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斯頓·丘吉爾小時候最喜歡收集玩具錫兵,他有近1500多個錫兵,組織得像壹個步兵師,還管轄壹個騎兵旅。小錫兵改變了他的生活誌向,從那時起,他的希望就是考入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後來,他懷著童年的夢想應征入伍,在部隊時逐漸顯露出自己的軍事才華,並因此壹步步成為英國著名的政治家。他在自傳《我的早年生活》中深有感觸地說:“如果沒有童年時代統率軍隊的雄心,我就不可能有在軍旅生活中帶兵打仗的本領。”
丘吉爾的人生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他選擇的事業延續了童年的夢想。正如愛因斯坦所說:“在事業上延續童年的夢想,就能把事業與興趣、愛好很好地結合在壹起,有利於行成強大的內驅力,調動妳全部的熱忱和激情去全身心地投入事業,從而贏得成功。”
走向成功的過程應該是既緊張、忙碌,又能感受到源自內心的愉悅和滿足的——是壹種享受創造快感的過程。如果只有難熬之感,那就意味著選錯了奮鬥的方向,根本不可能抵達真正的成功。海涅還在上中學時就特別愛好文學,但他母親堅持要他去經商,而他對經商毫無興趣,不久商店就倒閉了。他母親又要他去學法律,結果也是半途而廢。後來,他決定放飛童年的夢想,從事詩歌創作,最終成為德國傑出的詩人。
當我們面臨人生的選擇時,千萬不要被時髦的職業所誘惑,不要被世俗的觀念所挾裹,不要被從眾的心理所左右,還是要聽從內心的召喚,拾起童年的夢想,做自己喜愛做的事情吧!只有那樣的路,才是離成功最近的路。
山高路遠
汪國真
呼喊是爆發的沈默
沈默是無聲的召喚
不論激越
還是寧靜
我祈求
只要不是平淡
如果遠方呼喊我
我就走向遠方
如果大山召喚我
我就走向大山
雙腳磨破
幹脆再讓夕陽塗抹小路
雙手劃爛
索性就讓荊棘變成杜鵑
沒有比腳更長的路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
(選自《與汪國真對白》,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1991年版)
賞析: 《山高路遠》堪稱汪國真詩歌的代表。這首詩抒發了壹種進取、執著、樂觀、自信的情感,表現了當代青年搏擊、奮進、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和那些無病呻吟的靡靡之音,還有那些空洞乏味的豪言壯語式的詩作劃清了界限。它給人以鼓舞,給人以健康向上的精神引導,因而博得廣大青少年的喜愛。在抒情方式上,主要靠形象的議論抒發感情。議論在這裏是抒情的主要手段,但它不同於那些幹巴巴的說教。它秒年個將抽象的思考化作新穎而美好的形象,在形象的議論中暗示情感。在寫法上,用淺顯平易的語言使詩作明白易懂,易於被廣大讀者所接受。本詩的主旨全部凝聚在最後兩句:“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上。山高,路遠,但人都可以到達,十分形象、含蓄地揭示了人的主觀能動作用。它其實也是在強調壹種精神,壹種樂觀、進取、執著、自信的生活態度。
會飛的蒲公英
童年的我,在初夏,常常和媽媽去小木屋後面的山坡。山坡上盛開著壹叢叢火紅的杜鵬、鵝黃的迎春、淡紫的牽牛……我快活地拍著小手,蹦蹦跳跳采摘這些五顏六色的花兒,可媽媽卻總是輕輕地挽著我走到山坡的另壹側,那裏開滿著壹朵朵白色的小花。花兒怪逗人的:圓圓的腦袋,白白的茸毛,風壹吹,就輕盈地飛了起來,飛呀飛,飛得老高老高的,我費了好大的勁,才抓住壹朵飛在空中的小白花。
媽媽說:“這是蒲公英,它從不滿足於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歡到外面的世界去闖蕩。”
媽媽的話,在我幼小的心靈裏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晚上,我常常夢見自己變成了壹朵白色的蒲公英,在廣闊的世界上空飄蕩。
不久,我上小學了,媽媽縫了個花書包給我,書包上繡著幾朵白色的蒲公英,花旁還歪歪斜斜地繡著幾個字——會飛的蒲公英。每天,我就像壹朵快樂的蒲公英,在小木屋到學校的山路上飛來飛去。
壹個有風的黃昏,我從學校跑回家,高興地拉著媽媽來到開滿蒲公英的山坡。我把老師剛剛教的兒歌《蒲公英的種子》唱給媽媽聽,我壹邊喝壹邊在蒲公英叢中跳來跳去,壹朵朵白色的小花在我的歌聲中輕輕飄上了天空。媽媽的神情有些激動,目光亮亮的,深情地追隨著那壹朵朵飄飛遠去的小白花。
從媽媽的目光裏我仿佛看到了晚上常常做的那個夢:壹朵白色的蒲公英,在輕風的吹送下,飛呀飛,飛過壹間間古舊的小木屋,飛過壹片片茂密的山林,飛進金色的陽光中……
帶著這個白色的夢,我考上了中學。那個繡著蒲公英的花書包舊了破了,有幾個深夜,媽媽把花書包放在桌子上,望了好久好久。後來,媽媽又守著小油燈,為我做了壹件藍色連衣裙,裙上繡著壹朵白色的蒲公英。每天,我穿著藍色的連衣裙,在學校和山村的大馬路上飛來飛去。
幾年之後,壹張從遙遠的地方飛來的大學錄取通知書,使我那關於蒲公英的夢更真切了。臨別前的壹個黃昏,風很大,媽媽和我不知不覺來到了小木屋後的山坡,山坡上壹朵朵蒲公英飛得比以往更高了。我驚訝地睜大了雙眼,媽媽站在離我不遠的地方,眼睛裏含著淚花。暮色漸濃,我和媽媽默默地往回走,快到小木屋時,媽媽拉了拉我的手,輕輕地說:“孩子,妳算是壹朵會飛的蒲公英了,但妳還要飛得更高壹些。”
從此,我牢牢記住了媽媽的話,開始盡情地在大學的林陰小道上飛來飛去。
壹年後,我把從林陰小道上飛進報紙和雜誌的詩行寄給了山裏的媽媽,並寫了壹段話:“媽媽,從妳身邊飛出的那朵嬌嫩的蒲公英,不僅學會了飛,而且還懂得怎樣才能飛得更高了。”
很快,媽媽回信了,信裏夾了壹幅水彩畫:壹片藍色的天空下,有壹座開滿了白色蒲公英的小山坡。畫上題有壹行字:山裏的孩子。
從這幅畫裏,我讀出了媽媽心中那片誠摯的向往——
藍天下,壹群群孩子,明亮的雙眸,癡癡地凝望著山坡上壹朵朵白色的蒲公英,口裏歡快地唱著:我是壹顆蒲公英的種子……
這不正是每壹個山裏母親期待的畫面嗎?
《在山的那邊》
潮汐 (王家新)
月光下
大海湧起愛的潮汐
月亮離地球越近
大海越是激蕩不息
那壹層又壹層的潮汐呵
湧向了海灘
苦地尋覓......
月亮因羞澀而臉紅了
——雖然大海並不曾
把她的嘴唇輕輕吮吸
大海呵
只是從月亮的流照那裏
得到了壹種深深的激勵
那雪白的,愛的潮汐呵
壹排升騰起來
壹排又跌落下去
——就這樣來回往返
生生不息
可是,要接近月亮
卻是不可能的
——大海知道這個
於是把月的倩影
默默地帶回到海心的深處
象為了孕育珍珠的貝殼
夾進壹粒沙子
又旋即緊緊地合閉
——只給觀潮者
留下壹個永恒的謎
這是沈默
又是默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