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屬於戰爭詩歌。
東山:
作者:佚名朝代先秦。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我東曰歸,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々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獨宿,亦在車下。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果臝之實,亦施於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戶。町畽鹿場,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懷也。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鸛鳴於垤,婦嘆於室。灑掃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見,於今三年。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倉庚於飛,熠耀其羽。之子於歸,皇駁其馬。親結其縭,九十其儀。其新孔嘉,其舊如之何?
東山:在今山東境內,周公伐奄駐軍之地。
慆(tāo)慆:久成空。
來:從...回去。
士:通“事”。行枚:行軍時銜在口中以保證不出聲的竹棍。
蜎(yuān)蜎:幼蟲蜷曲的樣子。蠋(zhú):壹種野蠶。
烝:久。
賞析
被譽為中國寫實主義詩歌的源頭的《詩經》,其地位不僅僅在於它的開創性意義,同時也在於它的題材廣泛,真切地反映了西周至春秋間的歷史、經濟、文化、愛情、戰爭等內容。
而且藝術手法高超,寫景、敘事、抒情都相當形象細膩,耐人尋味。且賦、比、興等藝術手法對中國詩歌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中的《豳風》中的《東山》,就是壹篇表現戰爭題材的,抒情真致細膩的作品。
東山以周公東征為歷史背景,以壹位普通戰士的視角,敘述東征後歸家前的復雜真致的內心感受,來發出對戰爭的思考和對人民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