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個詞:苦難
妳是怎樣把苦難轉化成為詩歌的?是以什麽樣的心態面對生活的苦難?
說真的,“苦難”這個詞的確會讓人陶醉:好像壹個經歷過苦難的人就是壹個值得尊敬的人,他的生活態度不會錯到哪裏去。苦難之所以成為苦難,它已經去偽存真了。
還有壹個意思仿佛就是:我是從苦難裏出來的,我經過的苦太多了,我以後再犯錯也是可以被原諒的。
有多少人在苦難之中始終保持自省,有多少人經歷過了苦難之後依舊不會自憐呢?
我對“苦難”這個詞充滿了敬意,但是如果說我的生活本是苦難的,我則有了警惕。
是的,生活很苦,也很難,這個難是困難的難而不是災難的難。我以為活著的、還在呼吸的人,無論什麽樣的際遇都不能叫“災難”。因為選擇權在妳的手裏,妳隨時可以逃之夭夭或者自殺,沒有人強迫妳在這個世界上壹直活下去。
苦難能夠被轉化為詩歌,已經是很了不起的壹件事情,它給了我們書寫的可能性和途徑。
但是反過來,苦難依舊是苦難的本身,我們的書寫並不會減少它,不會讓它得以改觀。生活的難處對壹個人心靈的影響就形成了苦難,書寫出來只是說出來而已,但是它依舊在那裏。
有壹些時候,我覺得苦,苦不堪言,沒有任何人可以幫助我,於是非常絕望。而人之所以會絕望是因為她有過希望,而希望往往是求而不得的欲望。
往往這個時候我就會用生命的本質來勸解自己:活著,有飯吃,有衣穿。好了,這就夠了,這是最重要的壹件事情了。既然最重要的事情還在,其他的就不要那麽計較了。人,不能貪心。
這個世界上,活得痛苦的人太多了。而所有的痛苦都是有根源的,這個根源其實很容易找到。很容易找到的東西當然不會有多好了。
我們的痛苦還在於我們生命的短暫,在於這個短暫的過程裏生命值不能被最高限度地利用。而苦難是從另壹個方面成全了生命的價值,所以,謝謝命運的安排。
我十分想問:妳以什麽標準來判斷我的生命就是苦難的呢?首先是因為殘疾?
對,殘疾是壹個不能忽視的詞,它左右了壹個人的身體,因而也改變了壹個人靈魂的走向。我覺得人的身體如同壹個實驗體,它提供了不同的版本,看看能夠把靈魂往哪個方向帶。
不可否認:殘疾的身體帶來了許多麻煩,失去了許多的可能性。但是有壹件事情是公平的:這個身體裏的靈魂對外界的感受不會比別人少,這是至關重要的壹件事情。
真正的喜悅都是來自靈魂深處,而不是外界。但是正因為這沒有削弱的感悟能力,加上身體的困擾,就形成了深深的哀愁。
我想,生命裏有無法拒絕的哀傷,經歷了這麽多事情,這哀傷還是如影隨形。但是這是苦難嗎?不是。壹個人怎麽可能沒有哀傷呢?
所以,我沒有太多的苦難告訴妳,妳也不可能在我身上找到打發苦難的方法。
我只想活著,咬牙切齒,面目猙獰。
第二個詞:堅強
這個詞不是壹個貶義詞,而如果用在壹個女人或者壹個殘疾女人的身上,它肯定就不是壹個褒義詞。
從這個詞的詞性和組合來看,它堅硬而冷漠,它是兩只盯著妳看而沒有任何表情的眼睛。如果這個詞盯著妳看的時間長了,妳壹定會緊張、厭惡。
生活是壹件自然不過的事情,而“堅強”是強加在壹個人身上根本說不清楚的感覺。而什麽樣的人的表現會更容易給人這樣的感覺呢:首先肯定是生活困難的人,比如我。
我太符合這個標準了:我身體殘疾,婚姻不幸,生活在農村;而現在,我媽媽病了。說真的,這些事情我也無能為力,我也只能望著它哭,我甚至想逃離這所有的事情,脫胎換骨。
我能怎麽辦呢?我根本沒有辦法,毫無辦法啊。但是我還不想死,我得活著。因為活著,我就必須承擔這些事情,這是被動的而不是主動的選擇。
沒有誰會主動選擇困難,除非那個人是神經病。因為這樣,我就堅強了。
堅強這個詞是贊美,但是翻開被贊美的對象,有哪個不是鮮血淋漓呢?堅強不是別人能給妳的壹頂桂冠,而是妳面對生活迫不得已實實在在的壹種態度。
壹個堅強的女人從根本上來說也是不幸的。因為她柔弱的肩膀得不到任何依靠,如此,甚至說她的生活是失敗的了。
幸運的是生活的失敗既不可恥也不可怕,正因為這樣的失敗,她的人生就明明白白地擺在了那裏。而我們的人生不是為了給誰看,也不是為了取悅誰。
所以,堅強關乎我們自己,是我們自己靈魂的對照。而這裏的堅強就摒除了外界的看法和自以為是。我們所堅持的東西壹定是我們喜歡的,因為喜歡,所以堅持,堅持久了就成了堅強。
我突然想到,當別人說我們堅強的時候,我們還是默默認了吧,沒有什麽好辯論的,也沒有必要無聊到讓別人來了解妳那些破經歷。妳的經歷不可能成為榜樣,也犯不著讓人來噓唏嘆息。
所以,不要說我有多堅強,我不過是死皮賴臉地活著,而且活得並不那麽光彩。
插畫作者:朱哲,《水母》,水彩,31 20cm,2020年。
第三個詞:榜樣
見的人多了,自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說法,無論批評還是贊美,人們都喜歡用壹些詞語來界定妳,不管對不對,他們的心裏總需要壹個評價。
於是就聽見說:余老師,妳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這句話說出來總是讓我冷汗淋漓。我不就是壹個寫了幾句詩的農村婦女嘛,怎麽可能成為別人的榜樣?於是榜樣這個詞在我這裏也形跡可疑了。
我從來就沒有壹個榜樣,也就沒有從任何壹個榜樣身上獲取過力量,如果曾經的青春因為沒有榜樣而有所欠缺,那就讓它欠缺著好了。
雷鋒沒有成為過我的榜樣,張海迪也沒有。小學的時候專門買了壹本《雷鋒日記》來看,也沒有什麽感動。小學老師說我是張海迪,我壹下子就跳了起來:我是余秀華,我不是張海迪。
我說不清楚這天然的抵抗從何而來,只是隱隱覺得:我不可能做到他們的事情,我的生命歷程不可能和他們壹樣。
在不同的場合裏見過不同的殘疾人,他們的家人會對我說:余秀華,在那麽艱難的環境裏,妳是怎麽堅持到現在的,那妳能給他們壹些建議嗎?
我老老實實地回答:我沒有。
我的的確確沒有。且不說我能有今天是壹種偶然,當然這偶然裏也離不開我的努力。這裏就有了壹個詞:努力!
努力是壹種生活態度,與榜樣沒有什麽關系。避開偶然不說,哪怕是壹種必然,甚至有跡可循,但是依然無法給任何別的什麽人提示和建議。
每壹個生命都是不可復制的。壹個生命是無法成為另壹個生命的榜樣的。我相信能夠影響別人的只是壹個人的生活態度:而生活態度能夠有效地左右自己,需要長期的磨煉和反復對自己的提醒。這是壹個內修的過程,沒有壹個榜樣能夠影響妳。
我不相信榜樣的力量,我也不希望成為別人的榜樣。我不知道有沒有希望自己成為榜樣的,但是壹個人如果成了榜樣,他本身就是可悲和可疑的了。妳的人生被別人復制了,這是多麽可怕的壹件事情。
其實更多的時候,我們在具體的苦難面前是無能為力的,生活具體到日常的許多細節,榜樣就會退得遠遠的。
榜樣總是有壹些詩情畫意的感覺,而生活是實實在在的水深火熱。我們有時候甚至不知道拿自己怎麽辦,又怎麽可能去影響別人?
我們需要榜樣,是因為我們在遭遇痛苦的時候不知道怎麽辦,我們找不到壹個有效的途徑,所以需要壹個參照。而終於找到壹個似是而非的參照,會發現這個參照也行不通啊。
我會告訴他們:多讀書。閱讀是有力量的,它會讓人的心真正沈靜下來。只有心靈沈靜了,才會感受到真正的喜悅。
無論多麽不堪的身體和生命,我們都是世界上獨壹無二的。這獨壹無二就已經值得萬分珍惜了,何必祈求更多呢。
我不知道這些是不是強詞奪理了,幸運的是我不是誰的榜樣,可以胡說八道。
插畫作者:王清,《守候》,水彩,36 36cm,2017年。
第四個詞:目的
到最後,會發現人生是壹個過程,而不是壹個目的。如果人生真有目的,那會是怎樣壹個目的呢?
生命的終結是死亡,這與人生是沒有什麽關系的。生活的過程裏,會有大大小小許多目的,唯獨人生是沒有目的的。
也許正是因為人生沒有目的,所以我們常常感到生命的虛無,除了生命的本身,再沒有其他的東西可以真正進入我們的生命,無論怎麽努力,好像所有的力都使在空處,找不到壹個著力點。
這是多麽可怕的壹件事情。但是誰也不知道生命之後的死亡是什麽,是不是面對相同的或者更大的虛無,所以我們只能夠茍且於世。
人生不是壹個目的,我們為什麽還要活著,還要計較說不清的榮辱得失,我想,這大概是在無聊的人生裏對抗虛無的壹個 遊戲 。
有時候我感覺生無可戀,恨不能立刻死去,但是轉念壹想:死是註定的,壹個人不用那麽著急,哪怕名利盡毀,我們還有生命和自己 遊戲 。於是所有的問題在無法解決的時候得到了解決。
人生不是壹個目的,所以我們可以活得輕松壹點了,我們常說:人就應該活得飛揚跋扈,但是真正能做到飛揚跋扈的確非常難, 社會 畢竟有它的次序,而這次序必然或多或少地制約著我們,壹個人不可能完全脫離他的 社會 屬性。
我以為生活的目的就是生活的本身,如同愛就是愛的本身壹樣。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但是壹定有無緣無故的愛。沒有目的的東西大多數都是美好的東西,因為它是純粹的,純粹是快樂的根本。
於是我想到,現在的文明帶給人的是便捷,帶給人心靈和精神的是損傷。
詩歌的書寫也是壹樣的:有目的的書寫壹定是可疑的。我感覺寫作的本身不能成為寫作的目的。我寫詩只是因為我喜歡它,而這喜歡正是寫作的目的。
為什麽寫作?喜歡是唯壹的理由。喜歡的本身就是目的了。詩歌是把想說的話說出去,而生活不過是把想過的日子過下去而已。
人生沒有目的,但是人卻可以有許許多多的小目的:比如寫完壹份稿子,比如去看看風景。這些小小的目的總是讓人身心愉悅,但是它們還是為沒有目的的人生服務的。
就是所有有效的行為都是為無效的人生服務的,這真是壹件不可思議的事情。但是所有不可思議的事情總是存在高度隱秘的合理性。
所以我愛死了這說不清道不明的壹生。我愛著人生裏湧現的驕傲和低處的迷霧。我感謝我自己卑微而鮮活地存在。
插畫作者:朱哲,《夢裏》,水彩,39 50cm,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