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佛三根香解釋圖

佛三根香解釋圖

佛三根香解釋圖

 佛三根香解釋圖,許多善男信女經常到寺院在佛前燒香磕頭,那麽妳知道佛三根香解釋圖嗎,如果不清楚的話,下面就跟著我壹起來看看佛三根香解釋圖吧,希望能夠幫助到妳們。

佛三根香解釋圖1

  第壹、三根香代表的內涵

 在現實中的寺廟或影視劇中,經常能看到僧人或信徒,在佛祖面前焚香的時候,都會點燃三根香然後插入香爐。

 按照佛教的說法“三”並不是壹個簡單的數字,而是代表著過去、現在和未來,可見燒三根香正契合了佛教的因果輪回理念。

 燒香的目的或作用是為了禮佛,而禮佛的真實內涵或意義,則是表達對佛祖、菩薩的尊敬、感激與懷念,進而實現去染成凈、奉獻人生、覺悟人生的目的。三根香既是對前世、今生、來生的體現,同時也彰顯出了佛性永在的光輝。

 第壹根香被古人稱之為“戒香”,以此類推分別為定香和慧香。燒三炷香寓意在佛前立下誓願,做壹個善良、真誠的人,誓要擺脫俗世的紛擾,逐漸讓自己成為壹個修行之人。

 當然,按照民間的說法三根香的含義,分別代表著平安、順利、敬畏之心。

 插香的時候也很有講究,第壹只香要插在香爐中間,然後要默念:“供養佛,覺而不迷”; 第二支香要插在第壹支香的右側,默念:“供養僧,正而不邪”;第三支香則插在最左邊,默念:“供養僧,凈而不染”。

  第二、燒香禮佛的重要意義

 燒香禮佛的真實意義,在於表達對佛陀的尊敬、感激、懷念。即佛教所強調的“去染成凈,凈化心境,覺悟人生”。

 三根香代表的“戒、定、慧”,意味著發願“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癡”。這就是燒三根香的內涵,以及燒香禮佛的意義所在。

 現在有很多人在燒香的時候,都會購買又粗又長的香,其實,支細長的小香就已經足夠了,畢竟誠心之香不分貴賤。

 至少燒香的數量壹般人都不會弄錯,就算是不懂寺廟裏的僧人,也會在壹旁悉心的指導。另外,除了拜佛之外祭祀時燒的三炷香,則代表天神、地祇、人鬼。

 祭祀之禮起源於商朝,但早在原始社會時期便已經出現了祭祀行為。商朝人之所以會祭祀鬼神,原因就在於他們認為鬼神有很大的權威,並且能夠決定人們的命運。

 古人認為認為祖先雖然去世了,但是他們的靈魂卻仍然存在。並且可以通過某種方式,降禍、賜福於子孫。所以才衍生出了清明節、鬼節等祭祀節日,當然,祭祀也有不同的方式,但只要虔誠祭祀就足以表達內心對祖先的崇敬。

  第三、燒香的手勢也有規定

 佛家弟認為燒香既是對佛祖的敬重,同時,也是燒香拜佛之人的壹種心靈寄托。所以既然燒香拜佛如此隆重,那麽握香的手勢也要有講究。正常情況下必須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因為普通人的右手會有殺孽。

 燒香時將香點燃的時候寓意香火旺盛,而把香舉過頭頂作揖,則可以去除內心的雜念。最後要雙手將香插入香壇,燒香的流程才算完事。上完三柱香後還要面對佛像肅立合掌,恭敬禮拜後再叩首。

 壹叩頭,表示對佛的敬畏;二叩頭,發願向覺悟者學習,並且願意歸於佛門;三叩頭,則是反省懺悔自已的過錯和罪過。燒三炷香、叩三個頭既是對佛的禮敬,同時也是善男信女的壹種信仰。

 但是道教卻認為上香的時候,應該將三根香橫著排成壹條直線,香和香之間的距離均勻,這樣才是壹個虔誠信徒的正確做法。最後,無論是佛教還是道家,最忌諱的事情就是用嘴吹滅香火,這種做法是對佛祖的大不敬。

  結 語

 善男信女是佛教如此發達的壹個重要契機,因為有人信佛所以佛教才會如此興隆。但是道家作為我國的本土國教,卻因為很多歷史原因而導致香火稀少。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無論是道教還是佛教,最終的目的都是勸人向善。

佛三根香解釋圖2

 插三支香也代表供養佛、法、僧三寶,壹般右手燃香、左手插香。點燃香支後可用大拇指和食指夾著香支,其余三指合攏,舉起香支,令其與眉毛平齊。第壹支香插在中間,默念皈依佛,覺而不迷,佛是覺者,皈依佛,就是皈依真理,永不迷惑。香支插在寺院殿堂外的香爐裏,每插完壹支香,最好合掌頂禮。

 第二支香插在右邊,默念皈依法,正而不邪,法即佛法,有了佛法,人生也就有了辦法;皈依僧,凈而不染,僧代表的是內心的壹種清凈,是眾生的導師,是續佛慧命的使者。佛前燃三支香,表示對佛法僧三寶的虔誠恭敬供養。香燃燒自己、普香十方,照亮別人,也是在提醒修行者要覺悟人生、奉獻人生。

 燒香,表達的是我們對佛陀的尊敬和感念,是讓我們的心去染成凈、凈化心靈。所以,我們對佛菩薩最好的供養是我們的內心之香,是因覺悟而得到解脫的心香。佛菩薩不缺眾生的任何供養,他們最欣慰的是眾生能夠自我覺悟、自我覺醒,如此,才是佛菩薩給予眾生種種善巧方便的真實意義所在。

 壹顆真誠無私的心比任何外在貴重的供養都重要。佛門裏有壹句話: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如果心還在煩惱中,念再多的.佛號,燒再貴的香,也難以解脫煩惱和痛苦。

 佛教寺院裏僧眾舉行法會,壹開始都要念誦著名的《爐香贊》:爐香乍爇,法界蒙薰,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雲。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三稱)。願大眾持戒、禪定、修福增慧,脫離煩惱苦,得大般若自在彼岸。南無阿彌陀佛。

佛三根香解釋圖3

 “香”是佛教的供養儀物,除了燒香之外,另外還有塗香、末香兩種形式。所謂塗香,即佛陀住世時,信眾以香料塗抹佛足,末香則是以研磨精細的香料灑在道場。佛法向自性中求,可以說心外焚香,求福了不可得。《觀心論》中達摩祖師有言:“又燒香者,亦非世間有相之香,乃是無為正法香也,薰諸穢惡業,悉令清滅。”意思是說,燒香拜佛,所燒的並非栴檀、沈水香這些有相之香。

 《妙法蓮華經》中說,眾生與佛壹樣,自性中本具心香與光明,只不過被妄想執著所障礙。通過焚香禮佛的方式,提醒自己要把本有的香光顯露出來。另外,香料燃燒自己,普熏十方,所表達的也是去染成凈,奉獻人生之意。總而言之,上香只是起到表法的作用,是學佛的方便法門。

 理上頓悟,事須漸除。學佛最要緊的是在事相上運用佛法,如果離開佛法,雖然看似在修行做功德,實際難以得到佛法的利益。譬如,假如只是燒香拜佛,把希望寄托在“神佛”的保佑之上,其實不算真信佛,而是被佛障礙。因為這種想法實際把民間信仰,轉移到了佛菩薩身上。

 佛門中以“因果”為理論基石,善惡有因,自作自受。不管是達官顯貴,還是平民百姓,都不能出離因果之理。若不知惜福,造作惡業,那麽苦報惡果也如影隨形。若能親近正法,斷惡修善,都能累積福報。

 所以說,燒香究竟是壹支還是三支,並沒有定數,隨緣就好。假如燒壹支香,可以表法唯壹佛乘,在求大乘菩提的路上壹心壹意。若是供養三支,則表示供養佛法僧三寶,也可以表示勤修戒定慧三無漏學,消除貪嗔癡三毒心。假如在寺院禮佛,最後余下四支香,當然也可以供養,多出的壹支表示禮敬護法菩薩,也是說得通的。不執著於相,是我們學佛應該具備的正知正見,焚香只是表法而已。

 也許有人會說,既然焚香是表法,那麽念佛、誦經之前,是不是可以不用上香呢?其實也不見得,正如前文所說,我們焚香的另壹層含義是表達對佛菩薩的虔誠,如果有燒香拜佛的條件而不去做,還以不著相為借口,那麽虔誠心就無從談起了。假如沒有上香的條件,只能說明因緣不具足,這時內心也不要有糾結,供壹片心香,並不妨礙恭敬心。

 總而言之,燒香禮佛不應執著於事相,但也不能離恭敬心、虔誠心。拜佛時理體與事相上都如理如法,則六時吉祥,功德無量。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