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論文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對老師都是壹個實力的證明,而老師的教學論文優異程度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條件。我為大家整理歸納了 七年級語文 教學論文,希望能對大家有幫助。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學論文1
壹、閱讀朗誦,品味感悟,加深理解
閱讀教學的目的在於訓練與培養學生閱讀與理解的能力。其中,朗讀是閱讀的重要形式之壹,它通過眼、腦、口等多種感官的協同作用,將無聲、靜止的語言變為有聲、靈動的語言。尤其是有效朗讀與文字語言、思想情感緊密相連,需要學生與文本、與作者進行交流對話,激活已有的 經驗 與情感,引發學生的情感***鳴,然後有感情地朗讀出來,這就增加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促進他們更好地理解與把握 文章 的內容與主旨。因此,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註重將閱讀與朗讀有機融合,給學生更多自主體驗的機會。當然,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註意朗讀的形式,不能只是單壹的自由讀或者齊讀,還要根據文本內容,采取靈活多樣的朗讀 方法 ,比如分角色朗讀、模仿性朗讀、跟讀學讀、配樂朗讀、感知性朗讀、個性化朗讀等,從而誘導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蘊含的思想情感。如在教學朱自清的《春》時,可根據文章以及學生的特點,組織多樣化的朗讀活動:①教師範讀,或引導學生自主朗讀,感受文本的語調。②播放相關音樂,要求學生再次朗讀,梳理文本的基本結構與脈絡。③教師讓學生自由串讀,並引導學生更深入地分析文章的寫作思路。④學生自由選讀,細細品讀課文中的美詞佳句與精美片段。⑤學生進行個性化演讀。⑥讓學生背讀自己喜歡的內容。這樣,通過采用豐富多樣的朗讀活動,學生們能夠更全面、更透徹地理解文本。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給學生預留自主閱讀的時間與空間,如自主閱讀有助於學生梳理文章的情節與結構;重點段落分角色朗讀有助於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形象特點,這些都能為理解文本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交流討論,各抒己見,深化認識
學生有自己的感情、想法與看法。在教學過程中,倘若教師壹味地將自己的感情、想法與看法強加給學生,是不明智的,畢竟“壹千個讀者,就有壹千個哈姆雷特”。再者,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教師要尊重與保護學生的獨特體驗、個人理解與感受。因此,在進行初中語文教學時,教師需要圍繞教學內容巧妙設計壹些交流討論活動,給學生自由表達與說話的機會,讓他們能夠暢所欲言、敢想敢說。而教師則應隨時關註學生,及時給予他們幫助與提示。尤其是在學生們進行深入討論、激烈爭論時,教師更需要巧妙點撥,打開學生思維,啟發他們思考,讓他們有所感悟。如在教學《我的叔叔於勒》壹文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 總結 與理解課文的主題思想,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在思維的碰撞中加深對文本的認識。比如教師可向學生提問:本文的主人公究竟是誰?請 說說 原因。教師還可適當予以提示:主人公是文中的主要人物,是作者著力刻畫的占據主導地位的中心人物,文中的 故事 情節與矛盾沖突都是圍繞主人公而展開的,次要人物的出現以及活動均以主人公及其活動為中心。壹般而言,若要判斷文中的主人公是誰,要看該人物形象是不是表現出作者的寫作意圖,是否揭示了文章的主題。於是,通過討論以及教師啟發,學生會明白莫泊桑著意刻畫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婦。雖然文章情節緊扣於勒的命運展開,然而本文並非靠於勒來表現文章的主題思想,於勒只是作為線索人物推動著故事情節的發展。如於勒的遭遇不斷發生變化,菲利普夫婦的態度也隨之產生變化。而菲利普夫婦的態度變化又折射出他們受金錢腐蝕的靈魂,讓我們看到資本主義社會認錢不認人的醜惡現象,揭示了本文的主題思想。這樣,通過層層深入的交流討論,學生逐漸體會到文章的耐人尋味。
三、質疑探究,自主領悟,提高能力
古語有雲:“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在閱讀壹篇文章後,如果學生出現不少疑惑或問題,則說明他們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反之,如果學生沒有產生壹定的疑問,就說明他們沒有真正進入文本,收獲不大。因此,在進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時,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探究,指導學生質疑的方法,讓他們學會自主發現問題,通過獨立思考與合作學習解決問題,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形成質疑的意識與習慣。如在教學《孔乙己》時,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質疑為主線”的思路組織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質疑探究、自由表達的機會,讓學生能夠敢想、敢問、敢說。比如教師可要求學生 課前預習 課文,寫出自己的疑惑點。當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要以問題為引導進行點撥,啟發學生思考,並通過示範,讓學生學會如何質疑與發問。比如教師可提問:小說中寫了哪些“笑”?這些人為什麽沒有同情孔乙己,沒有幫助孔乙己,卻壹味哄笑取樂?以哄笑聲凸顯孔乙己的悲劇有著怎樣的藝術效果呢?教師先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而後讓學生展開交流討論,說出自己的想法和疑問,通過***同探討,加深理解,解決問題。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學論文2
壹、重視積累知識
1.基礎知識方面:重視字音、字形、詞語含義、文學常識等基礎知識的積累。例如:在學習七年級第壹單元中魯迅的《風箏》壹文時,教師不妨采取多種方式方法,搜集整理資料以便更充分地了解作家以及作品相關內容,對資料進行整合梳理,讓學生記錄在課堂筆記上,印在腦子裏,今後再學習有關魯迅的文章時,只要再進行簡單的回憶復習瀏覽就可以了。
2.文體知識方面:無論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應該有最基本的單元意識和整體框架意識。比如,這壹單元的幾篇文章體裁分別是什麽?學習本單元應該重點學習的又是什麽內容。如果學習的是 說明文 單元,教師就應該讓學生清晰地了解說明文的分類標準,說明對象如何尋找,說明內容具體是什麽?該如何準確查找?說明的順序壹般有哪些?常見的說明文的結構具體又有哪些?壹般的說明方法包含有哪些?各自又有什麽作用?說明文在語言上往往有什麽樣的特點?等等。因此,我的建議是先滲透知識點,再結合文本進行具體清晰地講解。因為,這些文體方面的知識學生是應該掌握的。
二、加強能力培養
1.誦讀古文及現代文能力。古往今來的許許多多的大作家大文學家,無不受益於誦讀。但是教師經常把課本規定的要熟讀背誦的篇目段落作為課外作業輕描淡寫地加以處理。這種做法常常會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把誦讀不自覺地看成壹種負擔,不到臨考不背書,實際上等於放任自流,疏於管理,養成了惰性。因此,誦讀成績往往很不理想,而且也不利於學生誦讀能力的養成。語文就是和語言文字打交道,還有什麽比在讀中思,讀中悟更好的方法技巧呢?
2.自學古文及現代文能力。現在使用的 語文教材 壹般都是新編的初中語文教材,新教材體現出來的壹個重要教學理念就是“以人為本”,也就是說語文教學也要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要想合理利用好新教材,教師必須在 教育 觀念和教育方式上發生根本性的轉變,萬萬不可“穿新鞋,走老路”。我認為,學生自學古文及現代文能力的培養是實現初中語文教育觀念轉變的具體體現。培養學生自學文章能力的過程,其實就是壹個以學生為學習主體並以學生自身發展為目標的學習過程。語文教師只有培養出學生較強的自學課文能力,才能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最終目的。自學課文能力是壹個學生終身受益的東西。所以,語文教師要在實質上促進學生自身的發展,尤其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中學生對新內容常常會有壹種期待心理,與其讓語文教師滔滔不絕地滿堂灌,倒不如讓學生自己去閱讀,自己主動去發現問題,探討問題,最終解決問題,從而達到獲取新知識的學習目的。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習,學生對新知識會掌握得更加牢固深厚。
3.思辨思維能力。讓學生學會質疑,使學生在學習中善於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這樣學生在學習中才能有所收獲,才能在學習中培養自己的創造能力。將來走上了社會,才能更加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也能成為壹個有用的棟梁之才。因此,教師在上課的時候,重點還是要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引導學生做縱深思考,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實質上就是自己獨立思考並自主創造的壹個過程,這正是還學生以“權利”的過程。
4.表達自我能力。在課堂上往往會遇到這種情況:教師提問點名字站起來的學生,他們常常無法用語言順暢地表達自己的思想,不是不知道,而是不知道如何說,或者說得讓很模糊。結果是教師代替他把意思表達出來。這樣的學生又有多大的發展空間呢?還有就是,大多數學生壹見寫 作文 就頭痛,總覺得無話可說,即使勉強完成了,也是幹巴巴的,味同嚼蠟,平淡無味。我認為在語文課堂中,教師應該充當“導演”,為學生鋪設舞臺,布置各種各樣的情境,努力創設出壹個讓學生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氛圍,使他們的思維在其間自由徜徉,縱橫千裏,盡情發揮想象。這樣,學生不但會敢說,而且也會愛說,從而達到想說和會說的最佳效果。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組織學生舉辦壹些 辯論 賽、故事會、演講比賽、朗誦比賽等來鍛煉學生的說話表達能力。如此壹來,這樣的學生將來走上社會,不僅能說會道,而且在與人的交往過程中,會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不至於因為不會說話而搞不好人際關系。
5.書寫表達能力。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這種交際工具的功能可粗略地分為兩大類:壹類是有聲的交際功能,如當面的交談、會議上作 報告 和打電話等口語交際;二是有形的交際功能,如書信、考試以及著書立說等文字的交際。在現代社會,隨著各種各樣媒體的增加,口才顯得越來越重要,文字書寫的功能雖說有所降低,但寫作這種能力完全有必要加以強調。在考試以筆試為主的情況下,對學生來說,書寫能力還是很重要的,因為它直接關系到學生整體得分上的高低、考試的成敗,也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前途,因此,切不可等閑視之。閱讀答題雖沒有規矩,但在語言的完整、流暢上很有講究的。再有就是學生的書寫,在書寫的過程中往往很隨意,寫錯了來回塗抹弄得卷面很不整潔。語文教師應該從開始就嚴格要求,讓學生形成答題時的書寫能力,做到規整、幹凈整潔,強化印象分。
三、小結
總而言之,初中語文教育教學應該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己做學習的主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從全方位入手培養學生,千萬不能機械地教書,否則只會讓學生停留在淺層的識記層面。要雙管齊下,讓學生即掌握了知識,又具備了學習的素質。只有如此,才能使學生走向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及早成才的康莊大道。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學論文3
關鍵詞:巧設題目 積累素材 想象力
摘要: 初中作文 教學已經成為壹項較難的課,對於許多語文老師來說,作文教學似乎無法可依,無規律可循。本文就目前作文教學的現狀與困難,結合自己作文教學的探索與實踐,對剛邁入初中階段的九年級學生的作文教學提出自己的意見與建議。我認為巧設題目、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勤練筆、為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寫身邊的事情是很關鍵的幾點。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指出初中生要做到:“寫作要有真情實感,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受、體驗和思考。多角度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認識,表達力求有創意。註重寫作過程中搜集素材、構思立意、列綱起草、修改加工等環節,提高獨立寫作能力。寫作時考慮不同的目的和對象。根據表達的需要,圍繞表達中心,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合理安排內容的先後和詳略,條理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運用聯想和想象,豐富表達的內容。”①
但是要能達到這些標準,並不是輕松的不是的事情,尤其是作文教學已經成為語文教學中的難點,許多孩子的作文水平不盡如人意,教師在教學中也無從下手,下面我把自己的壹些拙見,分享給各位。
壹、巧妙布置作文題目,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語文教育家於漪說:“壹個好的作文命題,它能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戶,打開學生記憶的閘門,開拓學生廣闊的視野,對作文產生濃厚的興趣,隨著興趣的激發,他們會運用學到的舊知識展開豐富的聯想、把知識連成事、擴成篇,化知識為能力”。的確如此,
1、根據單元所學內容,布置相關作文題目,學以致用。
人教版語文教材的編排,是根據同類相關的知識進行的編寫。例如: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就是全部寫景的文章,有《春》、《夏感》《秋天》等,在學習課文時,對於景物的描寫的學習較多,於是我布置了壹篇寫景的題目,這樣學生可以學以致用,也有助於學生掌握描寫這種表達方式。
2、結合相關節日,布置作文,激發學生真情流露。
比如“ 感恩節 ”時,我就布置了壹篇《 ,我想對妳說》,許多孩子都寫了《 媽媽 (爸爸),我想對妳說》,文章就感人至深。
我激發學生在寫作時要註重關註細節,最打動自己的地方,最令妳印象深刻的情節,表現出來,把真實的情感表達出來。
學生 範文 之壹“也許我早已漠視妳在天氣寒冷時對我的叮嚀,早已對妳的批評教育充耳不聞,早已忽視了您十幾年如壹日對我無微不至的照顧,甚至對您在忙碌了壹天拖著疲憊的身子仍然精心準備的晚餐挑三揀四。如今長大的我深刻的明白我錯了,我不該忽視您偉大的母愛。”
最後壹處寫的尤其好,就是善於發現最打動自己的地方,抓住了細節描寫,效果較好。
二、學習模仿,勤練筆。
好的文章壹定要學習他人的優點,對於初中的孩子來說,學習優秀文章的壹些寫作方法是必要的,只有學習積累了,才能為之後遊刃有余的進行自我的文章創作打下基礎。
例如學習了《羚羊木雕》,在寫作上,我把它歸納為“敘事-抒情”型,因此,要求學生模仿這種模式,以及註意課文中的環境描寫進行寫作,寫壹篇“妳與朋友”為主題的文章。
學生跟朋友的友誼是很真誠,很美好的,只是因為作文水平有限,沒有把感情表述到位,那麽教師對學生進行方法指導就極為必要。
學生按照要求進行寫作,水平有很大提高。
學生範文片段:
六年的友誼,面臨著殘酷的考驗,會斷嗎?
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妳是我六年以來最美好的回憶。還記得那次嗎?
天空又劃過壹道閃電,像是窗戶上的壹道裂痕。黑色的天空愈發低沈,壹場暴風雨即將來臨。
我坐在教室裏,手托著頭,憂愁的望著窗外的天空。我沒有帶傘。
課很快下了,而雨卻絲毫不停歇,樓道裏的人漸漸少了,還好有妳陪我。
最後,樓道裏卻只剩我們了,可還是沒有人接我。我看見妳手裏的傘漸漸擡起來了。
……
第二天,剛走進教室,便看見妳紅彤彤的鼻子和妳身旁壹大堆的紙。
看見我,妳立刻又露出滿臉的明媚。
從此以後,妳我的關系更好了。
這篇文章是經過修改後的壹篇優秀文章,感情很真摯,學生懂得了要運用多種表達方式,貼切的表達自我的情感,改掉了以前單壹表達方式的寫作方式,作文有很大進步。
三、積累素材,展開想象,給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
孩子的想象力很豐富,好的作文壹定要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遨遊在文學的海洋。
豐富的想象,壹定要基於現實,基於大量資料的積累才能有效展開。而資料的搜集與交流也有助於想象的發揮。
因此,我讓學生平時註重搜集精彩文章片段, 名人 名言 ,小故事等等,為寫作積累素材,並為想象打下基礎。
對於說明文單元,學生覺得比較枯燥,學習興趣不濃厚,我布置的作文題目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力,這樣不僅鞏固了教學,對寫作也有極大的幫助。
例如:我布置了壹篇《登上月球》的作文,要求首先搜集相關資料,比如關於月亮的詩歌、 神話故事 、科學知識等等,先在班級內交流。
這之後學生展開豐富想象,進行寫作,學生天馬行空,展開想象,效果良好。
四、體驗生活,有感而發。
下了場 大雪 ,我布置壹篇關於“冬日的風景”的文章,學生就可以把與雪親密接觸的地方表現出來,寫出孩子的快樂,寫出學的晶瑩美麗。
讓學生觀察身邊的事情、小動物。
說明文單元比較平實,所以我讓學生仿寫作文,寫自己養小貓小狗等小動物、養蠶、養鳥等經歷,激發學生的興趣。
有學生寫的《貓和狗》生動精彩。
午後,陽光落在窗臺上。壹只貓和壹只狗也在飽餐後享受著陽光的沐浴。
……
我坐在壹旁看著暴風雨的前夕。
狗很沒耐心,幾次抓不到尾巴。這次,它鼓足了勁兒,悶哼了壹聲,極速沖過去咬住了貓的尾巴。貓因疼痛睜開半瞇著的眼,伴隨著壹聲尖叫,立刻跳起來,轉過身對著狗。貓正準備用爪子抓狗那肉嘟嘟的臉——狗躲不及貓的利爪,不小心從陽臺上掉了下去。
我清楚的看見貓豎立起來的毛,等狗掉下去,它又漸漸平復了心情,安詳的臥在原處,瞇起眼睛。不過,它可沒像剛剛那樣放松警惕,時不時睜睜眼,再拍打壹下尾巴。狗現在又偷偷摸摸的躲在貓後面準備報仇啦!就在它剛準備去咬貓時,貓壹轉身靈巧地用爪拍了壹下狗的頭,以王者姿態居高臨下地盯著狗。
狗被拍到了,痛得嗷嗷叫,但似乎沒人理它,便氣憤地向貓攻擊。貓落荒而逃,於是就上演了“狗追貓”的情節。
……
我壹直告訴學生要註意觀察細節,把自己平時最感興趣的情節表現出來。我覺得正是讓學生從生活中的壹些事有感而發,再交給壹些寫作要註意的細節描寫,生動展示出來,就會達到很好的效果。
總之,初中的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壹個難點,尤其要對於剛剛步入初中的學生寫作下工夫,給他們打好作文基礎,這需要教師不斷進行實踐探索作文教學。巧妙設置作文題目,既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又可以讓學生有感而發,“我手寫我心”,流露真實的情感。對於有很多有趣生活積累的同學,故事本身很有趣,也有生活感悟,但是因為語言表述等問題,不能寫得很精彩,就要教師不僅在課堂上講解壹些寫作技巧。更要讓學生多看、多學習,甚至是模仿優秀文章的敘述模式,表達技巧等,“勤練習”。“想象”和“寫身邊的事”也是很重要的,孩子想象力豐富,我特別註重保護他們的“想象力”,好的文章要插上想象的翅膀,但“想象”也要基於現實、基於描寫等,所以平時要讓學生積累素材。對於某些文章,只寫現實沒有想象,那麽文章就少了畫龍點睛之筆;直接寫想象,沒有現實做基礎也會覺得很突兀、不自然,似乎是“無水之源,無本之木”。②
對於初中的語文作文教學,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我們繼續探究、發掘,但九年級開好頭,尤為關鍵,需要我們教師不斷努力,跟學生壹個好的開始,我相信:“好的開始,是成功的壹半。”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 七年級語文教學心得與反思範文5篇
★ 有關七年級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精選5篇
★ 有關七年級語文教學心得2020範文匯總
★ 七年級語文教學心得總結範文5篇
★ 語文教學核心素養論文
★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論文
★ 語文教學高效課堂論文5篇
★ 2020七年級語文老師工作心得5篇集錦
★ 初中語文教學心得
★ 七年級語文教學課堂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