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再也沒有比生別離更加令人悲傷,沒有比新相知更加令人歡欣的了。
1.出處:
屈原《楚辭·九歌·少司命》
2.原文:
秋蘭兮麋蕪,羅生兮堂下;
綠葉兮素華,芳菲菲兮襲予;
夫人自有兮美子,蓀[sūn]何以兮愁苦;
秋蘭兮青青,綠葉兮紫莖;
滿堂兮美人,忽獨與余兮目成;
入不言兮出不辭,乘回風兮載雲旗;
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
荷衣兮蕙帶,倏[shū]而來兮忽而逝;
夕宿兮帝郊,君誰須兮雲之際;
與女沐兮鹹池,晞女發兮陽之阿;
望美人兮未來,臨風怳兮浩歌;
孔蓋兮翠旍[jīng],登九天兮撫彗星;
竦長劍兮擁幼艾,蓀[sūn]獨宜兮為民正。
3.釋義:
秋天的蘭草和細葉芎藭,遍布在堂下的庭院之中。
嫩綠葉子夾著潔白小花,噴噴的香氣撲向面孔。
人們自有他們的好兒好女,妳為什麽那樣地憂心忡忡?
壹片片秋蘭青翠茂盛,嫩綠葉片中伸出著花的紫莖。
滿堂上都是迎神的美人,忽然間都與我致意傳情。
我來時無語出門也不告辭,駕起旋風樹起雲霞的旗幟。
悲傷莫過於活生生的離別,快樂莫過於新結了好相識。
穿起荷花衣系上蕙草帶,我忽然前來又忽然遠離。
日暮時在天帝的郊野住宿,妳等待誰久久停留在雲際?
同妳到日浴之地鹹池洗頭,到日出之處把頭發晾幹。
遠望美人啊仍然沒有來到,我迎風高唱恍惚幽怨。
孔雀翎制車蓋翠鳥羽飾旌旗,妳升上九天撫持彗星。
壹手直握長劍壹手橫抱兒童,只有妳最適合為人作主持正!
4.《九歌·少司命》賞析
《九歌·少司命》是祭祀少司命神的歌舞辭。少司命是主管人間子嗣的神;她是壹位年輕美貌的女神,因為是主管兒童的,所以稱作“少司命”。宋羅願說:“少司命主人子孫者也。”(《爾雅翼》)王夫之從其說。王夫之並說古代“弗(祓)無子者祀高禖。大司命、少司命皆楚俗為之名而祀之”。(《楚辭通釋》)則少司命乃由高禖演變而來,是女神。《劄記·月令》仲春之月:“玄鳥至。至之日,以太牢(牛羊豬三牲)祠於高禖。天子親往。後妃帥九嬪禦,乃禮天子所禦,帶以弓韣,授以弓矢,幹高禖之前。”鄭玄註:“天子所禦,謂今有娠者。……帶以弓韣,授以弓矢,求男之祥也。”正義雲:“祭高禖既畢,祝官乃禮接天子所禦幸有娠之人,……乃屬帶此所禦之人以弓韣,又授之以弓矢於高禖之前。”可見,古之高禖,即求子之神。實質上,高禖管生,司命管死,故在齊楚民間以司命為“大司命”,而以高禖為“少司命”。高禖的來源,鄭玄註說是“玄鳥遺卵,娀簡狄吞之而生契,後王以為媒官,嘉祥而立其祠焉。變媒言禖,神之也”。就中國而言,燕子春天由南來巢於人家,時天氣已暖,便於洗浴,且春暖花開,人的興致較高,故懷孕者多。則高禖本來就是司子嗣之神。
此篇是少司命(充作少司命的靈子)與男巫(以大司命的口吻)對唱。其末雲:“蓀獨宜兮為民正”,則末壹節為男巫之唱詞。
5.作者簡介:
屈原(約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中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出生於楚國丹陽(今湖北宜昌)。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戰國時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少年時受過良好的教育,博聞強識,誌向遠大。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毀謗,被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後,屈原自沈於汨羅江,以身殉國。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壹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開辟了“香草美人”的傳統,被譽為“中華詩祖”、“辭賦之祖”。屈原的出現,標誌著中國詩歌進入了壹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屈原的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以屈原作品為主體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之壹,與《詩經》中的“國風”並稱“風騷”,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