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嶺南路作品賞析

嶺南路作品賞析

這首詩《陳玲南路鐘繇》載於《全唐詩》卷四七五。以下是武漢大學古代文學教授王啟興先生對這首詩的賞析。

這首詩的第壹副對聯描寫了貶謫途中所見的嶺南風光,具有鮮明的地方色彩。第壹句是關於山川的。嶺南山川重重疊疊,奔流不息,形成眾多支流和岔道。再加上山路蜿蜒,行人分不清東西,容易迷路。這裏“爭”字的使用,不僅使動態的景物更加生動,而且指出了“迷路”的原因,仿佛道路曲折,使人迷失方向是“陵水”的刻意“爭”造成的。這是作者的主觀感受,但也是實實在在的感受,所以這首詩比較感性。第二句後接第壹句,進壹步描寫山景。千山的檀木和椰子樹漫山遍野,林木蔥郁,綠意盎然,有著濃濃的南方風光。在這句話中,用“暗”字來突出檀香、椰子樹等茂密的常青樹,遮天蔽日,連小溪也變得漆黑壹片。這幅對聯是從山川、河流、樹木等方面選擇最具地方特色的景色寫成的。

對聯是壹筆壹劃寫出來的,壹路上處處寫著恐懼:怕遇到毒霧,怕碰到蛇草;我更擔心那條能引起中毒致死的蟲子,甚至我應該害怕躲避掉下來的燕子泥。這種對心理狀態的細致刻畫,有力地烘托了嶺南地區的隱逸與險惡。從藝術表現手法來看,這種襯托手法比連續的闡述和正面描寫更富於變化,也增強了藝術感染力。阿清王朝的沈德潛認為這幅對聯是壹語雙關,就像柳宗元貶謫柳州後寫的“射手巧待遊子圖,颶風母驚客輪”的詩句。詩中的毒霧、蛇草、沙蟲等等都有隱喻。這麽說是有道理的。

頸聯轉到對南方景物的具體描寫,在景物書寫上表現出壹種非常驚人的異鄉感。五月,嶺南已經收割水稻。當汛期到來時,雞會在午夜啼叫,天津的收集者會通知旅行者這個消息。這壹切與北方完全不同。這兩句話為威廉表達他在被貶之地的深深鄉愁做了鋪墊。

作者在驚嘆嶺南環境險惡,物產風俗與秦中期大相徑庭後,激起了異地生活的思鄉之情,更聽到鳥兒在鮮紅的芙蓉枝上啼叫,進而想到百鳥不忘根,依戀故人,更不用說眾生。此時我搬離了家,前途無量。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回到家鄉,想念家鄉。沒辦法,也很心痛。這也深深地包含了被排擠被攻擊,無罪被貶損的怨恨。最後壹句含蓄地用了《古詩十九首》中“過鳥巢南枝”的意思,非常貼切,意味深長。這副對聯是這首抒情詩的結,表達的感情極其深刻。

全詩是晚唐的抒情佳作,其特點是景物與抒情交替,靈動而不呆板,景物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