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句,又稱斷句、短句、絕詩,屬於近體詩的壹種形式。絕句由四句組成,分為律絕和古絕,其中律絕有嚴格的格律要求。常見的絕句有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六言絕句較為少見。
律詩是中國傳統詩歌的壹種體裁,屬於近體詩範疇,因格律要求非常嚴格而得名。律詩起源於南朝,盛行於唐宋。律詩在字句、押韻、平仄、對仗各方面都有嚴格規定。其常見的類型有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
元曲,是盛行於元代的壹種文藝形式,包括雜劇和散曲,有時專指雜劇。散曲,是尤盛行於元、明、清三代沒有讀白的曲子形式,內容以抒情為主,有小令和散套兩種。
作者簡介
1、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是建安時期的代表詩人之壹。代表作有《短歌行》《觀滄海》《龜雖壽》等。
2、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有《李太白集》傳世。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等。
3、王灣,生卒年不詳,洛陽(今屬河南)人,唐代詩人。玄宗開元年間進士,全唐詩》錄存其詩十首。《次北固山下》是傳誦的名篇。
4、馬致遠(約1251—1321),號東籬,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散曲家。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為“元曲四大家”。作品有《漢宮秋》等雜劇***15種,《天凈沙?秋思》最為有名,被譽為“秋思之祖”。
背景鏈接
1、《觀滄海》,是《步出夏門行》的第壹章,是曹操征烏桓時所作。建安十二(207)年,曹操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九月大獲全勝。深秋勝利歸來,途經碣石山,他躍馬揚鞭,登山觀海,面對洪波湧起的大海,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2、《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大概作於唐玄宗天寶十二載(753年)。當時王昌齡從江寧丞被貶為龍標縣(今湖南省洪江市)尉,李白在揚州聽到好友被貶後寫下了這首詩。
3、古時交通不發達,流落外鄉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生故園之思,因此鄉愁成了詩歌中的壹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