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貴州春節是最具民族特色的節日。

貴州春節是最具民族特色的節日。

黔東南著名民族節日簡介

苗年節

谷子收割後,分別在農歷九月、十月或十壹月的晨(龍)日、晨(兔)日或晨(牛)日舉行。苗年後的頭幾天,家家戶戶都要打掃屋子,積極準備年貨,比如做年糕,釀米酒,做豆腐,做豆芽,壹般還會殺豬或者買豬肉。富裕的家庭要做香腸和血豆腐,給家人縫新衣服等等。苗族除夕之夜,全家人會在家裏吃晚飯,直到半夜才開門放鞭炮歡迎龍進屋。天壹亮,家家戶戶都由家裏的長輩主持祭祖。早飯後,青壯年男子到鄰居家拜年,苗語稱為“donfniangx”,表示祝賀新年快樂。大年初二,家裏有壹些禁忌,比如:不要出去打水,不要上山砍柴割草;不要掃地;女人不做針線活;有些地區女性不做飯,由男性代替;男人不出門撿糞之類的。苗寨的男女通常在苗年結婚。從第四天開始。壹些老年男女還帶著酒、肉、糯米糕等走親訪友。,或者正在家裏忙著接待客人;壹些青年男女或在各自的村子裏吹笙跳舞,或跳銅鼓鬥牛;或者小夥子去別的村“巡演”,男女對唱,傾吐愛意。活動前後,大概用了9天就結束了。這是苗族人最隆重的節日。

雷山縣的苗年節是黔東南最盛大的。多年來,雷山苗年已經成為雷山的壹張古銅色名片,形成了貴州乃至全國的文化品牌。節日期間,雷山縣1.6萬人身著節日盛裝,載歌載舞,熱鬧非凡,喜氣洋洋。苗年主要集中在每年農歷的正月初十。遊客可在凱裏客運站乘車40分鐘到達,可選擇在雷山縣城吃住或返回凱裏。

春節

這是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在農歷正月初壹慶祝的傳統節日。在黔東南苗族,春節被稱為“娘娘腔”和傳統的“娘娘腔”並存,與其他民族壹起慶祝,特別是那些不慶祝苗年,但沒有苗年那麽隆重的苗族地區。懂漢字的苗族人也貼對聯,貼門神,其余和苗年壹樣。也有人選擇在春節期間結婚男女。

黔東南州的春節活動從初壹到十五舉行,丹寨和雷山舉行活動的時間、地點和內容都不壹樣。雷山從初壹到初三在永樂、共通、桃江、開屯舉行,期間會有騎銅鼓、打蘆笙、賽馬、鬥牛、旅遊等活動,而丹寨從初壹到初十七,活動在排調、開屯舉行。黎平的打故事和臺江的撲龍活動都各有特色。遊客可以從凱裏汽車站乘車到相應的縣城再換乘到達,全程40分鐘。遊客可以選擇在農家樂吃特色農家菜,住農家樂,或者回縣城吃住。在縣城,他們可以品嘗到苗族酸湯系列(酸湯魚、酸湯牛肉、酸湯豬蹄等。),麻辣系列,農民系列等特色菜。

吃年貨節

每年農歷六七月,稻子在田裏抽穗的時候,苗寨裏家家戶戶都在第五天(有的在下午或上午)慶祝“吃年貨節”。那時候,家家戶戶都會煮糯米飯,壹碗魚,壹碗肉等。,並把它們放在地上(有的放在桌上),從自家的稻田裏摘7-9個米芽放在糯米碗邊上,然後燒香燒紙,長輩們會捏壹點魚和糯米丟在地上,滴幾滴酒表示敬意和祈求豐收,然後把摘下來的米芽撕下來掛兩個在上面。第二天,各村男女老少穿上新衣服觀看蘆笙晚會,參加蘆笙舞蹈,參加蘆笙舞蹈。有的拉著馬在賽馬場比賽,有的帶著水牛去鬥牛場鬥牛。這個節日通常持續兩天。

吃年貨節主要集中在凱裏、雷山、施秉、臺江、劍河等縣市。凱裏地區的舉辦時間從二毛後開始,在凱裏的九寨、吳迪、萬水、甕鄉、開懷、濱海等地舉行,期間有打蘆笙、鬥牛、賽馬、旅遊等活動。雷山在年初十舉行,地點是雷山的蓮花、橋崗和高燕。這期間有跳銅鼓、跳蘆笙、鬥牛、旅遊等活動。石餅在中加(三天)、辛平、新城舉行,有鬥牛、賽馬、吹笙、唱歌、旅遊等活動。遊客可以從凱裏中轉,在相應的縣市乘車到達。這期間花費的時間是凱裏40分鐘,雷山1.5小時,施秉2小時。遊客可以選擇在農家樂吃特色農家菜,住農家樂,或者回縣城吃住。在縣城,他們可以品嘗到苗族酸湯系列(酸湯魚、酸湯牛肉、酸湯豬蹄等。),麻辣系列和農民系列。

蘆笙節

流行於貴州凱裏、麻江、丹寨三縣交界處的周西地區。節日因地而異,壹般在農歷的正月、二月或三月;個別地區選舉將於7月舉行。主要是祭祖,慶祝豐收。壹般來說,節日前會舉行壹個儀式。村裏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祭祖。同時,家家戶戶都在自己家裏祭拜祖先。然後,每個村莊的女孩都打扮起來,戴上銀花和銀飾。男生都自帶蘆笙,從四面八方來到蘆笙會場。每個村子裏的年輕人圍成壹個圈,吹笙跳舞四五天。氣氛很熱烈,是壹種載歌載舞。

黔東南州的蘆笙節大致可分為苗族蘆笙節和侗族蘆笙節,其中苗族蘆笙節在凱裏、麻江、雷山、黃平等地舉行,侗族蘆笙節以從江、黎平為代表,全年持續。苗族人主要關註正月,侗族人慶祝八月十五。活動有跳蘆笙,鬥牛,賽馬,踩銅鼓,吹蘆笙,侗族還有二人轉和蘆笙。凱裏、麻江、雷山、黃平均可在凱裏換車到達,時間分別為0.5小時、40分鐘、1小時、1.5小時。黃平也可以從黃平機場換火車。遊客可以選擇在農家樂吃特色農家菜,住農家木屋,或者回縣城吃住。在縣城,他們可以品嘗到苗族酸湯魚系列。

端午節

這是苗族人在水面上劃船比賽的傳統節日。流行於貴州臺江、施秉兩縣交界處的清水河兩岸,以及流入此河的臺江巴拉河兩岸。貴州東部的苗語叫“qab娘x vongx”。平寨、遼東等六七十個苗寨,每家都有壹兩艘龍舟,用於賽艇比賽。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或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這五天,居住在兩岸的苗族人輪流舉行盛大隆重的龍舟賽。湖南湘西的鳳凰、蘆溪、吉首、保靖、花垣等地也流行龍舟競渡,分男子隊、女子隊、混合隊。場面非常熱鬧。苗族的端午節雖然是以賽龍舟為主要內容的節日,但也是少數民族文化娛樂、青年男女社交、中老年人走親訪友、談年談產的節日。遊客可以選擇在凱裏換車,30分鐘到達臺江,1.5小時到達。他們可以參加和觀看賽龍舟、賽鴨、射擊、打鼓、賽馬、旅遊等等。

4月8日

農歷四月初八是貴州桂陽、黃平、松桃和湖南湘西苗族的傳統節日。節日期間,苗族同胞會用鮮花蒸米飯,並聚集在壹個固定的地方,吹笙,跳舞或唱情歌。

4月8日在黔東南的黃平縣、天柱縣、三穗縣、榕江縣尤為流行。在農歷八月初八,他們會舉行各種各樣的活動,如在黃平賽馬,玩蘆笙,打鳥和祭祀祖先,天竺聚會唱歌,三穗崇拜牛王和菩薩,榕江煮黑米。便利的交通條件也為遊客提供了良好的旅遊環境。目前,從州府所在地凱裏到黃平需要1.5小時(余凱高速2015年6月底開通,開通後20分鐘可達黃平),天祝需要2小時,三穗需要1小時,榕江需要3小時。晚上,遊客可以在縣城吃住,品嘗苗族酸湯系列。

鼓形胎面

流傳於貴州凱裏、丹寨、雷山三縣苗族地區。在農歷二月的第壹個養豬場日,年輕的苗族男女自動聚集在當地的歌場踩鼓。此鼓為實心楠木鏤空,牛皮兩端拉伸而成。屆時,壹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會把放在他家的楠木鼓和鼓架壹起搬進鼓場,使勁敲鼓。人們聽到聲音就會手舞足蹈,年輕人會趁機擇偶。老人們也穿上新衣服,圍著楠木鼓唱古歌。舞蹈結束後,姑娘們拿出自己親手編織的絲帶,贈送給楠木鼓,以示感謝。人們盡情地唱著,直到天黑才離開鼓場。最後,鼓主把楠木鼓扛回家,放在樓上。每逢節日還用魚祭拜楠木鼓。

劍河會在正月初六舉行,凱裏會在農歷二月初壹舉行,丹寨會在農歷二月第壹個養豬場開工時舉行三天。期間會有敲木鼓、踩銅鼓、打蘆笙、踩木鼓、搏擊、鬥牛、旅遊等活動。場面非常熱鬧。從凱裏走滬昆高速40分鐘到劍河,開陽高速40分鐘。

攀爬節點

主要活動在農歷三月和中午在雷山、臺江、丹寨、凱裏等縣市舉行,活動分別在凱裏的沖板西寨、雷山新聯、牛角坡、五岔路、松邊村、滿天星、東山平郎德舉行。農歷四月初八至初十在麻江龍場雷大坡舉行。六月底的香爐山登高節更是熱鬧非凡。登高壹呼,四聲附和。期間會有爬山、二重唱、鬥牛、賽馬、蘆笙跳、旅遊、打山、賽馬等活動。從凱裏到半溪寨需要1小時,到雷山需要40分鐘,到麻江需要30分鐘。活動結束後,遊客可遊覽凱裏民族風情園、雲谷田園生態農業旅遊綜合體、凱裏鬥牛城旅遊綜合體、司夏古鎮旅遊景區、雷山西江千戶苗寨、雷公山原生態苗族文化旅遊區、麻將藍莓生態旅遊區,吃住在農家樂,也可選擇特色酒店及其菜肴。

油坊節

“油坊”又稱“友坊”,是凱裏、雷山、臺江、劍河等縣市苗族青年男女社交、娛樂的壹種形式。苗族男孩和女孩經常通過這樣的活動交朋友,尋找伴侶或傾訴愛意。為了選擇壹個滿意的人生伴侶,壹些男青年經常要翻山越嶺,跋涉幾十裏、幾十裏甚至幾百裏的村莊去旅行。旅遊壹般在農閑季節(如秋收結束至次年插秧前)、傳統節日(如苗年、吃年貨節、蘆笙節、鬥牛節、登山節、翻鼓節、春節、對歌節等)進行。)和拉什的那壹天。在苗寨,壹般都有固定的“巡場”、“巡坡”或“巡評”。這些地方要麽是寨子前後橋邊的樹下,要麽是村子周圍平緩的草坡上。為了參加巡回演出,姑娘們都穿著盛裝,戴著銀飾,插上壹些花,脖子上戴著銀項圈,手上戴著銀手鐲。他們用這個來展示自己的財富和才華,展示自己美麗的外表和體態,吸引年輕人的喜愛。活動結束後,遊客可參觀凱裏民族風情園、雲谷田園生態農業旅遊綜合體、凱裏鬥牛城旅遊綜合體、司夏古鎮旅遊景區。晚上,遊客可以在市區吃住,享受苗族酸湯系列(酸湯魚、酸湯牛肉、酸湯豬蹄等。)、麻辣系列、農家系列等特色菜,並享受民族特色酒店。

姐妹節

苗族傳統節日“姊妹節”,又稱“姊妹節”,是清水江中遊苗族青年特有的社交節日聚會。有些村落在農歷2月15日慶祝,有些則在農歷3月15日慶祝,以臺江石洞地區最具特色。逢年過節,家家戶戶都要準備很多紅黃白黑綠糯米混在壹起的“姐妹飯”來拜客拜友。白天,河邊、路邊、沙灘、草地都擠滿了人。夜晚,在河邊的沙灘和草原上,高亢的飛歌、豐富而簡單的大曲、情歌交織在壹起,在靜謐的夜色中遠遠地傳播開來。每年春天,那裏的苗族婦女都會舉行“姐妹節”和“姐妹餐”。節日的早晨,寨子裏的姑娘們會去田裏抓魚,準備“姐妹餐”。無論他們去哪個領域釣魚,都會受到歡迎。吃完“姐妹飯”,女人們各自拿著事先準備好的五顏六色的糯米飯,去油坊場找小夥子唱了壹首歌。小夥子要想吃糯米,就必須贏二重唱。除了唱歌,女人可以隨意參加各種娛樂活動。結了婚的姑娘也要回娘家過“姐妹節”。從凱裏到臺江需要30分鐘。

鼓樂節

是苗族重要的祭祖活動,13年祭祀壹次。每屆為期三年。“藏節”是最具特色、最能體現苗族民族文化的節日。它具有鮮明的民族傳統文化內涵,展示了苗族的人生價值觀。緬懷祖先、尊老愛幼、和睦相處、勤儉節約、富裕健康是鼓藏節的祈禱主題。《苗族鼓藏節》是研究苗族歷史文化的百科全書,極具價值。2006年5月20日,這壹民俗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雷山鼓藏節吸引了許多國內外遊客。節日期間,雷山縣城熱鬧非凡,交通便利,環境優美,令遊客流連忘返。從凱裏到那裏需要40分鐘。遊客可以選擇體驗農家菜,品嘗農家米酒,入住農家客棧體驗農家生活,也可以在縣城體驗苗族特色菜,特色酒店。

龍燈節

農歷正月之夜,克婁鄉街頭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大紅燈籠與龍燈遊行交相輝映,處處洋溢著節日的歡樂與祥和。成千上萬的村民參與並觀看了舞龍燈的傳統民俗,並在新年享受了蛇年的第壹場“民族文化盛宴”。“舞龍隊”穿行於大街小巷,沿途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家家戶戶都精心準備了鞭炮和糖果來迎接舞龍隊的到來,預示著新年的幸福和吉祥。岑鞏水圍、天馬、龍田的龍燈會是獨特的。它從第壹個月的第四到第十五夜晚吸引許多遊客。在此期間,遊客可以看到舞龍燈和迎接春節等活動。從凱裏到達需要1.2小時。岑鞏風景秀麗,民族風情濃郁,文物古跡眾多,旅遊資源豐富。有被譽為“人間天堂”的省級風景名勝區龍鰲河景區、風景秀麗、民俗風情濃郁的羅家塘土家風情旅遊村、著名的平莊萬佛走廊溶洞等。此外,還有許多著名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如龍田楊司寺、徐家灣朱木林、中牟趙古莊園遺址、縣城觀音閣、禹王宮、大院田古建築群等。

陸生會

蘆笙節是苗族地區最普遍、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是以蘆笙踏堂、賽蘆笙為主要活動的節日。蘆笙節壹般以坡社(如十三坡、古龍坡)命名。蘆笙節的時間因地而異,因為有的來自古代的吉日,有的來自慶祝豐收,有的來自神話傳說。壹般來說,節日前會舉行壹個儀式。村裏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祭祖。同時,所有的家庭都自己祭拜祖先。然後各村的姑娘都盛裝打扮,戴上銀花銀飾。男青年和蘆笙手都自帶蘆笙,從四面八方來到蘆笙會場。各村青年男女圍成壹圈,吹笙舞四五天。氣氛很熱烈,是壹種融合的歌。正月期間,凱裏、鎮遠、麻江、雷山等鄉鎮將舉行蘆笙晚會。期間會有跳蘆笙、踩銅鼓、賽馬、鬥牛、唱歌、賽馬等活動。從凱裏到鎮遠1.2小時,到麻江30分鐘,到雷山40分鐘。活動結束後,遊客可以在農家樂吃住,體驗農家樂的生活。

玩龍燈

主要流行於施濱的鄉鎮,是施濱春節期間最熱鬧的傳統節日文化活動之壹。正月初九是龍燈節。所有的龍燈在這壹天統壹在街上遊行,展示街上所有的龍。正月十三、十四,最隆重的場面是整個縣城,人來人往。全城炮響,鑼鼓喧天,火樹銀花,還有炸龍的習俗。除了耍龍燈,還有高蹺、花環、彩旗、腰鼓、蘆笙、秧歌、歌舞隊,還有踩龍舟、玩河蚌、玩獅子、綁故事、擡牌樓、擡花、擡魚。施濱旅遊資源豐富,有全國十佳舞陽河景區杉木、世界自然遺產雲臺山、黑沖景區,有太子參、苦丁茶等特產。從凱裏到施秉需要1.5小時。

第03屆聚會節

戴蒙是個好地方。只要努力工作,不愁溫飽,居住在這裏的侗族迪蒙侗寨的祖先,砍樹建房,開荒種地,安居樂業,人口繁盛,很快就發展到1300戶。人多村大,去遠的地方上班不方便。經過商議,村裏的長輩們決定分家居住。這樣,700戶分配給毛公,200戶分配給拉東,100戶分配給羅大,300戶保留在迪蒙。分離的支脈思念故土,經常回迪蒙祭祖,但時間不統壹,只能和迪蒙的人見面團聚,很難遇到其他村子的人。經過討論,決定農歷正月十壹至十五為各村與戴蒙團聚的日子。久而久之,這個節日就形成了。從凱裏到黎平縣城需要3個小時,從縣城轉迪蒙村需要1.5個小時。在千三聚節期間,會有祭祀、踩歌廳、鬥牛等活動。遊客可選擇在農家樂吃住,第二天返回縣城,遊覽黎平肇興侗寨、黎平會議會址、天生橋等景點。

元宵節

元宵節是苗族傳統節日,但這個節日並不是壹個獨立的節日,而是和除夕壹樣,是苗族傳統年節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正月十五,融水山區的苗族村寨都會慶祝元宵節。當地苗族人稱這個節日為“怒酒竹簽”,意思是怒族的吃和慶祝節日。“老”是糍粑的意思,“朱珠追”是五月十五,意思是苗族人在正月十五壹起吃糍粑。苗族人每年吃兩次糍粑,壹次在除夕,稱為“拜主”,“拜主”是指除夕。除夕吃糍粑象征著團圓和美好。正月十五吃糍粑象征著壹年工作的開始,全家人在壹起慶祝苗族節日後即將分手,走向新的征程。如果說“拜主”是團圓,那麽“拜主”就是離別,是苗族人民對新的壹年的寄托和期待。苗族地區臺江、劍河的元宵節尤為盛大。活動期間,還將舉行打龍燈、鬥牛、跳蘆笙等活動。從凱裏到臺江30分鐘,到劍河40分鐘。遊客可以參觀臺江石洞廟文化旅遊綜合體,在劍河泡溫泉,吃住選擇當地特色酒店和餐廳。

祭祀“奶奶”

貴州省黔東南州榕江縣古舟鎮寨頭村和口寨村聯合舉行儀式,祭奠侗族祖先神薩瑪,慶祝侗族傳統薩瑪節。薩瑪節是侗族古老的傳統節日。“薩瑪”是侗語的音譯,其中“薩瑪”為祖母,“薩瑪”為大,“薩瑪”為曾祖母。相傳在母系氏族社會,有壹位勇敢善戰的侗族女首領,在抵抗外敵入侵中多次立功,但不幸在與數倍於自己的敵人的戰鬥中壯烈犧牲。侗族人民對她十分崇敬,視她為能帶來平安吉祥的神,尊稱她為“薩瑪”。

每年,侗族村寨都會在農歷正月至二月或秋後祭祀薩瑪。有的村單獨祭祀,有的村聯合祭祀。今年,寇寨村邀請寨頭村壹起祭祀撒。當天,兩村的侗族同胞身著盛裝,頭插艾草,前往薩瑪寺向薩瑪敬香敬茶,並由開道老人和象征薩瑪的老人帶著半開的黑傘,繞村壹周,然後在葉坪手挽手唱葛葉,贊美薩瑪,祈求薩瑪保佑全村平安、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活動期間,還有祭祀、吹奏蘆笙、唱《葛葉》、贊美“奶奶”等活動。遊客從凱裏出發,2.5小時即可到達榕江,感受侗族節日的習俗。遊客還可以遊覽榕江三寶侗寨和貓人河景區。

鬥牛節

苗族奔牛節:苗族人熱愛鬥牛,與水牛搏鬥,不是與牛嬉戲取樂,而是以鬥牛的方式表現出苗族家族尊牛、愛牛、崇牛的特點。苗家在對壯、威、猛鬥牛的熱愛中體驗到了優越的美感,在這種情感作用下,苗家崇拜的牛通過不斷的飼養,實現了鬥牛的最優繁殖進化。基本上每個歡聚節都有鬥牛活動,每年秋收後都有獨特的鬥牛節。鬥牛有幾種,壹種是耕牛鬥牛。這種牛比較矯健,農時耕田,節日打仗;壹種是職業鬥牛,根據各種條件挑選。通常不耕種,由壹個寨子或壹個家庭擁有,由經過挑選的有豐富養牛經驗的專家飼養,拖著參加節日。苗族地區鬥牛在凱裏、劍河、天祝等地尤為盛行。凱裏7月14日至16日舉行,唐凱和邵凱為23日,天竺水洞和石洞分別在9月10日和10月10日舉行,劍河在2月2日。鬥牛期間,還會有鬥牛、歌唱比賽等活動。遊客從凱裏、劍河出發40分鐘即可到達1.5小時的天竺。活動結束後,他們可以感受當地的苗族文化和餐飲。

侗族奔牛節:侗族人喜歡鬥牛取樂,多在春秋兩季。雖然兩牛交戰,但南北侗族村寨禮儀不同,這些不同的禮儀留下了古代爭鬥的遺跡。侗族奔牛節是侗族同胞的傳統節日。侗族人喜歡鬥牛,每個村子裏都養著打架的“水牛王”。“奔牛節”在每年農歷二月或八月的“亥”日舉行。節日前,和對手約好時間,準備鬥牛。節日當天上午,鐵炮響了三聲,“牛王”隨著鑼鼓聲和蘆笙樂器聲進入鬥牛場。這時各隊,持瓜、月斧,持各種旗幟,圍場三周,稱為“進場”或“踩場”。然後,各隊手持自己的“牛王”,手持火把,準備戰鬥。鐵炮壹響,他們把火把向前壹扔,參與打鬥的兩頭牛從兩端的蹄子裏騰空而起,沖上去,打成壹團,千絲萬縷。外面的人群歡呼雀躍,氣氛緊張熱烈,十分壯觀。侗族奔牛節在從江和黎平特別受歡迎,從每年的九月到臘月。活動期間會有鬥牛和唱大歌。從凱裏出發3小時到達從江,4小時到達黎平。活動結束後,遊客還可以參觀從江的黃曉、鑾裏等侗族村寨,岜沙苗族文化旅遊景區和黎平肇興侗寨。

摔跤節

侗族摔跤是流行於黎平縣雙江鄉榕江的四寨、杭東、紮高、黃岡、、湘東、增沖、宰馬等地,集武術與娛樂為壹體的傳統體育活動。每年農歷2月15日和3月15日在杭東和四寨舉行盛大的摔跤節,方圓數百名侗族男女老少歡聚壹堂,除了白天舉行盛大的摔跤比賽。從凱裏到黎平需要4個小時,並伴有打鳥、蘆笙賽、鬥牛等其他娛樂活動。

四十八寨歌會

四十八寨歌會是侗族、苗族人民聚在壹起玩山、唱歌、交友、談戀愛的全國性節日,主要分布在貴州省天柱縣,其次是貴州省金平縣和湖南省靖州縣。這個節日是以最初在貴州和湖南省之間傳播的四十八個侗族和苗族村莊(70%在貴州天祝)命名的。四十八個村落是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自形成以來,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他們會同時說苗語、侗語、酸湯語和漢語,歌會內容豐富。四十八村歌會在長期的民族民歌交流活動中,根據活動地點形成了不同唱腔的特點,包括河邊調、高坡調、青山調、阿裏調等。時間跨度為每年農歷5月15至8月中旬。從凱裏到天竺需要1.5小時。宋節結束後,遊客可在當地農家樂吃住,或遊覽天祝三星巖、金鳳山寺、三門塘侗寨、金山洞等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