艾克思念的控制而失去自我感覺有關;也和身體有關(不是我的身體,是別人的身體),在我的各方面,也可能會失去。

XI。自由意誌

人們總以為自己行動自如,其實這是壹種錯覺。從科學的角度來看,沒有自由。如果有,也只是壹種自由感。

古希臘神話中的英雄追求個人的榮譽、自由和大膽,卻依然逃不出“命運”的魔爪;古羅馬人自由擴張,征服,最終滅亡;上帝被賦予至高無上的地位,但世界仍然充滿苦難、貧窮和罪惡;人們充滿了才能和智慧,卻找不到個體精神解放和社會道德統壹的道路...從這個角度來看,西方文學對人的自由意誌的描寫仍然充滿探索、困惑和不確定性。

十二。自我

至於如何確定“自我”的範圍,按照詹姆斯的觀點,最廣義的“自我”往往包含著伴隨著“我的”意識的事物,不僅包括我和我能思考的身體,還包括我的孩子、我的妻子、我的朋友、我的家等。,都屬於“自我”,所以“自我”可以分為所有的我和我的身體。比如:

古希臘英雄:海倫是我的;勝利是我的;這是我的榮幸。

人文主義文學:平等自由是我的;愛情是我的,財產是我的;我是我的,我是孤獨的。

古典文學:集體是我的;國家是我的。

啟蒙文學:理性是我的;智慧是我的;秩序是我的。

縱觀從古希臘到18世紀的西方文學,對人性的描寫從簡單到復雜,從單純的善與單純的惡到人性的豐富、復雜與荒誕,人性的各個方面都包含了情感與理性的不同表達。作家通過作品對人性的深入思考,本身就是壹種探索,是壹種求知欲和自我改造的表現。

所以西方文學對人性的描寫是深刻而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