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
相見時難別亦難,說的是義山當時的處境艱難,離開徐州到長安後想進翰林院,向令狐綯說明此時,也就是找熟人走個後門,令狐陶升官之後,為了避嫌謝絕見客。
致使義山處境尷尬,相見難,離別又不甘心,所以出此名句。東風無力百花殘,當時義山已經很大年紀,東風無回天之力挽救百花的雕零,映射自己留不住青春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幹,此名句獻給所有為理想奮鬥終生之人。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和上句呼應,青春難留,雲鬢斑白,蠟炬燃盡,月光甚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最後壹句起死回生,由深深地“到死”,"成灰"的絕望,到‘無多路’,可見作者還是對綯抱有希望,不肯決絕。
從現在來看,此詩不難看出也是寫給令狐綯,希望他看到之後體會到自己的心情,也希望綯能感受到自己並沒有絕望,而是繼續等待綯這個救命稻草的幫助。
出自:《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是壹首唐代詩人李商隱以男女離別為題材創作的壹首愛情詩。
原文:
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唐代: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譯文:
相見很難,離別更難,何況在這東風無力、百花雕謝的暮春時節。
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燒成灰燼時像淚壹樣的蠟油才能滴幹。
早晨梳妝照鏡,只擔憂如雲的鬢發改變顏色,容顏不再。長夜獨自吟詩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蓬萊山離這兒不算太遠,卻無路可通,煩請青鳥壹樣的使者,殷勤地為我去探看。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李商隱在十五六歲的時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陽山學道。其間與玉陽山靈都觀女氏宋華陽相識相戀,但兩人的感情卻不能為外人明知。
因此他只能以詩記情,李商隱所寫的以《無題》為題的詩篇,大多是抒寫他們兩人之間的戀情詩。此詩即其中壹首。
古詩背後故事:
唐朝之時民風開放,當時教法理論實為強盛,道教更是在其中最為人們所崇拜。李商隱更是在少年時分被家人送去玉陽山學道,或許是風流的天性使然。
在玉陽山其間與靈都觀女氏宋華陽相識相戀。可是他們的愛情根本就不能被外人所知道,少年郎狂熱的思慕無從傾瀉,只能將自己的感情寄予這詩作之中,內心愛情的狂瀾無法抑制。
所以這首詩中更是能將他滿腔的熱血所讀出。十五六歲的少年郎,在那時是為情竇初開,年輕人的感情最為熾熱,也是最為朦朧。所以他將這首詩取名為《無題》。
有著朦朧婉轉之意,所以更是牽引著讀者的心思,為何題目為無題,為何情深了無蹤跡。妳我相見之時就是困難重重,離別更是難舍難分,況且這東風在這暮春之中更是了無生趣。
百花雕謝,滿是荒涼。這首詩壹開頭便是千古絕唱,化用女子的口吻來敘述他們之間的愛情。李商隱與宋華陽之間的愛情本就是不為世俗所容納的。
所以他們之間的每壹次相見都是在無形的困難之中發生的,光明之中不過是點頭之交,而背後的感情卻是那麽濃烈。少年情深,感情更是稚嫩純白,他們的感情熾熱卻也是灼燒了自己。
李商隱將要離開這道觀之中,這也就是預示著他們的感情將要結束,可是感情哪能是那麽輕易就能斷掉,所以他們分別更是難舍難分。
這後壹句看似之時寫東風百花殘,與這整首詩的基調根本不相同但又是處處銜接的壹句,東風漸漸的低迷,轉眼之間,時間就是這樣悄然流逝。
而這“無力”表面上是在說這東風實際上是在說自己的愛情,不能在自己手中支配,不能與自己的愛人在壹起,所以他們的愛情在外力之下就像是花兒雕零之後,滿是荒涼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