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詩
藏語裏稱為“勒諧”,意為“善言”。其主要是宣揚人的處世哲理。作者利用這種格言詩的形式,敘述社會生活中的道德標準和求學精神以及待人接物應有的態度,等等。寫法上也是采用了四行壹段的民歌體,每行七言(民歌為六言),也是兩句為喻,兩句指實(民歌比喻在前,格言比喻在後)。突出的特點是,為了陳述主題,采用了極為豐富的比喻、推理手法,使作品很富有哲理性。所使用的比喻,均是為人們所熟悉的。除了魚蟲花草、日月山川等外,還使用了許多民間典故、諺語,因而深受群眾的喜愛,不少格言詩廣為群眾背誦、引用。
西藏最著名的格言詩有:《薩迦格言》、《格丹格言》、《水樹格言》等。
《薩迦格言》***九章:1.觀感學者品,2.觀察上等人品,3.觀察愚人品,4.觀察賢愚混雜品,5.觀察惡行品,6.觀察自性品,7.觀察不當行為品,8.觀察事物品,9.觀察教法品。內容十分豐富。有對統治階級兇狠本性的揭露,有對自私、虛偽、貪婪、愚昧行為的諷刺和抨擊,有對如何求知識和做學問的勸告等等。所有對生活是非曲直的看法,自然是根據作者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和立場,難免帶有種種階級偏見和時代的局限。
《薩迦格言》的作者是薩班·貢嘎江村(壹壹八二――壹二五壹)。他從小跟隨父兄受嚴格的釋典、經學教育。以後漫遊西藏和印度各地,拜名流為師,攻讀梵文,研究佛經,成為西藏佛教薩迦派的著名大師,號稱班智達。著作除《薩迦格言》外,還有哲學著作《明因藏論》及佛教律部著作《三儀律差別論》,等等。六十三歲時,應闊端邀請赴涼州(今甘肅武威),商請歸附“隨土納賢”,為祖國的統壹做出過重大貢獻。七十歲病逝於涼州。
《格丹格言》,全書壹百二十五首。內容均是辨別智愚的論述。每兩首為壹組,以對比的手法談論智者和愚者的差別。所用標準,與《薩迦格言》相同,都是以佛教教義為立足點的,自然抹殺了階級的本質。作者為索朗紮巴(壹四七八――壹五五四),系安多地區人,從小出家為僧,此後專攻因明學,曾在拉薩哲蚌寺榮獲壹等格西學位,五十二歲擔任甘丹寺的“色赤”(法王),七十六歲去世。
《水樹格言》,與《薩迦格言》壹樣,同是藏族文學史上有著深遠影響的作品。《水樹格言》包括兩個部分。壹部分是從水引伸出來的,叫《水喻格言》,壹百三十九首;另壹部分是從樹引伸出來的,叫《樹喻格言》,壹百首。***二百三十九首。思想內容上,有對暴君和壞人的揭露和抨擊,有對正直純潔美德的贊揚,以及求學、待人接物的應有態度,等等。但也有不少內容是直接宣揚宗教迷信的。寫法上與《薩迦格言》相同,也是采取四句七言的形式,藝術上也有不少獨到之處。作者是貢唐丹白準美(壹七壹七――壹七八六),他生於安木多地區(今甘南藏族自治州),是拉蔔楞寺的大活佛,即貢唐第三世。是壹位才華出眾的藏族學者,著作很多,輯有《貢唐丹白準美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