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以上這些,中國歷史上還出現過用名人名字的現象。比如有的人以出生的州、縣、鄉、黨、亭、村命名,有的人以生活的山、水、橋、亭命名。比如西周初年,賢叔封管,禹叔封唐。他們後來被稱為或唐叔叔。很明顯,兩人封的國名都演變成了他們的名字。再比如北宋著名政治家司馬光,他的父親、哥哥和他自己都是以這個地方命名的。其父生於池州(今郎子),故名司馬池。表哥生在鄉下,取名司馬禮;弟生於其父宣城太守,名喚司馬宣;他出生在父親的光州郡,取名司馬光。再如,陳獨秀出生在安徽懷寧縣綠水小鎮獨秀峰下,以“獨秀”為名;劉伯承元帥的長子出生在太行山,所以取名“太行”。二女兒生於華北,故又取“華北”之名。至於現在,有人把生在上海的人叫“胡繩”(簡稱上海),生在北京的叫“京生”,生在Xi安的叫“長安”(Xi安舊稱長安),等等,就更常見了。
在中國古代,有些官員喜歡與所任職的地名相稱。後來這些名字延續下來,成為這些名字的壹部分。比如漢代的賈誼也叫賈長沙,唐代的柳宗元也叫柳柳州,魏也叫魏蘇州,宋代的蘇軾也叫蘇徐州,等等,因為他們分別在長沙、宣城、柳州、蘇州、徐州任職。另外,有些人喜歡用自己的地名給自己命名。如唐代大詩人李白,年輕時隨父住在韶州張明青蓮鄉,後名“青蓮居地”;宋代大文豪蘇軾貶謫黃州,在東坡建室。後來,他自稱“東坡居士”。陶宗彜,明初文學家,隱居松江南村,也自號南村。清代著名畫家鄭燮住在江蘇省興化縣東南的板橋旁,所以以板橋為名。在當代畫家祁春之的家鄉,曾經有壹個叫白石鋪的驛站。師從其師後,以“白石山人”為藝名。從此,“齊白石”這個名字的影響力甚至遠遠超過了他的真名。
另外,還有壹種現象與上述情況正好相反,就是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很多人的名字被用作地名、山名、縣名、街名。屬於這種情況的地名,有的是古代傳說的名字,有的是歷史人物或有重大影響的仁人誌士的名字。比如相傳炎帝曾在鄂西的原始森林中品嘗過上百種藥材為百姓治病,後人稱之為“神農架”以示紀念(炎帝也稱神農);也有人說黃帝死後葬於陜西喬杉山腳下,後人把這個地方稱為“黃帝陵”和“黃陵縣”。再比如四川德陽縣羅江鎮白馬關,那裏有個地方叫“羅風坡”,據說是因為打敗了三國時與諸葛亮齊名的“鳳雛”龐統而得名。至於浙江紹興的曹娥江、曹娥江、曹娥站,河南禹城的伊尹、木蘭站,或以東漢孝女曹娥命名,或以當地歷史名人伊尹、木蘭命名。又如陜西省子長縣、誌丹縣,山西省左權縣,北京的張自忠路,重慶的鄒容路,全國大中城市的“中山路”、“中山街”,都是以謝子長、劉誌丹、左權、張自忠、鄒容、孫中山等當代著名仁人誌士命名的
總之,名字與地名密切相關,情況復雜。但總的來說,壹方面地名可以作為人名,另壹方面人名也可以作為地名,兩者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