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關於薩福的壹個問題

關於薩福的壹個問題

我覺得她談不上什麽頹廢和積極向上,生活態度並不是用這兩個詞就能概括所有的.她只為詩和愛情活著,死也是因為此.在網上看到很多人說她頹廢,理由是她是同性戀,我覺得這種看法是不理智的,同性戀並不代表頹廢或者荒淫.

以下是關於薩福:

萊斯沃斯島上的薩福 在古希臘眾多美麗的島嶼上,有壹座萊斯沃斯(Lesbos)島,那裏草木繁盛,鮮花遍野,大海在陽光照耀下宛如藍水晶般澄澈明凈,橄欖樹高高生長,風信子在風中搖曳。當“女王般的黎明”從碧藍的海面上浮現時,在大理石柱廊下有壹位女子,遠眺大海之上色彩繽紛的朝霞,手持詩琴,“足穿金屐的曙光”,獨吟詩章。或在“黃昏星/所有星辰中最美的”星星升起時,她又率領眾女子,裙袂飄逸,“圍繞愛神祭壇起舞/赤足踩踏柔草之芳華”。 古希臘女詩人薩福(Sappho)是壹個不朽的傳奇。現在我們只能憑想象去接近她了。 萊斯沃斯島上的薩福

在古希臘眾多美麗的島嶼上,有壹座萊斯沃斯(Lesbos)島,那裏草木繁盛,鮮花遍野,大海在陽光照耀下宛如藍水晶般澄澈明凈,橄欖樹高高生長,風信子在風中搖曳。當“女王般的黎明”從碧藍的海面上浮現時,在大理石柱廊下有壹位女子,遠眺大海之上色彩繽紛的朝霞,手持詩琴,“足穿金屐的曙光”,獨吟詩章。或在“黃昏星/所有星辰中最美的”星星升起時,她又率領眾女子,裙袂飄逸,“圍繞愛神祭壇起舞/赤足踩踏柔草之芳華”。

古希臘女詩人薩福(Sappho)是壹個不朽的傳奇。現在我們只能憑想象去接近她了。

壹、薩福時代

薩福出生於公元前六世紀左右(壹說約公元前612—約公元前543年),距今有二千六百年。如果說,她不是我們目前所知的世上最早的女詩人;那麽她至少也是我們目前所知的遠古時代最著名的女詩人。然而,對於薩福的詩篇,我們其實所知甚少。我們只能從她之後壹些作家對她的描述中獲得點滴信息,諸如柏拉圖、奧維德、薄伽丘等著作。要不是在十九世紀末尼羅河畔發現紙莎草本上載有薩福的詩歌,她可能永遠成為謎團。

薩福時代,正是代表著西方文化精神的希臘文明興起與重新開創的時代。說重新開創,是因為據史書記載,約在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200年,“彌諾斯文明”(公元前2000—公元前1500)和“邁錫尼文明”(公元前1600—公元前1200)曾經達到過輝煌的高度,文字、陶器、青銅制品、黃金和象牙飾品、壁畫等藝術成就非凡。但經過壹段被史家稱為“黑暗時代”(公元前1150—公元前800),遠古希臘文明基本上消失殆盡。直到公元前600年左右,希臘文明才再次開創,成為現代西方文明的真正起源。希臘人重新開始學會書寫——與早期的彌諾斯和邁錫尼文字全然不同——他們采用了腓尼基語體系,但因腓尼基語體系只有輔音,沒有元音符號,希臘語加上壹些字母加以彌補,形成了每壹個元音、輔音均有音符的字母表。由於當時希臘字母相當簡便,很多人得以識字。這給文明的開創和發展帶來了有利條件。也許,最主要的壹點,那時人們生活在壹種非常自由自在的狀態中,民主與平等是那時主要的政治主體,完全不同於邁錫尼時代的集權政治。人們的才華和創造力得以充分發展。 我猜想,薩福時代的景象和現在壹定是不壹樣的:天空非常湛藍,陽光柔和而明媚,谷物豐盛,水果甜美,海水清澈透明;人們有充裕的時間享受大自然賦予的壹切;男人們體格健美,耽於享樂,從事體育運動或進行哲學沈思;女人們柔美多姿,溫婉多情,心情舒暢,吟詩歌唱。西方最偉大的愛情詩篇《雅歌》幾乎也是在那時形成的不是沒有緣由的——雖然是在另壹片希伯來的國土上。 而令人倍感驚訝的是,幾乎與此同時,整個世界(主要是思想領域內)文明開始大爆發。約在公元前五百多年,像是從天而降似的,文明花朵迅速開遍世界各處,令我們至今仍沐浴恩澤:在希臘,前蘇格拉底哲學家們群星燦爛(如:米利都的泰勒斯;畢達哥拉斯);在印度,釋迦牟尼創立了佛教;在中國,老子、孔子著書立說;在希伯來,先知出現,《舊約》中的部分篇章開始形成……在地球各處,現代世界思想文化源頭為何突然出現於同壹時期?就如同寒武紀時期的生命大爆發壹樣,至今仍是壹個不解之謎。 而從文明的黎明期裏走出的壹位婀娜女子吟詩歌唱留下不朽篇章也就不足為奇了。

二、薩福其人

據說,薩福出生於貴族世家。無憂無慮的孩提時代是在萊斯沃斯島上度過的。她在富庶的萊斯沃斯島上享受自由、閑暇和寧靜的時光,過著精致奢華的生活。但青年時期因卷入了壹起推翻執政王事件而被放逐到意大利北部的西西裏島。在憂郁、流亡的生涯中,她嫁給了壹位富有的西西裏男子,生育了壹個女兒。不久,她丈夫去世,留下大筆財產。她在西西裏島上過著平靜優渥的生活。這時,她開始創作詩歌,詩篇從西西裏島傳出使她名聲遠播。等她回到萊斯沃斯島已是壹位無可匹敵的詩人了。那時她約為二十多歲,風華正茂。

在萊斯沃斯島上她創辦女子學校,教授詩歌、音樂、儀態,甚至美容和服飾。許多人慕名而來,貴族把自己的女兒送往該校。她喜歡這些年輕美麗的女孩,不僅教授她們詩歌與音樂,閑暇之余熱情教授她們戀愛藝術。心中的詩情在朝夕相處中轉化為深深的愛戀,使她與女弟子們在那片芬芳之地上綻放出艷麗的同性之愛的花朵。從而使薩福的名字成為現代女同性之愛的象征。現代英語Lesbian(女同性戀)壹詞就是來源於Lesbos(萊斯沃斯島)。她的許多詩篇都是對女弟子學成離別或嫁為人婦時表達相思之情的贈詩。如:

她音訊全無,我悲哀欲絕

記得她離去時,淚落如泉

“沒什麽大不了的,"她說,

“離別總是痛苦的,薩福。

但妳知道,我的離去並非我的所願。”

我說:"走吧,只要妳快樂,

但要記住,妳帶走了我的愛,

留給我的只有傷痛。"

"如果遺忘的時刻到來,就回想壹下

我們向愛神所呈獻的典禮

和我們曾經擁有的美

回想壹下妳戴的紫羅蘭頭飾

繞在妳頸上的用玫瑰花蕾、

蒔蘿與番紅花編成的項鏈

回想壹下當我把帶著乳香的沒藥

撒在妳的頭上與床席時

妳說向往的壹切已經來臨

沒有我倆的歌吟

大地壹片沈寂

沒有我們的愛情,樹林永遠迎不來春天......"

然而,盡管如此,薩福最終卻還是為了壹位英俊的青年男子殉情而死。他名為法翁(Phaon),是萊斯沃斯島上壹名船夫,常年在大海間飄蕩,身背弓箭,長發飄逸,宛如《指環王》電影中的那位金發飄飄的神箭手,但他冷漠無情,視薩福瘋狂的愛而不顧,致使薩福哀痛不已,墜崖沈海而去。時年她五十五歲。 關於這壹段戀情,人們眾說紛紜,因為認定她既然是同性戀者,怎麽會愛上壹位男子?對此,有的表示懷疑,說是後來戲劇家們添加出來的。倘若,確有其事,我猜想,薩福壹定是對不斷地、最終總要離她而去的女弟子們心生倦怠。 這壹段哀艷的戀情也曾為世代詩人所傳唱。薄伽丘在《列女傳》中哀嘆道:“她在詩藝中得到的幸福,壹如她在愛情中遭遇到的不幸:愛上壹個青年男子,為了他的魅力,或者美貌,或者其他什麽原因,屈服於難以忍受的折磨。他拒絕服從她的欲望,於是,悲傷的薩福寫出哀悼的詩篇……我們是不是應該責備繆斯女神呢?當安菲翁彈唱詩歌的時候,她們肯為他移動奧吉及亞的石頭,卻不肯為薩福移動那位年輕男子的心。” 更有甚者,古羅馬作家奧維德為薩福代擬了壹封致法翁的二百二十多行的詩體哀歌長信,通過薩福之口,傾述了她內心的深情:“我愛過上百個人——作孽的愛——可是現在,/妳這冤家,以前為眾人所有的,現在屬了妳壹人。/妳就是美,妳的年齡最適合風流享樂,/妳的魅力是襲擊我的伏兵。”

三、薩福其詩

據傳,薩福留有詩歌九卷之多,但目前僅存壹首完整的詩章,其余均為殘篇斷簡。從公元前三世紀起,薩福的名字就開始出現在詩歌、戲劇和各種著述中,她逐漸被神化或醜化,按時代的需求——或被喻為第十位繆斯;或被描繪為皮膚黝黑、長相醜陋的女人。中世紀時,因她詩篇歌詠同性之愛而被教會視為異端,將她的詩歌全部焚毀。若不是在十九世紀末壹位埃及農民在尼羅河水域偶然發現紙莎草本上記載薩福的詩歌,被淹沒的詩歌會更多。但薩福的傳奇始終流傳著,尤其是在各代詩人們心中成為壹座燈塔。

薩福的詩溫婉典雅,真情率性,大多以人的愛和欲望為主題——不同於她以前的詩歌是以神作為歌吟的對象——詩中充滿了愛的勸喻、愛中的甜美與痛苦或兩者相互交織的情愫,以及彌漫著憐憫和嫉妒的悲鳴之聲。讀她的詩歌,猶如冒險去遠航:

最美的/應該是壹個人的心愛——無論那是誰//這很容易明白,只要妳想壹想海倫/那位世上無雙的美人/她拋棄了高貴的夫君/隨情郎登上駛往特洛伊的航船 采花/女孩多苗條 願妳在/柔軟的胸脯上/找到安眠 她的乳房/好似幽谷芳蘭 我將來到/欲望的迷宮 她的詩歌中還有許多是直接寫給那些女弟子的,當她們跟隨男子而去時,她則痛苦萬分: 現在她和我天各壹方/我多想見她壹面,在我眼裏/她行路的姿態/和臉龐的嫵媚光輝/勝過利第亞最壯麗的戰車和驍騎。 啊龔伊拉,我親愛的薔薇花/穿起妳奶白色長袍——我想要妳/快些回來,因為/妳的美//滋潤了我的欲望。每次看到妳的晨衣/我都軟弱無力,歡欣無比//……龔伊拉:妳呀,所有女人裏面/我的最愛。

薩福的詩藝很高,在目前僅存的詩篇中已經能夠看出她嫻熟運用暗喻(不像荷馬時代多用明喻)這種現代詩歌的技巧,使詩歌形象和內在涵義更為豐富和飽滿,如她描寫鴿子:“它們的心漸漸冷卻/任雙翅垂落下來”,意象優美而淒婉,鑲嵌著她難以述說的某種落寞情懷;又如上述引文中的“戰車和驍騎”,除了具體所指外還暗喻著男人。 此外,有時她的詩歌又像浪漫主義時期的抒情詩,將大自然的風物山川用來象征自己微妙心緒:

在落日時分,薔薇指著月亮/壓倒了所有星辰,照耀鹽海,也照耀/花深似海的平原//露水優美地傾瀉/……而她徘徊躑躅,不斷想念著/溫柔的阿狄司,因為妳的緣故/她的心被渴望燃燒。

薩福的詩體是獨創的。西方詩歌史上把這種詩體稱之為“薩福體”。它們是獨唱形式的——荷馬時代和古希臘悲劇中有許多是歌隊的集體合唱——詩體短小,以抒情和傾述內心情懷為主,音節更為單純、明澈。在“薩福體”的格律中,每壹節分為四行,每壹行中長短音節在相對固定中略有變化,前三行有點像荷馬時代的六韻步詩體,第四行則音節簡短,顯得幹脆明快。相傳,與薩福同時代的雅典統治者梭倫也是壹位詩人,當他偶然聽到薩福的詩篇時說“如果我學會了她的音律,可以死而無憾了”。

四、七弦琴

在古希臘時代,詩歌是用壹種被稱為“詩琴”(lyre)的樂器在伴奏下吟唱的,猶如我國古代《詩經》(也產生於薩福相同的年代)中的詩篇是吟唱的壹樣。這種樂器因有七根弦,可以抱在懷中,因而也稱七弦琴、抱琴或裏拉琴。英語中的lyric(抒情詩和吟唱)壹詞就起源於lyre。相傳俊朗、神勇的太陽神阿波羅不僅武藝高強,還擅長七弦琴。據希臘神話,最早七弦琴是由宙斯之子赫爾墨斯制成,隨後他把琴贈給阿波羅,阿波羅曾用這把詩琴(而不是弓箭)戰勝了敵人。之後,他又把琴贈給了他的兒子奧爾甫斯(Orpheus),使他成為壹名著名琴師。他的琴聲可使人們忘憂、大河停流、猛獸馴服、石頭開口。他甚至用七弦琴去感動冥王,從地府中召喚妻子。七弦琴的聲音和樣子都有點像小豎琴,只是聲音比豎琴更為柔美、幽婉,含有神秘的清韻。那時,根據詩歌表達的情緒可以調整音律,邊彈邊吟。薩福曾在詩中歌吟過它:“對我開口,神聖的七弦琴——為妳自己找到壹個聲音。”

薩福,是古希臘最有才華的詩人之壹,她那幽雅的歌聲委婉動聽,在我的想象中猶如塞壬的歌聲,充滿著誘惑力。她自己也在詩篇中自豪地說:“沒有人比得上/萊斯沃斯島上的歌手”。同樣,作為壹個人,她敢愛敢恨,是壹位烈性女子。曾經有許許多多的現代詩人——諸如,波特萊爾、約翰?鄧恩、裏爾克、馬修?阿諾德、克裏斯蒂娜?羅塞蒂、愛米莉?狄金森、龐德、西爾維婭?普拉斯、H.D.等——將她作為自己詩篇中吟哦的對象,她的不朽的詩篇和為愛而毅然付出生命的行為,正是那些詩人們渴望獲得的生命的理想境界,他們把她幻化成女神,置放在心靈的神龕上供奉。

然而,薩福並不是為了要贏得贊譽而寫詩或為愛墜海的,她的詩篇和她的自沈海底的行為,是出自她天然的本性,是出於那個時代人們特有的真誠淳樸的情懷,是那個時代流行於天地間的壹種自然法則,是她依著本性為愛而作的壹次贊歌——每壹首詩篇的誕生和每壹次愛的行為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