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大歷十才子的詩風特征

大歷十才子的詩風特征

大歷前期,當杜甫帶著“戰血猶在,軍旅猶動”的哀嘆離開人世的時候,長安詩壇十大才子(錢起、韓寒、盧綸、李端、耿坤、崔堯、紀仲甫、苗發、司空舒、夏侯申)已經在唱著中興的頌歌,悠閑地生活著。此時,元傑、獨孤基、辜匡正忙著復興儒雅,拯救世人。魏壹面以實幹精神改良地方政治,壹面為民疾苦大聲疾呼。劉長卿、李等人到江南,說“窮占青山白雲,是芳草”(皎然詩風)。在感嘆搬遷的同時,他們有時也會表達對困難時期的感受。總之,在盛唐之交,詩人對動蕩的現實和沈郁的民生表現出不同的態度。-【7 ~ 4 E8 `:k . @(H8 R5?# y

7 J$ {。N4 @" U2 A9 {

十才子的出現標誌著大歷以後詩歌的壹種新趨勢。四庫全書目錄?6?4《錢鐘書集提要》說:“詩風初變。凱寶的蓬勃精神漸行漸遠,風的調子高了,趨向微微飄起。升與降是十子的職責。這句話正確地指出了十才子在唐詩發展史上的作用和影響。

!t/ v,H' c4 J# V) j1 T* J,u;| " W)~ & amp;I/ Z/ [- N7 G

就“以閑雅為旨歸”(王世茂《藝苑摘抄》)的審美趣味而言,大理十才子雖與盛唐相距不遠,但其詩“聲氣不隔”(同上),精神實質卻大相徑庭。胡振亨說:“劉、郎、皇甫、、崔、耿”等人是“獻於桓卓,而難舉其手,竭澤而衰,心胸狹窄,專於五言,擅遣之。此外,他的偉大作品是集中的”(唐音貴錢)。這壹理論也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十才子詩內容和形式的基本特征。所謂“弄巧成拙”“枯竭”,應該理解為缺乏崇高的政治理想和深刻的社會內涵。大理十才子形成這種詩風的原因,還需要從時代和社會中去尋找。7 M3 b ']5a & amp;y,v,E!]( E

8 l7 m4 \+?7 e* A

廣德之後,安史之亂被初步平定,河北叛軍成為藩鎮。西北數十州逐漸被吐蕃吞並,回鶻憑借功德不斷劫掠兩都。朝廷並不想振作起來,只想在宦官與藩鎮的矛盾中,在內憂外患的夾縫中尋求安寧。連年征戰的結果,“饑饉饑饉,索要交通,各行各業,人口蕭條,疆域空虛”(《舊唐書?6?4楊延川),再加上各級官員對人民的沈重剝削,加劇了階級矛盾。盡管在過去30年裏,國家的基本情況壹直如此,但在日歷年期間,情況略有穩定。柳巖掌管鹽鐵轉運,也是世界財產稅,政績卓著。韓坤還改革了征收和征收差額的方法,這使得軍隊的使用多少有些令人欽佩。大歷六年,“值連年豐,無邊,才當積倉”(《通鑒》卷二二四)。

)m)j8g;@$ h$ o: o

8 @$ U![( M8 W)大歷末年德宗繼位時,“天下以為不能望其治”(《資治通鑒》卷225)。這讓壹些目光短淺的文人又做起了中興夢。耿焜《五相公馮賀登鄱陽郡西塔》曰:“封鎖線內集團復雜,兵數百。子在荒畝,輜重木圍新村。野地漁聲四溢,荒廟鼓舞。真實地反映了戰後農村生產開始恢復的景象。雖然壹切尚待完成,但和平有了希望,令人鼓舞:“盡管有官員和曹操的檢查率,國家已壹天壹天地被夷為平地。”(盧綸,“昌博士,妳覺得過去50年是什麽時候?只要看看蘇宗崗收復兩京時王維、賈治、岑參、杜甫所作的四首初代詩,就不難理解大理詩人為何如此熱衷於歌頌太平。2 @) [* f2 W# q

& amph .[5d/D-C]L2 C如果說,回春夢是十才子詩在唐代看似興盛的主要原因,那麽,他們內在的衰落主要是因為他們思想平庸,品格低下,“遠不能強”,缺乏盛唐詩人扶貧濟困、安居樂業的雄心壯誌,精神面貌與盛唐詩人大相徑庭。大理十才子是在安史之亂前成長起來的,在天寶或安史之亂後達到第壹。這個時候朝廷沒有勇氣開辟賢德之路,尋求人才濟世。十才子遭到了李、楊、袁載、等漢奸的黑暗統治,這種時代潮流必然會滋生出壹些勢利而無誌氣的文人。* T * A & amph* |: I* m2 |$ h4 Z/ e

/I-l6 ^% k2 C2 a;p!Q

大理十才子,既沒有盛唐詩人那種藐視權貴的豪情,也沒有中唐韓、孟的犬儒主義。如司空舒附元哉之門;呂綸推薦袁載和王錦做官。韓毅為野心家李希烈篡帥位起草了壹份業績;崔堯獻元、王詩,說他不求為國之柱,但求於權臣之門:“如何能得樓益,出門貴?””(《畫小松門下》)錢起在達官貴人面前自謙:“鷦鷯無翅,但願是假鳥。”(《倪青易英王獻時宇》)並把自己比作壹池“柔熟”“濁清”的“橫汙”,奉行壹種“若昧若退”的哲學,以“薦之於諸侯”(《橫汙賦》)。這和開元詩人普遍提倡的清正廉明的道德理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i4 \ & ampt(D & amp;r0?:N”o;I3 a

3 $ B8L8H,N9J0V的十才子詩裏也有幾句看似盛唐的浮誇之詞,其實只是對自己的才華有信心,並無濟世濟國之誌。比如努力了這麽久的陸侖,慶幸自己遊手好閑,不必為國家危機負責:“有才能的人,不應該是停滯不前的客人,而是樂於在危機時刻做壹個遊手好閑的人。”(《無題》)這與杜甫“危難之時不自愛”的精神相去甚遠。所以,當他後來步入仕途,面對嚴重的社會危機,他歌頌的是太平盛世:)F0 b % k;y;m

很多人訓練,很多人跳舞。

X: Q8 {\ (U3R我沒什麽好抗議的,就是不好意思按門鈴。(《元初獻省公》)

^$ j0a & amp;L4 C

只有十大才子之壹的耿焜也曾表達過“家國仍有重擔”的責任感(《雨中復詩》),但他的消極虛無主義思想也很強烈:7 W9 v 1k;w# }' t' p

今天的浮生世界怎麽了?確實有壹扇空門。6 e* M4壹世!_9 V

生死皆夢,悲喜合身。

。s+ q- ^" C5 l4 L6 V }+)t$ S( n遠離草,光與水相連,春色遠離塵。+]-]* G3 I G8 P7 { 5o % U+S & lt;br & gt妳學余的時候,誰是詩人?(“春遊知根”)< br & gt% o 1l & amp;t' m2 H( u' | V0?1 R $ c)Q % K+Q0 F & lt;br & gt這種灰色冷漠的人生觀使他無法更多地關心現實,所以他對現實政治批判的最激烈的基調無非是兩句玩世不恭的話:“巽他遠,明日白毛多”(《春是物》上篇)。& ltbr & gt5u(B4[1 K4 x;e & ltbr & gt6 ?9[1 W * Z7 { 6 Z/M & lt;br & gt5 B # Z8 { ' d $ S-& lt;br & gt& ampX2 d. z7 |) v' p3 i- x6 f2 Q當然,大理的十位才子都生活在壹個動蕩的社會裏,他們大多經歷過艱難的日子。如陸侖、李端、耿焜等人因出身孤獨或仕途坎坷,多少暴露了壹些現實,他們的詩歌也不可避免地被時代所遮蔽。當時壹些最突出的社會問題,如將軍們的爭功、士兵們的厭戰、家園的荒蕪、民生的蕭條等,都不可避免地會通過他們個人的生活經歷反映在詩歌中。;q7 P2 d K!r9 R(E " u & lt;br & gt& ltbr & gt1 _)G $ X % B4 h p B& lt;br & gt2 f) j: w: g: k. Q他們很少有客觀揭示戰爭帶來的病苦的詩,比如魯倫的《每壹個病號的士兵》、《南方每壹個病號的村莊》、李端的《蘇詩建店聞女人哭》、耿坤的《路邊的老人》。這些詩表現了對萬裏歸鄉的同情,對半路病倒的傷兵的同情,對在戰爭中失去丈夫的女人的同情,對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的孤寡老人的同情。雖然只是偶爾瞥壹眼現實,但在十大才子的詩中卻不多見。& ltbr & gt6y {/m .[2 S9 } 4 p * n z:W & amp;F s1 Q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在這幾首觸及現實的詩中,也很少從社會的摧殘切入,而更多關註的是帶著混沌殘跡的月露。如司空圖《賊平後裔遣北》:

% U)H ' `:~-j . w0a;~)在危險的時候我們兩個來到南方,現在妳安全地去北方,沒有我。

“` 3 ^&;w8 y D;但請記住,當妳看到家鄉群山的蔚藍時,我的頭在陌生人中間漸漸變白。5v 1w-l8x;F$ r2不適用"?。m

蕭壹行必經許多破營寨,夜色只能籠罩荒涼的谷關。

9a;w3 Y;H5無論我把臉轉向何方,都有顫抖的鳥兒和枯萎的青草。8v/K ' z-W ' \ & amp;普通

想象壹下,當我的朋友回到北方時,我又看到了我的家鄉。雖然我感觸很深,但戰爭在詩中只留下了幾根白發和壹些基地的殘跡。李端對代村老人的回答:“P: P!l”u0t;x

羅京的沙塵過後,村鎮裏的煙花稀疏了。1 u) }8 h7 n. E9 X: W3 F5 y

少年失去了家園,他們的暮年想要什麽?

9 G+ t,]7 X6 H+ @夜裏在江上哭,大冷天在雪地裏走。

& ampA2 g- U1 i( F3 N)清的時候應該看不到。

$ ]!Q0 Y8 `5 W+ [!l q9 w在對無家可歸的老人表示同情的同時,也刻意表現出漢江頹廢的冷漠。耿坤的《鐘松》;

4 w2 w2 e0 B!x黃昏黃雲鶴,年深骨瘦。7 y,s-\/I;Y

樹在老村,秋草遠。

1 X I/ s+ z$ @( T$ s+ K)廢井黑莓苔厚,廢田小路小。

0 o # v1 l-p "e) ` 5k0只是靠近山脈,相對來說比較像伊壹。

/{ 9 L+L # d . E0 {/`”e:g寫的是鄉村破敗汙穢的景象,但那種詩意的荒涼感似乎是詩人的興趣所在。山河破碎的現實,並沒有激起他們激烈的救世熱情,只是勾起了他們意氣消沈、多愁善感的人生體驗嘆息。& ltbr & gt!d & ampp-L6 M(v & lt;br & gt(o7a % G0 \;這種傾向在錢起的詩歌中也很明顯。錢起曾經在軍人和災民聯系的時候為國家擔憂,在看著鄉親們耕田的時候為自己的無助感到羞愧。他甚至寫道:1 C. O0P4H。E * 6W3Q

9j & amp;_ 2b$d 1 ~。s不會很成功,會讓地球看到日出。9u;q*?6 f" F" T: d3 t. y) p0 ]

(《秋霖曲》)

可惜這樣壹首尖銳揭露階級對立的詩,卻被壹條歌頌“主憂袁媛”的尾巴拖住了,大大削弱了這首詩的思想意義。但這樣的詩畢竟太少了。殘酷的現實往往被他的筆底塗上了美麗的色彩。即使在逃亡途中,他也能寫出壹首極其空靈淡然的詩:“日暮石門關,松山寺寒。”.....楊慶中虛谷,微深山。"(《東城初秋與薛外王到南山佛寺架橋》)不讀詩,根本聞不到什麽煙味。正因為他在動亂中所想的不是國家民生之危,而是他個人的“交通之憂”,所以才會對血淋淋的現實“無所作為”(同上)。大理十才子詩除了歌頌升平和少數反映現實的詩歌外,吟詠山川、歌頌隱逸是其基本主題。從表面上看,這類詩是“對王、孟的壹大成功”,但其生活基礎和思想基礎是不同的。盛唐時期,文人遊遍大江南北,廣交朋友,與誌同道合的朋友四處遊歷,離別時聚宴吟詩,漸成風氣,湧現出壹批歌頌名山大川、更具真情的山水詩和送別詩。時間長了,事情就四面八方發生了,官場上的送打招呼越來越頻繁。送詩寫詩已經成了壹種套路。當時的韓逸、錢起都擅長寫詩送丞相出遠門,他們的送別詩已經成為招待送達官貴人宴席的娛樂工具。這類詩中的山水大多是詩人的懸疑,不壹定是他的親身經歷,作者也不像盛唐詩人那樣真摯,所以最容易形成刻板印象。1h;f,[& amp;s9 `7 K# z( y

L* W$ U# m3 d

盛唐時期,孟浩然和王維住在山裏。雖然他們不可避免地存在著為官與退隱的思想矛盾,但他們能夠堅持對生命免疫的原則,這在被動抵制黑暗政治方面是有壹定進步的。大理十才子既無獨善其身之誌,又無隱居之實,索性以仕為隱士。他們所贊美的隱逸不過是“隱於塵埃”(李端《得山友送二員》),這是司空舒所描述的隱逸之道:“為郎頭白,跡疏於市。搬了病住在荒屋,過著窮困潦倒的日子。”(《超越金錢》)離城市有點遠,搬到郊區養病也算隱居。事實上,他們從未有過真正的隱瞞之意,而韓毅也多次公開宣揚:“我勸妳不要學高深的學問,做個驢車就不幹了。””(《再會鄭名富》)“勸我趁早遷居馮丹闕,而我並不需要經常去愛白鷗集團。"(《送田明府到我終南山隱居處》)既然連表面的崇高都保存不了,大理十才子贊隱居的詩,即使能沿襲王蒙清新的詩風,也無法獲得其高潔的風格。

大理十才子的詩,常攻盛唐熟地,鮮有新意。但由於氣衰骨衰,藝術表現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這種變化主要體現在詩風逐漸豐富、純粹。詩人歷來只關註十才子五七律的壹面,即漸靜(詩)、飄逸(藝綱)、漸斂(談詩),卻沒有人談及他們古詩詞中逐漸豐富多彩的另壹面。其實這兩種傾向都是詩人思想感情貧乏的結果。總的來說,十才子詩五律比較虛,七律比較順,曲極華而不實,古體詩沒有特色。他們喜好事物但外貌相似,抒情膚淺平淡。雖然在造詣上有小差異,但基本風格都是“不超越平美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