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壹個關於承擔社會責任,不言代價與回報的先進人物及其先進事跡

壹個關於承擔社會責任,不言代價與回報的先進人物及其先進事跡

寫作思路:可以寫孔繁森、徐虎、郭明義等等,們這種不言代價與回報的奉獻精神是社會責任感的集中表現,比如寫孔繁森,可以將孔繁森默默奉獻,不求回報的事跡詳細地描述出來,要有理有據。

正文:

孔繁森,山東聊城人。1961年,17歲的孔繁森光榮參軍,在部隊連年被評為“五好戰士”。1966年9月,孔繁森光榮地加入中國***產黨。1969年,他從部隊復員後,先當工人,後被提拔為國家幹部。1979年,國家要從內地抽調壹批幹部到西藏工作,時任地委宣傳部副部長的孔繁森主動報名,並寫下了“是七尺男兒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還鄉”的條幅。

1992年,拉薩市墨竹工卡等縣發生強烈地震,孔繁森在羊日崗鄉的地震廢墟上,還領養了3名藏族孤兒——12歲的曲尼、7歲的曲印和5歲的貢桑。收養孤兒後,孔繁森生活更加拮據,為此他曾3次以“洛珠”的名義獻血900毫升,900毫升的鮮血蘊含著孔繁森對藏族孤兒深深的愛。

1992年底,孔繁森第二次調藏工作期滿,西藏自治區黨委決定任命他為阿裏地委書記,這壹任命意味著孔繁森將繼續留在西藏工作。面對人生之路又壹次重大選擇,他毫不猶豫地服從了黨的決定、人民的需要。

阿裏地處西藏西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被稱為“世界屋脊的屋脊”。這裏地廣人稀,常年氣溫在零攝氏度以下,最低溫度達零下40多攝氏度,每年7級至8級大風占140天以上,惡劣的自然環境、艱苦的生活條件使許多人望而卻步。

可是,1993年春天,年近50歲的孔繁森赴任阿裏地委書記後,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裏,全地區106個鄉他跑遍了98個,行程達8萬多公裏,茫茫雪域高原到處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跡。

在孔繁森的勤奮工作下,阿裏經濟有了較快的發展。1994年,全地區國民生產總值超過1.8億元,比上年增長37.5%;國民收入超過1.1億元,比上年增長6.7%。他為了制定把阿裏地區的經濟帶上新臺階的規劃,準備在最有潛力的邊貿、旅遊等方面下工夫。為此,他曾率領相關單位,親自去新疆西南部的塔城進行邊境貿易考察。1994年11月29日,他完成任務返回阿裏途中,不幸發生車禍,以身殉職,時年50歲。

在孔繁森的葬禮上,懸掛著壹副挽聯,形象地概括了孔繁森的壹生,也道出了藏族人民對他的懷念:“壹塵不染,兩袖清風,視名利安危淡似獅泉河水;兩離桑梓,獨戀雪域,置民族團結重如岡底斯山。”

人們在料理孔繁森的後事時,看到兩件遺物:壹是他僅有的8元6角錢;壹是他去世前4天寫的關於發展阿裏經濟的12條建議。這就是孔繁森留下的遺產,體現出壹名***產黨員的高尚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