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建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
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
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
惟聞鐘磬音。
譯詩:
清晨,我步入古寺瞻仰。
高高的林梢頭,
沐浴著朝陽的輝光,
蜿蜒的小路漸漸通向幽僻處,
忽見花木繁茂,
禪房就在花中央。
嵐光催起鳥兒宛轉歌唱,
清潭將人心的汙垢滌蕩。
深山萬物呵,
靜得沒有其他聲響,
只有鐘罄的壹脈余音,
在晨空中縈旋回蕩。
鑒賞:
《題破山寺後禪院》是壹首題壁詩。破山寺,即興福寺,在今江蘇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唐代詠寺詩為數不少,且有很多佳作 。常建的《題破山寺後禪院》,構思獨具特色 ,它緊緊圍繞破山寺後禪房來寫,描繪出了這特定境界中所獨有的靜趣。
首聯"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落筆勾勒出清晨時分後禪房四周的環境。早晨,初升的紅日將金色的陽光灑向寺院,灑向虞山之中的林木,使寺院變得更加絢麗明亮,高聳入空的山林也變得更加翠綠蔥蘢,令人心曠神怡。這裏,壹個"入"字,寫出了古寺美景之幽遠,壹個"照"字又將旭日東升時的勃勃生機給刻寫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詩人欣喜昂揚的情緒。首聯是寫後禪院的遠景,為下文的近景刻劃打下了基礎。
頷聯"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點出題中"後禪院"三字,描寫出通向後禪院曲幽深的小路和後禪院景色的幽靜迷人。僧房深藏在花木叢中,香氣馥郁,宋歐陽修曾感慨地稱贊道:"我常喜誦常建詩雲:‘曲徑通幽處 ,禪房花木深'。故仿其語作壹聯,久不可得 ,乃知造意者唯難工也。"這壹聯的美,不僅體現在寫景的準確傳神上,而且表現在其思想內涵的深邃上。佛教提倡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凈,無欲無求,苦修苦行,而後禪院卻花木繁茂,清香撲鼻,由此含蓄曲折地表現僧侶們內心對美的熱烈向往和執著追求。
頸聯"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是從內心的感受的來描繪後禪院的清靜幽美。迷人的山光景色使小鳥兒怡然自啼,山光和白雲在潭水中的倒影更是秀美無比,令近潭觀水者忘卻心中的壹切雜念。這就更加襯托出其景之幽靜佳絕。壹個"悅"字,賦予鳥兒以人的靈性 ,向讀者傳達了鳥音關關的畫外音 。壹個"空"字,進壹步增強了畫面的靜趣。
尾聯"萬籟此俱寂,惟聞鐘磬音 ",從聽覺感受方面來表現後禪院的幽靜。萬籟俱靜 ,實難以名狀,於是詩人采用以動顯靜的手法,以"鐘磬"的清音裊裊來反襯山寺後禪房的幽靜,從而以動映靜,給人以靜的感受,收到"鳥鳴山更幽"般的強烈藝術效果。與壹般五律不同 ,這首詩起首兩句即形成對仗,而其頷聯的"通幽處"和"花木深"卻苛求工對,即吳喬《圍爐詩話》中所謂的"偷春格"和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所稱的"蜂腰 ",從而形成五言律詩的壹種變格,實現壹種別致的節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