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人教版 桃花源記教案

人教版 桃花源記教案

肯定陶淵明對理想社會的大膽追求,激發學生向著更高更遠的理想勇往直前。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感受桃花源優美的環境,淳樸的人情,和平安定、豐衣足食的生活,民主平等、其樂融融的人際關系。

●教學難點

理解陶淵明虛構這壹撲朔迷離的桃源勝境的目的,正確評價課文所描繪的理想境界。

●教學方法

1.誦讀法。本文語言簡練生動、通俗流暢,教師可指導學生朗讀、背誦。朗讀,首先要讀得清楚,即句讀分明,節奏合理;其次要讀得流暢,語句流利,音韻鏗鏘。本文有許多對偶句和四字句,還應註意讀出對稱感來。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熟讀背誦。

2.品讀法。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步品味,通過想像、描繪、分析、推理的活動,讓學生含英咀華,探幽攬勝,著眼於學生想像力、表達能力的培養和分析概括能力、鑒賞能力的訓練。

有位英國文學家說過這樣壹句話:“壹個熱愛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時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同學們往往也有這種體驗:當妳遇事不順時,當妳心煩意亂、郁悶低沈時,妳會去想壹些開心的東西。生活在東晉的著名詩人陶淵明,他的生活充滿坎坷磨難,但他卻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桃花源記》就表達了他對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

二、作者、作品及寫作背景簡介。

(1)對偶句、四字句要讀出對稱感來,如“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語調、節奏要讀出輕重緩急,讀出感情。如“a問今是何世,b乃不知有漢,c無論魏晉。”壹句,加著重號的詞宜重讀,語調稍慢;a句讀得略平緩,b、c句讀得宜有起伏;a句後停頓略久些,b、c句連接要緊湊。這樣讀,能較好地讀出感情意味。

四、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學生進行翻譯。

教師根據學生情況進行適當的強調與補充,並作以檢測。題目為課件中的六個句子,還可以適當添加。

在此之後可以讓學生復述課文。

教師提醒學生:

(1)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話來復述,並插進壹些話,使整個故事連貫起來。

(2)根據課文內容,利用想像,合理補充壹些細節,使故事情節更加完整。

選兩個學生復述課文,其他同學點評。

五、學生齊讀課文

六、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桃花源給妳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分步品味,想像桃源理想世界的奇特之處;深入研討陶淵明虛構這壹理想社會的原因,學生發表對其理想的評價;總結收束全文。

〔教學步驟〕

壹、學生齊讀課文

提問學生:通過對課文的誦讀,妳覺得桃花源是壹個什麽樣的世界?

二、分步品讀課文

1.通過練習“ 桃源”的形式了解課文的線索。

2、探究桃源世界的奇特之處:

提問: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妳覺得文中的桃花源是個什麽樣的地方?妳是從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可以理解為如下三點:

壹想像桃源之“美”。

(1)指名朗讀描寫桃花源外部環境美和內部環境美的句子。

(2)提問:桃花源風景真是美不勝收,妳頭腦中浮現了怎樣的畫面?請選壹個景點,用“這裏的 美,妳看 ”的句式給大家描繪壹番。

學生爭相回答,用優美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美好遐想。

明確:這裏的桃林美,妳看,長達二三裏,中間沒有壹棵別的樹,壹眼望去,就像是壹片粉紅色的彩霞。地上花草鮮艷美麗,在陽光下閃爍搖曳,像眼睛,像星星。樹上花瓣紛紛落下,像是壹只只飛舞的粉蝶……

這裏的土地美,妳看,平坦如砥,壹望無垠,就像是壹塊偌大的氈子……

這裏的屋舍美,妳看,排列得整整齊齊,炊煙裊裊升起……

這裏的田池美,妳看,田地肥沃,莊稼茁壯生長;池水清澈,魚兒悠然自樂……

這裏的桑竹美,妳看,青翠茂盛,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這裏的阡陌美,妳看,它們交錯相通,將田地劃成整齊的方塊,像壹個巨大的棋盤……

教師小結:聽著大家的描繪,眼前仿佛出現了壹幅幅美麗的圖畫,桃源是美麗的,它美在環境幽雅,美在風景秀麗,美在資源豐富,美在靜謐祥和。

二.理解桃源之“樂”。

提問:桃花源是美麗的,也是充滿歡樂的,文中哪些人能感受到桃花源的“樂”?

學生明確:男女、老幼、漁人

提問:他們分別為什麽而樂?請妳以其中壹類人的身份和口吻說說看。

教師以記者采訪的形式跟學生交流,學生以文中人物的身份設身處地地感受桃源生活之樂。

學生明確:(1)男人雖種植勞累,但他們樂,樂在不必服兵役,免受戰亂之苦,能安居樂業。

(2)女人雖采桑養蠶,織布縫衣,忙得不亦樂乎,但她們樂,樂在沒有壓迫,沒有剝削,過和平安定的生活。

(3)老人(黃發)“怡然自樂”,樂在老有所養,豐衣足食。

(4)小孩(垂髫)“怡然自樂”,樂在和平安樂,無憂無慮。

(5)漁人樂,樂在受人熱情相邀,盛情款待,樂在桃源中人民主平等,和諧親密。

學生小結:桃花源樂在民主平等,樂在和平安定,樂在豐衣足食,樂在民風淳樸。

三.評讀桃源之“奇”。

提問:桃花源的美麗歡樂令人神往,桃花源的離奇神秘更是引人入勝。那麽,桃源“奇”在何處呢?請妳以“ 奇,那是因為 ”的句式闡述壹下自己的認識,要盡量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學生討論,交流。

學生明確:景奇、人奇、蹤奇。

(1)景奇。桃林奇,那是因為“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山洞奇,那是因為“仿佛若有光”,且形狀奇特,“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2)人奇。人奇,那是因為“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見漁人,乃大驚”“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3)蹤奇。蹤奇,那是因為漁人“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誌之”,太守竟然“尋向所誌,不復得路”,名人探訪,竟然“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還可以有其它理解。

3.全班齊讀課文,神遊這個美麗歡樂而又撲朔迷離的桃源勝境。

三、深入研討課文,了解寫作目的

這樣的理想社會在當時存在嗎?那作者為什麽要寫呢?我們又該如何評價桃花源這樣的理想社會呢?

四、、課堂小結

為了追求光明和理想,我們的祖先不屈不撓,前赴後繼,桃花源不是陶淵明消極的逃避,而恰恰是他閃光理想的依托。毛澤東《登廬山》中的壹句詩:“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裏可耕田。”充分肯定了陶淵明對理想社會的追求,面對著中華大地的千年變遷,當中國人民真正站了起來,試問:還有什麽人間奇跡不能創造?如今祖國各地不是桃源,勝似桃源,倘若陶公地下有知,不知將欣喜為何如?

在21世紀的今天,同學們定能誌存高遠,向著理想勇往直前。(在學生齊背課文中結束課文學習)

五、布置作業

●活動與探究

壹、寫作活動設計

1.找出課文中描寫桃林景象的句子,請用壹段文字描繪出漁人所看到的那片桃林。200字左右。力求寫出環境靜與動的結合,不同層次的景物的色彩。

2.“漁人壹壹為具言所聞,皆嘆惋”,從村人“皆嘆惋”的反應中,妳能運用語言描寫的方法描述壹下漁人的談話內容嗎?請結合歷史背景及文章的中心意思來寫。

(提示:在改朝換代的戰爭浩劫中所遭受的災難)

二、組織辯論會設想

有人說《桃花源記》是陶淵明的理想寄托,有人說《桃花源記》是陶淵明的消極逃避,妳是如何認識的?

辯題:

桃花源——陶淵明的理想寄托(正方)

桃花源——陶淵明的消極逃避(反方)

把全班同學分為兩組,每組選辯手參賽,論據充分,有理有據,有說服力即為勝方,以鼓勵為主。

備課資料補遺

1.關於桃花源

陶淵明借桃花源寄托他的社會理想。北宋的改革家、文學家王安石在《桃源行》的詩中寫道:“雖有父子無君臣”,驚嘆桃源中的民主平等,詩中流露了對世外桃源推崇備至的感慨。

無獨有偶,1516年,英國的莫爾也虛構了壹個烏托邦島:這裏財產公有,人人參加勞動,生活富足,安居樂業。壹百年後,意大利人康柏內拉也構想了壹個美好的太陽城:沒有私有財產,沒有剝削壓迫,男耕女織,不論從事哪項工作都受人尊重,人人過著幸福生活。

2.桃花源考證種種

山有“小口”若有光,良田美池口中藏。

漁人有幸數日客,享盡桃源美味香。

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問世以來,歷代註家蜂起,詮釋接踵。人們非常關切文中的桃花源在什麽地方的問題。

說廬山康王谷者言之鑿鑿。康王谷,俗稱廬山壟。從現在的星子縣城乘車至隘口,然後沿著通往廬山的南山公路北行數公裏,在壹處叫觀口的地方棄車步行,即可進入廬山壟。這是壹條長達7公裏的絕密坳谷,“整個壟中,峰嶺對峙,聯綿延伸,東靠著最高漢陽峰,西臨於長嶺馬耳峰,森林掩映,溪泉沿流,竹木清秀,花草爛漫。屋舍靠山近水,碧蔭遮蓋村莊,阡陌縱橫,水田旱地,男女耕耘,壹展世外桃源景象”(《廬山旅遊介紹》)。進谷的“葫蘆口”極狹,壹踏進谷口,溪聲林滔便撲面而來,但見青山高聳,古木參天,溪水隨山勢而轉,小路傍溪澗而進。山重水復。曲折蜿蜒,頭頂現出壹線藍天,循溪傍小道山行二、三裏,山勢漸緩,眼前出現壹片村落。田園蔥翠,“屋舍儼然”,雞犬之聲相聞。倘若是在春天進山,則夾岸桃花灼灼,香氣氤氳,雲霧融和著裊裊炊煙,如絲如帶,壹路鳥語花香,宛如進入了傳說中的仙境壹般。

廬山壟這片幽深而狹長的谷地,史、誌上稱作康王谷。宋《南康軍圖記》載:秦滅楚時,楚懷王之子康王避難谷中,秦將王翦追趕甚急,幸而天降大雨,康王得以脫險,從此隱居谷中,“不復出焉”。康王谷即因之而得名。另據《星子縣誌》亦如是載,至今山谷盡頭,尚有壹處村落叫“半山康家”,村中還有康氏的人家居住。康王谷中,不但秀麗的風光與《桃花源記》中描述得壹模壹樣,而且楚康王避難的故事與陶令筆下“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遂與外人間隔”數語正吻合。陶淵明長期生活在廬山山南壹帶,對谷中的風光和康王避難的掌故壹定非常熟悉,所以他以康王谷作為生活原型,構想桃源情境,進行藝術創造,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應該是當信勿疑的。

持江蘇連雲港者信誓旦旦。江蘇連雲港市雲臺山脈的宿城西麓,亦被人們稱作陶令筆下的桃花源。那裏三面環山,壹面向海,除了翻越虎口嶺,與外界無路可通;其中,川原坦蕩美麗,山畔竺篁搖曳,山腳拐彎處通向高公島,與《桃花源記》的描述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而考查史實,陶淵明確實曾到這個地方。

近年,湖南的桃源洞,也被人們稱作桃花源。桃源洞位於桃源縣城西南15公裏的水溪,它俯臨沅江,背倚青山,松竹垂陰,景色綺麗。唐代開始在此建有寺觀。清光緒年間,曾重修“淵明祠”,並順著山勢以陶淵明的詩文命名建造了桃花觀、水源亭、纜船洲等。

有的學者認為,桃花源並非作者虛構,也不是幻想的再創造,而是切切實實地居住在武陵地區的苗族社會的寫真。其依據是,東晉文人劉敬叔在《異苑》中記述:“元嘉初,武陵人射鹿,逐入石穴,才容人。其人入穴,見其旁有梯,因上梯,豁然開朗,桑果蔚然。”縣武陵地區的苗族人民素有對桃花的崇拜,以及見客人“便邀還家,設酒殺雞作食”的習俗。

其實,上述種種說法都反映了壹個事實,人們都有壹種慕名的心理,都希望自己的家鄉與歷史上的名人有點“沾親帶戚”。據統計,在神州大地上,被疑為桃花源原型的地方壹***有十余處之多。

時文超市

漁人說謊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

這天,他糊裏糊塗闖進壹個四面環山的村莊,村中立刻雞飛狗跳,男女老少紛紛跑過來看他這個陌生人。

他從未見過這麽奇怪的村莊,壹切人造的東西都和外面不同,居民像是戲裏畫的人物,似真似幻。

他說,在居民眼中,他也是個異類,居民顯然有些驚謊,又不免好奇。

幸而語言可以相通,經過交談,彼此知道雙方都沒有惡意,於是壹位老者出面邀漁人到舍中做客。

老者壹路不住地打量漁人的下身。老人說,他們的祖先為了逃避秦始皇的暴政,才到這個與外界隔絕的地方定居。老人坐在席上,壹再看漁人的腿,幾番欲言又止,使漁人忽然局促不安起來。

終於老者忍不住了,他指指漁人的腿部:“老弟,妳下身穿的這個……是什麽?”

“是褲子呀!”漁人莫名其妙。

老人反復看那條褲子,嘖嘖稱贊。他要求村中的女人趕緊縫制,全村人都穿褲子。

漁人想知道全村究竟有多少人口。老者感傷起來,人口本來很多,前年流行了壹場傷寒……

傷寒很要命,有張方子是從漢朝傳下來的……

漢朝?妳說漢朝?現在不是秦朝是漢朝了嗎?

不是秦朝,也不是漢朝,現在是晉朝。

可嘆始皇帝“萬世壹系”的計劃也是壹場春夢,當初又何苦焚書坑儒偶語棄市。不過改朝換代的時候百姓要遭壹次浩劫,感謝祖宗,他們都僥幸躲過了。外面的世界太可怕,他們現在更不喜歡外面的世界,再三叮嚀漁人不要說出他們居住的地方來。

可是漁人哪能忍住不說呢,漁人回家,壹路述說他的奇遇。整個武陵傳遍了,連南陽的劉子驥都聽說了,郡太守也得到報告。

太守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有這麽多人躲著不納糧,豈有此理!萬壹有壹天他們想造反呢?

劉子驥去見太守:“我派人到那地方去開壹家商店專賣褲子,我的人可以做太守的耳目。”

有個落拓士子去見劉子驥:“我在妳的店門口擺個攤子說書好不好?專說兩漢王國,順便給妳的商店做廣告。”

這些人在太守支持下組織探險隊,由漁人做向導,去尋那壹片世外的人間,他們“緣溪行……忽逢桃花林……林盡水源,便得壹山……”

可是入山的孔道卻再也找不到了。

漁人急得滿頭大汗。然後,劉子驥等人也都疲憊不堪,彼此壹商量,認定大家上了漁人的當,漁人所謂奇遇,根本是吹牛說謊。

漁人也惶惑不已:我究竟是迷了路,還是做了個夢,還是因課稅太重而生的幻覺神遊?

這事的結局是,漁人在太守那兒挨了五十大板,罪名是造謠生事。

(選自《千手捕蝶》,作者:王鼎鈞)

本文是壹篇戲說《桃花源記》的文章。漁人的誠信已喪失殆盡,他背棄諾言,結果得到應有的懲罰。文章告訴我們,誠信不可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