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題湖上》的作者是唐代詩人白居易。
全詩如下:
湖上春來似畫圖,亂峰圍繞水平鋪。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壹顆珠。
碧毯線頭抽早稻,青羅裙帶展新蒲。
未能拋得杭州去,壹半勾留是此湖。
全詩的字面意思:
西湖的春天,像壹幅醉人的風景畫。群山環繞,湖水汪汪壹碧,水平如鏡。
松樹在山上排開層層壹片翠色,壹輪圓月映入水中,好像壹顆明珠,晶瑩透亮,跳蕩懸浮。
早稻猶如壹塊巨大的綠色的毛毯上絨頭,舒展的新蒲像少女身上飄曳的羅裙飄帶。
我不能離開杭州到別處去,有壹半原因是留戀這風景如畫西湖。
全詩賞析:
首句總體勾畫西湖春景,有籠住全篇之勢。“似畫圖”三字平淡無奇,但卻是詩人目睹西湖春景時的第壹印象,也是總的印象,是對湖上春光的輪廓所作的概括。至於“畫圖”的具體內容,詩人接著用五句作描述:“亂峰圍繞水平鋪”寫其平如鏡的湖水和湖周圍高低不壹、錯落起伏的群山;“松排山面千重翠”寫湖邊眾多峰巒上成排的松樹重重疊疊、壹派翠綠的景象;“月點波心壹顆珠”寫倒映在湖心的明月,宛如珍珠壹般璀燦明麗,熠熠生輝;“碧毯線頭抽早稻”寫抽穗的早稻,就像碧毯上的線頭壹樣毛絨絨的;“青羅裙帶展新蒲”寫新綠鮮嫩的香蒲,如同青羅裙帶壹般柔軟舒展。詩人的目光由遠及近,由高而低,流連於美妙可人的湖光山色中,壹會兒是全景:“湖上春來似畫圖”;壹會兒是遠景:“亂峰”“松排”;壹會兒又是近景:早稻已在抽穗,新蒲泛起綠意。這樣寫來,層次十分分明,主從有序,給人以清晰明快之感,寫法上是很見技巧的。這是此詩寫景的壹個特色。特色之二,在於詩人筆下的春景,特征十分鮮明。如“亂峰圍繞”、“松排山面”,固然為遠佑所見,視覺不免模糊,無法工筆刻鏤,所以有“亂”、“排”二字註重整體感受的描敘,但也不難想見,在寬闊的湖面上,因有若有若無的春日煙氳淡若薄紗,所以詩人無法極目端詳遠處群峰的具體情狀。又如“碧毯線頭”、“青羅裙帶”,詩人善用譬喻,狀形繪色,將春來湖上之後,湖水碧澄、平靜之美寫得十分準確而又傳神;而“早稻”與“新蒲”之“早”、“新”二字,在意義上互相生發,將大自然的盎然生機,生動細致地刻畫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