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國群山環抱,潮落空寂。
淮水④東方舊月,深更半夜也過來女壁⑤。
註意並釋放
①石頭城:古城名。原為楚國的金陵城,三國時孫權重修時曾用此名。曾是吳、東晉、宋、齊、梁、陳的都城,唐代廢棄。今天是南京。
(2)故國:原指過去的都城,此詩指註(1)中的石頭城,特指六朝古都金陵。
③環繞:環繞,環繞。
4淮水:指秦淮河。秦淮河在這裏沿著山邊流入長江。
⑤女墻:城墻之上的短凹凸墻,或穿孔小墻,俗稱城墻垛。
翻譯
城東、城南、城西仍有起伏的山巒,其端坐龍盤的姿態未變;北方的河潮依然敲打著城市的根,然後帶著孤獨歸來。那聲音似乎在嘆息,往日的繁華已化為烏有。從秦淮河東邊升起的是過去的月亮。見證完歷史,夜深人靜的時候,我滿懷深情地爬過凹凸不平的墻,仔細觀看。
◎鑒賞分析
1.劉禹錫的詩。
唐之韻評價說,劉禹錫的詩,經過反復錘煉,語言凝練自然,形象生動,內涵豐富。乍壹看沒什麽新奇的,但是特別有嚼勁。尤其是他的史詩,以精挑細選的意象,以虛實並存的手法,表達歷史滄桑的感嘆,深沈悲涼,歷來為人稱道。石頭城就是壹個典型的例子。
2.石頭城的寫作背景。
劉禹錫寫這首詩的時候,唐朝帝國已經沒落了。朝廷內大臣互相排擠,出現“牛李黨爭”,宦官專權依舊;在當地,緩沖區的分裂勢力又有所擡頭。所以他這首詩的主旨還是諷刺現實,即通過六朝的滅亡來表達對國運衰敗的感嘆,希望當時的統治者能夠前車之鑒。
3.從閱讀的角度來看。
前兩句,在“故國”“空城”之後,適當做個飯,說明六朝帝王的都城都變成空城了。“在”和“回”這兩個字,正是詩人感受到的地方,應該重讀。最後兩句,借月抒情,重音要落在“舊月”和“回到過去”上,要能體現諷刺現實的意思。
4.《石頭城》寫的也是同樣的變化。
作者並沒有直接為我們提供幾張圖片來突出六朝古都金陵城的歷史繁華和現實荒涼。就用“故國”“空城”這兩個詞,給今天的荒涼壹些提示。重點寫“不變的風景”:山、潮汐、月亮。他們是歷史的旁觀者,他們中間的月亮是“宇宙的冷眼”。作為“從盛到衰”的見證者,他們見證了世界的殘酷變遷。
詩的開頭,寫的是空城四周的風景。在浩瀚蒼涼的氛圍中,讀者不禁要問:為什麽六代帝都依山傍水,壹下子變成了空城?最後兩句其實是對這個問題的巧妙回答。詩人之所以稱之為“舊月”,正是盛唐詩人李白所說:“古人未見此月,今月曾似古人”(《飲酒問月》),類似於李白詩中“今只有西江月,曾似吳宮中人”(《在訪古》)。這意味著此刻,
天上的月亮曾經看到六朝腐朽的封建統治者在秦淮河嬉戲,當年的奢華生活和這些朝代的迅速滅亡。今晚呢?妳看,已經漸漸移到女墻邊了,但已經是空城了。全詩寫的都是風景,每壹句都融合了詩人對家鄉深深的壓抑感。
於先生曾在《羅馬假日》中說:“據說這首詩是由於懷舊。我說世界上古詩詞很多,劉禹錫獨樹壹幟,創造了空靈寧靜的環境。只有這種空寂的環境,才使留戀的感情歸於地下,沒有邊界。”
點擊著名的句子
四句經典臺詞,“故國四面環山,潮打空城歸孤”,是後人取之不盡的文化資源。六代豪華型全部消失,不留痕跡。然而,周圍的青山還在;長江上壹望無際的波濤還在,還在孤獨中等待和舔舐著空城,然後孤獨忍痛退去,又重新湧起。如今,已無空城,只剩此遺跡。歷史是無情的,也是深情的。今天,劉禹錫的這首詩仍然醒目地鐫刻在石頭城的歷史上,鐫刻在千百萬龍的傳人的記憶中。
◎名句的運用
名人背誦名句,名句成就名人。名人名言往往是後人取之不盡的文化源泉。引用前人詩詞是詞中運用典故的另壹種方式。可以借用原句,在原句的基礎上改壹個字或數,只借用部分字,當然也可以借用部分詩或全詩的意境。引用的目的是為了深化詩歌中的意境,促進人們的聯想,尋找言語之外的深層含義。
據說白居易讀完《石城》後,忍不住做了壹個贊美的預言:後世詩人無法回避劉禹錫《潮打空城歸孤》這首詩的挑戰,作為壹代詩人,“我知道後人的詩裏沒有復雜的措辭。”其實這並不是擡舉。六朝金粉之地金陵,壹直是抒情詩人和詩人的題材。唐朝以後的詩人、詞人吟詠金陵,很多都用了劉禹錫的石頭城的意境。至於贊美金陵的詩,王安石的《桂芝項瑾陵懷古》應該是第壹首。北宋著名詩人周邦彥寫過壹首《西河金陵懷古》詩,詩中有壹句“驚濤駭浪中孤城”。元代著名詩人薩都拉寫《滿江金紅嶺懷古》壹詞時,也在詩中巧妙地組織了“潮打空城歸孤”的意象:“聽夜,孤打孤城,春潮急。”這些都同樣精彩。
法國作家苗賽說:“最美的詩,是最絕望的詩。有些不朽的篇章,純粹是眼淚。”家國的不幸讓劉禹錫壹世名聲大噪。正所謂“國家不幸,詩人幸運,動手需要大量的文字。”
◎壹個作家的故事
壹頭倔強的驢——劉禹錫
不平靜的生活故事
匈奴後裔劉禹錫(公元772-842年),天生脾氣刁蠻。第七祖劉良隨魏孝文帝遷居洛陽,不得不改姓韓。其父劉緒因安史之亂舉家東遷,定居嘉興(今浙江)。劉禹錫出生在嘉興。國事家事的變化也是他早熟的壹個原因。
當時浙江人才濟濟。劉禹錫童年時經常去吳興陪伴僧侶和詩人,他被他們教導要關起門來,他的知識突飛猛進。自然對山水佛道也有獨特的親近。
但官場上的劉禹錫就是倒黴,也是典型的“高分低能”。當年,他和“同學”柳宗元等人幫助王改革弊端。僅僅過了半年,就遭到宦官和藩鎮的強烈反對。失敗後,他被貶到袁俊。
壹首帶刺的詩。
劉禹錫生來就有壹股倔強的驢氣,也是唐代輝煌詩人中壹個很有個性的人。如果我們在閱讀他精致的詩歌時能夠細心壹點,我們會發現,即使是再普通的詩歌,其文字中也往往帶有壹些刺。這些刺自然讓別人難受;而他自己也沒便宜多少。壹個春天的傍晚,他經過朱雀橋和武夷巷,看到橋和巷,看到橋和巷旁的樹林,激起了人間滄桑和大起大落的感嘆,於是低聲說:
“朱雀橋野草,武夷巷子口夕陽斜。在舊社會,王協唐倩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五壹巷》)
它意味著朱雀橋上長滿了壹叢叢的草和野花,哀婉的夕陽斜斜地落在五壹巷的門口,曾經飛進王導和謝安家豪華廳堂的燕子,如今也溫暖地飛進了尋常百姓家。
劉禹錫對王、謝兩大顯赫家族數百年前消失的描述,其實是在提醒當時那些炙手可熱的官員,不要過早得意忘形:歷史是無情的,何必如此狂妄!是啊,當年瘋狂彈劾劉禹錫的那些官僚,現在都像枯葉壹樣枯萎了。但壹千多年來,劉禹錫的詩壹直滋養著後人的審美快感。“朱雀橋”和“五壹巷”是南京的兩個老字號,深深地印在中國人的歷史文化記憶中。
被降職後振作起來
劉禹錫最初被貶為連州(今廣東省連縣)刺史,去了江陵,後被貶為郎州(今湖南常德)司馬。這裏正是被流放的父親屈原被流放的地方,劉禹錫和屈原的靈魂在這裏相遇。所以,他並沒有完全沈浸在受傷的感嘆中;相反,我性格外向,思想開放。我對明顯不同於中原的風土人情非常感興趣,並對這裏的民歌風格進行了細致的研究,創作了許多具有竹枝詞等風格的朗朗上口的詩詞。
當然,悲秋壹直是詩人的職業病。秋天來了,詩人能唱什麽樣的詩?
“自古以來,秋天都是悲傷寂寞的,我說秋天比春天好。晴空鶴行雲上,為碧霄仙子帶來詩意。”(《秋詞》)
相反,老夫子認為秋高氣爽使人心胸開闊,充滿激情和詩意。意在奉勸真正的仁人誌士,不要在社會的秋天悲觀沮喪;要像雲中的白鶴,即使孤身壹人,也要振作起來,追求崇高的理想。
壹路跌倒,壹路倔強。
也許上帝開了他的眼界。元和九年十二月,劉禹錫與柳宗元等貶謫大臣壹起被召回北京。這是天大的好事!我們可以再做壹次!但次年三月,他口無遮攔,唱了壹首惹禍的詩:“紫陌紅塵來看花歸來。杜宣關裏有幾千棵樹,都是劉郎去了以後種的。”(《元和十年從朗州召至北京,戲贈看花先生》)
意思是:如今滿清的暴發戶如桃花般繁盛,但只有在劉郎被趕出長安之後,我才有機會慢慢爬起來。
結果激怒了暴發戶,又被降職14年。人生能有幾十年!誰買得起啊!終於有壹天(他57歲的時候),他回到長安,還是不長記性。老人談到少年瘋癲:
“百畝庭半苔,桃花皆開。道家回歸何處?劉郎今天又來了。”(《重訪杜宣觀》)
仿佛在說,它不是曾經如盛開的桃花般燦爛嗎?現在他們為什麽都沈默了?但是,我,當年被妳趕走的劉郎,今天能回到這裏。屢遭打擊後表現出不屈不撓的意誌。
不僅如此,他還在序言中宣稱“以後我會遊泳。”也就是說,如果我因此被判有罪,我將來還是會來找劉某人,看看這個杜宣觀會變成什麽樣子。真的是“倒地而亡”,以“馬思變草拳動”(劉禹錫《初聞秋風》)真的是豪邁。
據野史記載,人們認為他吝嗇、不近人情,是因為他那頭倔驢的力氣大,不怕壹次又壹次惹是生非。這種評價不是挺“不厚道”的嘛!話說回來,不管是當官的還是做人的,有這麽壹點點固執不是好事嗎?為什麽好心到左臉被打,然後把右臉貼過去?
哲學與禪心
這大概得益於他對哲學的研究和對禪宗的深厚信仰,所以他能通過哲學的反思,把生活中的悲恨化解成壹種具有歷史定力的感覺,從有限的時空中躍出,在更高的層次上達到心理平衡:
“巴山蜀水荒涼,荒廢了二十三年。回來是人,我和柯藍人壹樣,只會吹笛子,空自惆悵。在船的壹邊,千帆競賽;病樹之首,萬年沐逢春。今天聽妳唱壹首歌,全靠壹杯酒的精神。”(《揚州第壹會賞樂天》)
在巴山蜀水這樣荒涼的地區,荒廢了23年。回來的時候好像是出土文物壹樣的古董。當年的很多老朋友都去世了。但是,他可以把自己的悲傷濃縮在這兩句詩裏:“千帆從沈船邊經過,萬木春在病樹前”。雖然他也把自己比作“沈船”和“病樹”,內心感到悲哀,但在時間流逝的大背景下關照這種悲哀,可以把它化為透徹的哲學理解。他對未來總是充滿信心,堅信“萬木春在病樹的前頭”。我們聽他“唱壹首歌”,也是帶著短詩長詩的精神。
他就是壹輩子改不了倔脾氣,自我表現欲強,愛表現自己。據說他晚年和白居易壹起登塔時,還得意洋洋地高聲唱道:
“步步相攜不難,九層雲倚欄桿。頓時笑了半天,無限遊客仰視。”(《和樂天壹起登靈思塔》)
妳看,他這個年紀的人,壹步壹步攜手半天,真的不容易。但他認為這還不夠。我還不累嗎?站在塔頂,放聲大笑,取樂。不要說當時“無限遊客擡眼”。即使在今天,誰也不敢“擡起眼睛”仰望他!
倔強又深情。
當然,劉禹錫不是壹塊倔強的木頭,也是壹個倔強的眾生。看看他最受歡迎的詩:
“柳綠江水平,聞郎江步歌。東邊日出西邊雨,路上風和日麗卻陽光燦爛。”(《竹枝詞》)
自然山水可以養人,外面的生活孕育了他優秀的詩詞。《東方日出》那不是“陽光燦爛”嗎?“西邊下雨了”。這是否意味著天氣明顯“晴朗”呢?這種現象在自然界是存在的;但是仔細看看,仔細想想。陽光又深情。借此壹語雙關,說“道是晴而晴”,就像說“道是無情而深情”,讓這首詩格外含蓄深情。即使是今天的清明節,征婚的人們依然在深情的唱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