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重章疊唱的表達藝術
采用重章疊唱的復沓形式來抒情達意,是《詩經》在藝術表達上壹個顯著特點。
所謂重章疊唱,就是指詩的各章在結構和語言上幾乎完全相同,中間只換幾個字,有時甚至只換壹兩個字,通過每章的重復出現,反復詠唱。從而起到強化音樂節拍,深化主題、強化抒情、增加感染力的審美藝術效果。
壹、借助特殊的音樂效果.創造詩的氛圍和意境
《鄭風·風雨》這是壹首風雨懷人的名作。每章首二句,都以風雨、雞鳴起興,這些兼有賦景意味的興句,重筆描繪出壹幅寒冷陰暗、雞聲四起的背景。詩篇三章疊詠,又通過易詞寫景,細膩地表現出了人的不同感受。
淒淒,是女子對風雨寒涼的感覺;瀟瀟,則從聽覺見出夜雨驟急;如夜的晦冥,又從視覺展現眼前景象。全詩通過復沓的結構安排,使其詩在音韻上形成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韻律,喚起人們的想象和情感,創造出詩的氛圍和意境,這種做法成為後世詩歌,特別是民歌和現代歌曲常見的抒情手法。
二、反復詠唱,強化對主題的表達
《秦風·無衣》這首詩表現了戰士們在戰爭中團結友愛和同仇敵愾的主題、詩裏的袍、澤、裳是指衣著,戈矛、矛戟、甲兵是指兵器,同仇、偕作、偕行也是近義詞,它們的相互調換並不改變詩意,而是以不同的聞匯及其韻調,壹而再、再而三地重復、突出和強調了壹個思想,使這種團結友愛和同仇敵愾的愛國主題得以加強。
三、層層遞進,增加詩的抒情容量,強化生命感受
《召南·摽有梅》這篇詩寫壹位未婚女子企盼求婚的男子早點前來,別等到自己青春消逝、紅顏已老,再來迎娶。詩的第壹章說樹上的梅子還有七分,第二章說樹上的梅子還有三分,第三章說樹上的梅子已落光。
只換幾個在時間和數量上具有表現力的字眼,把梅子由多到少的零落過程與姑娘紅顏漸老和焦急等待的心理對應起來,在這個層層深入的時問結構中更好地推進了詩情詩意的表達。
《王風·采葛》這篇詩在時間上的層遞關系非常明顯,戀人相思的感情,由“三月”到“三秋”再到“三歲”,層層遞進,步步深入,使情愈來愈濃,意愈來愈深。在這種特定的時間層遞結構中,更好地表達了戀人的思慕之情。
《秦風·蒹葭》這首詩通過對物候變化的描寫,體現時間的順序和層遞關系。通過秋天的白露,由“為霜”到“未唏”再到“未已”的變化過程,表現了詩人長時間的上下求索、徘徊追索的生命軌跡,也表現了詩人深長持久、不能自已的思幕之情,深化了詩情詩意,增加了詩的抒情容量。
擴展資料:
就樂調而言,全詩重章疊句都是為了合樂而形成的。
凡古代活的有生氣的詩歌,往往都可以歌唱,並且重視聲調的和諧。《關雎》重章疊句的運用,說明它是可歌的,是活在人們口中的詩歌。當然,《關雎》是把表達詩義和疾徐聲調結合起來,以聲調傳達詩義。
《詩經》中的民間歌謠,有很多用重章疊句的形式,這種看起來很單調的重疊,卻又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斷重疊中,產生了簡單明快、往復回環的音樂感。
同時,在六個動詞的變化中,又表現了越采越多直到滿載而歸的過程。詩中完全沒有寫采芣苢的人,令人讀起來卻能夠明白地感受到她們歡快的心情——情緒就在詩歌的音樂節奏中傳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