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李商隱:回心轉意

李商隱:回心轉意

在那個交通擁堵的年代,生命盡頭的重逢本不該是壹次不期而遇,但他找遍了千山尋她,他想再見到那個女人。

-題字

李商隱:讓妳的心重新煥發活力[1]

作者:王磊

像中國幾千年來的大多數知識分子壹樣,他無可奈何地度過了“失敗”的壹生:

沒有辦法報國,腐朽的晚唐不需要他的熱情和智慧;人民是無能為力的,制度和權力已經把他壓榨得死去活來;不願計較派系利益,卻因對政治氣候反應遲鈍而被迫卷入黨爭漩渦;愛情被視為慘淡人生中的壹抹亮色,卻成了人生中最悲傷的嘆息。

人生經歷是悲壯的,經歷是淒涼的,愛情是孤獨的,心情是絕望的。然而,在他短暫而不如意的壹生中,李商隱創作了許多詞藻優美、寓意深刻的詩歌。

那些在權力場上風光無限的人,早已消失在歷史的灰燼中,而羽西笙卻做到了不朽與永久。成功和失敗之間有什麽明確的定義?

1,我想問谷宏要去哪裏,但我不知道他的生活經歷。[2]

李商隱的家譜在政治地位上真的沒什麽可炫耀的:幾代之前的祖先都是唐力皇室的分支,他們家已經在走下坡路了。他們的祖上官職不超過縣令,父母只是地方小官吏,遊走於幕府各地謀生。

壹山小時候隨父親在江浙漂泊。他本該在他溫暖的懷抱中享受關懷,但他的父親去世了。他隨母親返回中原,江南成為童年記憶。

《上崔化周書》中說:“五歲誦經,七年制筆硯。”回國後,遵循“味醇言古,義正辭嚴”的舅舅,受到了經典的訓練,學到了大量的文采。

文宗大和三年(829)遷居洛陽,結識白居易、令狐楚等前輩。

白居易壹直很崇拜李商隱。他明白李商隱的價值。他甚至希望來世做他的兒子。後來李商隱綽號“白老”,可惜“白老”智商壹般,才華壹般。

令狐楚驚訝於李商隱的才華,讓他和兒子令狐茂壹起,親自教顓頊彈琴,給他經濟上的支持,後來又聘他為幕府巡察。令狐楚不僅僅是感激他,更像是壹個父親在引導他的成長。他也很感激令狐楚。他認為令狐楚的教導比名氣更有意義。

大和六年(832年)二月,令狐楚被任命為我駐河東公使,李商隱隨後進入太原幕府。

大和七年(833年)六月,令狐楚調任北京任吏部尚書,李商隱回鄉學漁洋山。在這裏,他愛上了壹個嬌艷的女人。這是他付出了全部身心的初戀,卻不能長久的在壹起,在他的生命中留下持久的印記,留下持久的傷痛。

這個時候他畢竟還年輕,年輕的好處就是還有幻想。畢竟名利的誘惑還是存在的。

開城二年(837年),再次赴京趕考。這壹年,正巧禮部侍郎高塏考了主考,令狐懋填補了空缺。高塏問令狐安:“誰是八郎最好的朋友?”令狐毛說了三次“李商隱”,李商隱終於以此成名。

不幸的是,父親般的令狐楚也在這壹年去世了。進士本應是李商隱命運的轉折點,為他提供了施展才華的平臺。但令狐楚之死是他命運的轉折點:如果令狐楚還在,那麽李商隱背後的尷尬局面或許可以避免,李商隱的悲劇命運或許可以稍有改善,但歷史無法改寫。

第三年(838),我駐靖遠使王茂元聘李商隱,李商隱答應了。王茂元欣賞李商隱的才華,又被當時的人認為文人墨客有前途,就把妃子的女兒嫁給了李商隱。

壹個是家庭孤獨卻樂觀向上的青年才俊,壹個是地方長官的女兒卻未婚的女人。這段婚姻不能算是高攀。王之所以在李商隱生平研究中如此引人註目,除了李商隱所作的壹些悼亡詩外,還在於她無意中觸犯了黨爭的禁忌,其中政治因素占了很大比重。

李商隱在王之前就已經經歷了壹場生死離別的愛情。雖然李商隱沒能合法娶到那個女人,但在他的心目中,那個女人已經是他的第壹任妻子了。“曾經滄海難為水,永遠琥珀”[3]。王應該長得好看,比李商隱年輕多了,懂事,又為他生了壹雙兒女,早就過世了。敏感善良的李商隱,對這段宣判自己政治前途死刑的婚姻,從來沒有抱怨過。

從文宗三年(838)到武宗會昌六年(846),是他卷入牛李黨爭的時期。當時黨爭很尖銳。老幕的主人令狐楚和他的兒子令狐鎖都屬於牛黨,兩人都虧欠李商隱。王茂元被李商隱重新收歸麾下,被視為李的黨羽。也就是說,大師李商隱嫁給王,自然被視為“忘恩負義”、“不食人間煙火”之人。

進士及以後都要通過官考,才能被授予官職。他去考博學宏詞的時候已經錄取了,但是在官報《書省》復試的時候名字被刪了,理由是“此人不堪”。

武宗時代,李德裕為丞相,李黨得勢。玄宗即位後,李黨屢遭貶謫,牛李黨之爭以李黨領袖李德裕被貶崖州,死於寓所而告終。

玄宗大中二年(848),令狐茂學聖旨,翰林學士。四年(850),令狐茂出任丞相;五年(851年),令狐茂兼任禮部尚書。李商隱多次向他表白,表明立場,希望能被引用,但令狐貍精“以商背叛了他的好意,尤其是他的不作為”。

唐玄宗中年時,李商隱用生命的最後十年,三次出遠門,擔任幕僚。大中元年至二年(847-848),入桂林正雅木;大中三年至五年春(849-851年),入徐州路宏,停止活動。大中五年冬至十年(851-857),為四川子洲劉忠穎幕府。大中十二年(858年),李商隱因病離職,回到家鄉。

他沈入杖下,他沖向官海;他真誠踏實,卻無能為力;他滿懷理想和才華,換來的是生命的悲涼之聲;他“笑不出來哭出來,卻要把聲音咽下去”[4];他沒有掛朝鮮國籍,壹個被秀才放了出來,兩個是俗官,三個進了幕府,感情靠人。

最終,無論是858年底,還是859年初,李商隱都孤獨終老,帶著半生的失望和終生的遺憾。

“空負淩雲大才,人生永開”[5],崔玨用他廣為流傳和引用的詩句詮釋了李商隱悲慘而短暫的壹生。

不久,丘福於859年12月起兵反抗唐朝,884年黃巢起義軍被鎮壓,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持續了25年。

907年,唐去世,結束了它曾經脆弱的輝煌和粉飾太平。

2、雞鳴毛典月,人滿板橋霜。[6]

李商隱的詩中有很大壹部分反映了下層階級的貧困生活狀況和充滿矛盾與危機的社會現實。

尤其是通過對自身生活經歷和境遇的悲嘆,深刻地揭示了當時整個知識階層的精神壓抑和精神憤慨,從而傳達出晚唐的蒼涼冷寂的氣息。

他在批判時代弊端的同時,表達了深切的憂慮和憤慨。在他的詩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杜甫的影子,如離蜀、西郊作百韻、淮揚路、漢南書等。

他的五言古詩《西郊百韻》,主題風格可與杜甫的《北伐》相媲美。他展示了壹幅令人驚嘆的畫面:

京郊的農村有多荒涼,農民的生活有多悲慘。他敏銳地觸及了宦官專權、藩鎮割據、民生疾苦、盜賊橫行等社會問題。他還深刻警示了官逼民反的現狀,提出了處理亂象“民不系天”的進步觀點。

當他揭露統治者的驕奢淫逸和軟弱無能時,他無情而辛辣的嘲諷直指皇帝。

如《驪山情》、馬嵬的兩首詩和《華清宮》就直接諷刺和批判了唐玄宗。《富平少侯》《陳後公》諷刺唐敬宗無知;華嶽的《西王母廟》譴責了唐武宗求仙的行為;

他痛恨藩鎮割據,痛恨朝廷對藩鎮的寬容態度。他在反對藩鎮叛亂時,用詞嚴謹,同時不遺余力地贊美平叛的英雄。

《隨師東》是壹部不可多得的作品,卻也顯示了作者的不凡氣度:“遠征東調萬金,窮盡中原買戰心。”

他在《漢北》中稱贊了中興聖人裴度,在《府井》中稱贊了大將軍李生。

甘露之變後,他悲憤交加地寫下了《二感》、《再感》等詩篇,表現了各方勢力之間錯綜復雜的矛盾和鬥爭,表達了“安必* * *君主憂”的願望。

他還進壹步探討了興亡的原因,琢磨了亂象的關鍵,總結了儉奢的歷史教訓:“望前賢家,勤儉斷奢。”[8]

現實無情,苦難重重,情感壓抑,理想受挫,脆弱的個體在無奈中尋求靈魂最好的避難所,所以壹山轉佛並不意外。他謳歌自然精神,把自己的心情托付給與佛教僧侶的歌唱。

在《別之軒大師》中,他感嘆“東西南北都流淚”。

《季風安國大師與簡孟子》在“憶蓮座聞棕葉經”的背景下,抒發了“日頭推鶴,天涯對螢”的情懷。

《高松》甚至比凡夫俗子還要優雅:“高松出類拔萃,伴我到天涯”,“有風傳雅,無雪試靜姿”。

《深秋獨走曲江》雖是悼亡之作,但“荷葉生則春恨生,枯則秋恨”已深深感染了禪意的魅力。

王安石對他評價很高:“唐代只有義山壹人向老杜取經。”

南宋葛在《韻在》中說:依山的詩是“才情飄逸,意蘊綿密,闡釋流暢,趣味無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變化無窮。”

張彩田說“隱言欺寄”。

劉熙載用“多情棉”二字評價壹山的風格。

葉燮認為李商隱的詩“寄情深,文筆好”。

馮昊說他在評論李商隱時“埋葬了自己的思想”。

朱從內容和用詞兩方面指出了倚山詩歌的特點:“主題細膩,言之豐富”。

魯迅的評價也相當中肯:“羽西生來字正腔圓,語句優美,怎敢與人比,我不滿典故太多。”

住在壹個僻靜的冬天黃昏是他的最後壹首詩;

我已是暮年,像壹只斷了翅膀的鳥,再也無法展翅高飛。住在偏僻的郊外花園,景色是冰雪,是人生的嚴冬。

時光荏苒,老年已至,但整頓國家仍是普遍願望。這是和壹個帝國有關的冬夜和夕陽,可惜壹個卑微的知識分子白感嘆了。這應該是壹種多麽冰冷的感覺和孤獨的心情。

春天的心不是百花爭艷的頭發,即使是這明亮的愛情之火,也只有灰燼嗎?

在李商隱曾經學習道教的漁陽山,有兩座道觀:漁陽寺和淩渡寺。

李商隱住在漁陽寺,那裏有壹個年輕、美麗、聰慧、機警、堅毅、能歌善舞的。她關心城市,然後是國家。

這對情侶很快墜入愛河,這是他們的初戀。他們付出了全部的真誠和熱情,這是任何人都無法替代的,至死都不會忘記的。

這個女人的身份原本是侍奉公主的宮女。公主以宮女的身份進入道觀,也和公主壹起成為女冠,也就是道士和真人。

這種刻骨銘心的愛情,被視為不倫不類的愛情。它無視壹切習俗和倫理,也違背了道教戒律。所以,再轟轟烈烈,也註定是悲劇。

李商隱被逐出道觀,趕下漁陽山;宋真人被迫打掉腹中胎兒,然後被送回宮中做宮女。

在《鏡門檻》這首詩裏,我們看到了面如蓮花,清純如玉的女冠。她舉止優雅,精通音律。她的笑容嫵媚可愛,妝容可愛。然而“五裏無霧,三秋只看河”,讓這個女人高不可攀,詩人抑制不住地愛上了她。

戈文表達了詩人的愛與向往:“此聲斷腸。”。

《日高》詩說:“光皮無望失影,飛蛾粘屏”,進壹步表達了他願意為真正的宋國人做出任何犧牲,哪怕是以生命為代價。

在《海賊王》中,他終於鼓起勇氣表白:“滄桑巨變,不要把結婚典禮放到後期。”時光飛逝,親愛的,不要辜負這絢爛的青春,和我壹起享受愛情的甜蜜和幸福吧。

《嫦娥》用“壹片清澈的海,壹顆清澈的夜的心”來暗示壹位心上人:不要被陳腐的教義和規則鎖住夢想,不要撣去自己的真情,不要讓世俗倫理道德的羈絆扼殺我們自由的靈魂。

無題詩《雲漿先凍後飲》中,少年李商隱患相思病,情緒處於饑渴狀態。

他們相遇,卻來去匆匆。黎明的鐘聲已經敲響,妳必須回到道觀。妳壹定是靠在墻邊的李子樹上,對著昨夜的纏綿微笑,等著我們再相聚。

“我存了睡眠,聽見了雨聲,卻不知我如花開般失落”[9]。我們不能被認定為“合法”夫妻。我們只在夢裏相遇。然而好夢是脆弱的,愛情之路是那麽艱難和遙遠。《念雲》是壹次聚會後又壹次悲傷的早晨離別。

讓我們來看看詩人的“畢成三首詩”。我們擡頭看見星星從窗外沈入海底。當雲雨飄過銀河,我們望向河對岸。妳就像晶瑩的露珠。太陽出來的時候妳就要走了。我多麽希望妳像壹顆珍珠。我可以日夜珍惜妳。壹生摯愛永不分離。在我的孤獨中,我回憶起我們曾經擁有的無限熱烈的愛情,愛情的結晶隨著“與上帝核對”而丟失。

在聖母祠裏,他問:妳什麽時候再回到我的懷抱?《送別》這首詩向世人宣告了他們愛情的永恒,無論發生怎樣的巨變,都無法阻擋他們對彼此的深情。這首無題的詩,是不朽的,出現了,“春天的蠶將紡織直到它們死去,每晚蠟燭將哭泣它們的燈芯”。我們會永遠相愛,這份感情永遠不會變。

當“重渡聖殿山”已經是“壹場春夢雨常飄瓦,靈風終日不滿足旗”的落寞淒涼景象時,昔日戀人的身影還在眼前。

詩人晚年與宋華陽在長安重逢。回想起來,他寫了很多無題詩。"即使是這明亮的愛情火焰,也會只有灰燼嗎?"就是經歷過什麽樣的情緒的人會發出的悲傷和難過。無論如何,“壹個本該持續到永遠的時刻,在我知道之前已經來了又去”[10]這就是結束。

李商隱是壹個純粹的詩人,他把自己所有的情感和精神世界都托付給了詩歌。

他站在晚唐黑暗的暮色中。他熱愛真實而溫暖的生活,但現實給了他無盡的苦澀和孤獨。

他悲傷,忍著眼淚,壹個人走在世界上。他的詩是散落的夢和痛苦的相思。在精致的藝術世界裏,他感動了世界。

參考:

1.《全唐詩》卷372孟郊《做愛》,北京:中華書局,1999版,第4196頁。

2.《全唐詩》卷540李商隱《夕陽塔》,第6239頁。

3.《全唐詩》第422卷李源斯,第4654頁。

4.《全唐詩》卷540李商隱《岱嶽公房妓戲公主徐》,第6254頁。

5.《全唐詩》卷591崔玨《哭泣的李商隱》,第6915頁。

6.《全唐詩》卷581文《上善早行》,第6796頁。

7.《全唐詩》卷541李商隱《西郊百韻》,第6299頁。

8.《全唐詩》卷539李商隱《詠史詩》,第6223頁。

9.《全唐詩》第540卷李商隱《鐘原左》,第6240頁。

10.全唐詩卷539李商隱《錦瑟》,第6194頁。

作者簡介:王磊,洛陽理工學院外國語學院英語系教師,英美文學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外國語大學文學博士,從事比較文學和跨文化研究的教學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