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為什麽佛教寺廟中彌勒佛面朝大門,與韋陀坐在壹起?

為什麽佛教寺廟中彌勒佛面朝大門,與韋陀坐在壹起?

佛寺的大門叫“山門”,“天下有名的高僧多”,寺院住在山裏,所以叫這個。踏入神廟的大門,便是王者之殿。寺廟正中供奉著笑起來挺著大肚子的彌勒佛,兩側是佛國最著名的四大法神。彌勒佛後面是壹個很大的佛教聖地,裏面矗立著壹座手持鉆石杵的韋陀將軍的雕像(chǔ尹初)。

(1)彌勒佛

彌勒佛是壹個胖胖的和尚,光著胸和肚子,笑容很大,樣子真的很可愛。通常被稱為“笑佛”或“大腹便便的彌勒佛”。寺廟裏的彌勒佛兩側常有對聯:

大肚子可以容納世界上難以容納的東西;

經常壹開口就笑,嘲笑世界上可笑的人。

生動有趣,充滿哲理,是廟堂對聯中最好的作品。

彌勒是梵文彌勒的音譯,意為“慈氏”。這曾經是佛教中對佛的稱呼,但不如佛。據說他出生在古印度的壹個貴族家庭。慈氏是他的姓,名字叫“阿依多”,意思是贏不了。他後來成了釋迦牟尼的弟子,站在壹旁觀戰。寺廟裏常有三尊佛像,有些是“三世佛”。中間是現在的佛釋迦牟尼,左邊是過去的佛燃燈,右邊是未來的佛彌勒佛。這三尊佛是按時間順序排列的,所以也叫“豎三佛”。釋迦牟尼預言彌勒佛會繼承他未來佛的地位,也就是法定繼承人。釋迦牟尼圓寂後將有4000年(天上壹晝夜相當於地球上400年,即56.7億年。古人雲:“君去求仙,丹成九天,洞成七天,世間幾千年。”之後,他就可以去下壹個世界了。目前在天宮待命(“候補佛休養所”)。《西遊記》中,竇律天宮是老爺爺老子居住煉丹的地方,但在佛經中,竇律天宮是彌勒佛的樂園,釋迦牟尼的生母摩耶夫夫人就死在這裏。為了早日盼到彌勒誕生,從南北朝到宋、元、明、清,人們制作了彌勒大像。

中國歷史上確實存在這個人。晚唐五代的侯亮時期,浙江奉化出現了壹個名叫“啟哲”和“長亭子”的怪僧。他又矮又胖,肚子很大。喜章經常背著壹個大布袋出現在鬧市,面帶微笑,四處流浪乞討。他的話無常,他無所事事。因為他總是背著壹個布袋,乞討的東西都裝在布袋裏,所以當時人們稱他為“布袋和尚”。他能預測天氣,給人說好壞,很有效。這壹事跡的瘋狂行為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於是壹時間名聲大噪。貞明二年(916),梁琪坐在石頭上死了。他死前留下壹首詩說:

彌勒佛真的是彌勒佛,化身數百億;

總是顯示時間,當人們不知道的時候。

他死後,人們才恍然大悟,原來胖和尚就是彌勒佛的化身。此後,人們根據他的外貌塑造了壹尊大腹便便的中國式彌勒佛,供奉在天王殿正中,受人膜拜。這尊“假”彌勒佛取代了千百年來佛經中的正統彌勒佛,享譽天下。佛國真正的彌勒佛鮮為人知。“正統”的彌勒佛雕像穿著菩薩服裝,經常戴著天冠。傳說誰摸誰的大肚子,誰就能消災祛病,保佑平安。

韋陀,又名魏坤、韋馱天和韋陀菩薩,是南成王手下八將之壹。四天王各有八將。總共有32位將軍,韋陀排名第壹。佛陀曾經命令韋陀保護他的家庭和佛教。

韋陀是佛國的“神行太保”,他以行走如飛而聞名。釋迦牟尼涅槃火化後,壹個“染病鬼”突然偷走了釋迦牟尼佛的兩顆牙齒。當韋陀發現後,他非常憤怒,並沖了上去。吉傑鬼又快又聰明,但它畢竟不是韋陀飛毛腿的對手,最後還是被抓住了。韋陀奪回佛牙,立下大功,於是韋陀承擔起保護釋迦牟尼墓(佛塔)和打退挖墓盜骨賊的責任。

為什麽韋陀像供奉在天王殿彌勒佛背上,正對著大雄寶殿?最初,古印度的佛教寺廟並不是中國供奉佛像的寺廟,而是附屬於釋迦牟尼墳墓(又稱佛塔)的祠堂。所以古印度佛寺的佛塔都是建在山門內,大乘殿前。換句話說,寺廟是釋迦牟尼的墓,佛塔是釋迦牟尼的墓,大乘殿是釋迦牟尼墓後的橫堂。最早的佛寺建築以塔為主軸,其他建築散落在四周。古印度的佛塔(釋迦牟尼墓)建在大乘殿前的中心。所以山門背面供奉韋陀像,手持金剛杵,警惕地盯著大乘殿前的佛塔,可見他是忠實地守護著佛塔的。

佛教傳入中國後,寺院的建制逐漸發生變化,寺院成為供奉佛像的恒堂。中軸線被大廳占據,而塔樓就建在附近。後來,雖然大雄寶殿前沒有佛塔,但韋陀站在天王殿背上的制度沒有改變,壹直保留至今。

印度血統的韋陀菩薩已經徹底漢化,成為中國真正的古代武將。看起來像金頭盔,年輕帥氣,手持鉆石杵,威風凜凜。韋陀的雕像通常有兩種姿勢:壹種是雙手交叉直立,鉆石杵橫在手腕上;壹種是右手插腰,左手持杵於地,左腳微微前傾站立,有點像今天的輕松姿勢。韋陀握鉆石杵的兩種姿勢很有講究。根據佛教的規矩,來訪者受到手持杵者的歡迎。這是接待寺。行僧(又稱流浪僧)可暫居寺內,也稱“掛單”是因為僧人去寺院住宿,必須有衣(袈裟)碗(僧人吃飯用的器皿,多為陶瓷或鐵制,扁圓平底),並將袈裟、碗袋掛在寺院內物品清單下方的掛鉤上,故稱“掛單”。換句話說,壹個和尚可以走進去免費住。嚴格來說,每年正月十五到四月十五,七月十五到十月十五,只有這六個月才會接待前來“掛單”的和尚。而“持杵倚地者”則表示不是接待寺,和尚壹看就知道得另找接待寺安頓。

為什麽韋陀和彌勒站在椅背上?民間有壹種說法,彌勒佛和韋陀原本是分別掌管兩座寺廟的僧人。彌勒佛總是面帶微笑,熱情好客,他的寺廟裏香火熙攘。但他管理不善,小偷小摸,偷廟裏的東西。另壹方面,韋陀在寺廟裏整天板著臉,非常威嚴。賊不敢來,但很多香客都被嚇跑了,他的廟裏很清楚。後來釋迦牟尼遍訪各地寺廟,看到這種情況,就把他們“優化組合”,讓他們管理壹座寺廟。彌勒佛對著前面的遊客微笑,而韋陀看著後面離開寺廟的壞人,互相取長補短,齊心協力,把寺廟管理得有條不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