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染綠的沙漠》第三段是做什麽的?

《染綠的沙漠》第三段是做什麽的?

《染綠大漠》第三段的作用:這壹段描寫了左早年在江南的生活,江南的生態環境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新疆荒涼寒冷的大漠環境與之形成了極大的反差,刺激他產生了改變環境的欲望。這壹段解釋了決定種樹的原因。文筆自然,不突兀。

附梁衡《染綠戈壁》全文。

從Xi安往西,車開進甘肅,路兩邊都是茂密的柳樹。這種柳樹是西北高原常見的幹柳。它的樹很高,樹幹筆直,像白楊樹壹樣松散,但它的枝葉柔軟而濃密。每棵樹都像壹個綠色的噴泉,從地心突然湧出。茂盛的枝葉沖出地面,射向天空,然後散落飛濺在道路兩旁。從遠處看,就像兩座堅固的大壩,我們的車夾在中間,仿佛永遠逃不出這綠色的圍堵。

左於1869年5月沿我們今天走的路進入甘肅。左止步於舉人,後又參加了三次考試,三次考試都不及格,就不想再讀幹經了。而是壹邊下鄉種田,壹邊學習農業、桑樹、水利等實用知識。後來由於太平天國之亂,跟隨曾國藩執掌湘軍。公元1866年甘肅回民起義時,左在福建經營航政,組建海軍,以對付東南外敵。朝中無人,同治皇帝只好拆東墻補西墻,緊急召他到西北平叛。

左對在西北的政治軍事成就自有公論。但到了西北,他發現這裏的危機不僅是政治腐敗和軍事癱瘓,還有惡劣的生態和落後的農耕習慣。軍隊經過的地方都是荒山,壹望無際的黃沙,光禿禿的戈壁,被洪水沖刷的溝壑。這與江南的青山綠水和豐富的稻魚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左隱居鄉間時,壹心務農教書,死於鄉間。但是命運把他推到了西北,讓他“濟世”,兼顧西北。

面對千裏光禿禿的土地,他做的第壹件事就是種樹,這當然是結合了戰爭的需要。但不知道西北自古以來打了多少仗。有多少將軍?左修築的道路寬三至十尺,東起陜西潼關,過甘肅河西走廊,出寧夏、青海,到達新疆哈密,再分別延伸至北疆。穿越戈壁,翻越天山,全長三四千裏,後人尊稱為“左貢大道”。1871年2月,奉命植樹。有路的地方就要有樹,路邊至少要種壹排,最多四五排。這是為了夯實路基,“限軍馬之足”,為路人提供陰涼。左對種樹真的很感興趣,真的很鉆研,全身心投入參與,努力推動。他首先選擇樹種,認為西北地區種植的主要樹種應該是楊、榆、柳。河西天氣寒冷,楊樹種類繁多;隴東有壹種溫和的柳樹。軍隊駐紮的地方都應該植樹。他還出版了壹本關於植樹的好處的書,廣泛宣傳,並頒布了各種保護樹木的法規。在歷史上,左“嚴令植樹為急務”,“在各防軍街道植樹,意為居民用物資,庇護行人,以恢復安寧。”到處都是,妳必須檢查營地旁邊是否有樹。在他的帶領下,各營軍官競相種樹,壹時成為風氣。目前在甘肅平涼仍有壹塊石碑,詳細記錄了當時各營植樹的情景。

左在西北種植了多少樹木,很難有壹個確切的數字。光緒六年(1880)說,從陜西長武到甘肅會寧縣東門,植樹26.4萬余株,其中劉虎1200余株。此外,甘肅其他州的樹木約有40萬株,河西走廊和新疆也有種植,共計1200萬株。當時左派指揮的軍隊約有12萬人,每人種了十多棵樹。自秦朝以來,中國西北有三條著名的大道。第壹,秦始皇統壹中國,然後修改。二、唐代的絲綢之路;第三,左開辟的這條“左公綠柳之路”,民國時期和新中國成立後的西北公路建設中基本沿用。三千裏路,百萬綠柳,是荒涼西北的壯觀景色,註定成為西北開發史上的豐碑。

軍人是兇殘的。壹直掌握著兵權的人,以殺人為業,以毀城為樂。項羽火燒阿房宮,黃巢火燒長安,破壞了前朝的文明。他們可以掀起叛亂的浪潮,卻邁不開政權建設的門檻。只有少數有遠見的政治家會在戰火蔓延的時候播下建設的種子,生命的綠色會隨著硝煙的退去而出現。